APP下载

节约型高校的财务视角

2011-12-08乔春华

会计之友 2011年33期
关键词:视角财务

乔春华

【摘要】 文章在分析高校浪费严重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要性;论述了节约与会计、财务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仅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层面上,应从财务战略、财务制度、财务文化角度去建设节约型高校。

【关键词】 节约型高校; 财务; 视角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本文就如何建设节约型高校作一探讨。

一、节约型高校的提出

(一)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节约型社会”的提法。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中长期战略任务。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同时,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有: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2005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二)节约型学校的提出

对于节约型学校,教育部曾多次发布有关规定,如:2005年7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05]19号)。2006年1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

(三)节约型高校的提出

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7]1号)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思想,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

2008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

二、建设节约型高校不能仅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层面上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但高校浪费严重,建设节约型高校不能仅停留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层面上。

(一)高校新校区建设浪费严重

由于大学建设新校区,负债累累,每年支付沉重的利息,直接影响学校的日常运营成本。仅举豪华校门为例。2006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传言的南昌大学新校区正门所费不菲”向该校求证时,该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记者所指的那个大门,是由水泥柱子构筑的,长300米上下,“实际造价600万元”,且这个造价不包括其他附着物。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体向南昌大学求证时,得到的回应是“造价180万元”。南昌大学新校区的情况是:整个校园注重园林与水体建设,园林景观共投入1亿多元。三座广场(校前区广场、校大门广场、卧龙广场)及广场上的喷泉、雕塑等景观建设共投资8 000多万元。三座雕塑(和平女神、贝莲喷泉、中华正气龙)投资800多万元。两座人工湖,水体面积200多亩,加上护堤、湖旁道路及景观建筑等共投资4 000多万元。

媒体还报道,近期,国内几家高校斥巨资建观光电梯或气派校门的消息披露后,在社会上引发了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高校建设究竟应遵循什么原则?该如何看待这些学校的行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界、建筑界的有关专家学者,他们纷纷表示,高校建设不能一味求大求阔,“豪华风”该刹一刹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许懋彦教授曾参与过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学校校园的规划设计,他表示,花几百万元造一个校门实在没有必要,……从建筑的角度看,100多米长的大门与学校的其他设施很不协调,这么长的校门,里面得有多大的面积、多少房子来匹配?不少学者认为,校园建设的“豪华风”,不仅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念,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如果一些豪华建设还需筹款,甚至将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更是不可取的,必须及时刹车。

新华社记者张晓晶评论说,当前,我国高校扩建中有一种贪大求洋的风气开始蔓延。有的学校办公楼建成五星级宾馆,竭尽奢华之能事。记者在一个论坛上得知,南方某省一所高校将在校园内启用高规格的高尔夫球练习场。这种贪大求洋的风气不刹,隐患多矣!大学“豪华门”暴露了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高校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支持和学生收费,这些钱花到何处、如何花,应该有严格的规定;用得怎么样,应该对公众有个交待。但是,由于对高校投资支出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大学挥金如土的事情屡见不鲜。大学“豪华门”还暴露出大学精神的缺失。在一些高校表面风光的背后,是财务的捉襟见肘,债务的不堪重负以及部分贫困生在高额学费面前的无奈兴叹。我国高校扩建大多依赖银行贷款,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部分高校运转已有困难,造成了新的信贷风险和财务风险。

相比之下,我们看看哈佛的校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清著文介绍,到了哈佛之后,发现,哈佛还是有校门的,在校门密集的地方,几乎几十步左右就有一个校门。但是,哈佛的校门既不太高,也不太大,大多只有不到三米宽。有拱顶的校门,其高度只有三米左右。哈佛的最高校门,当数正对着哈佛铜像的那个。它由一个主门和两个侧门组成。主门高约四米,宽约三米半,侧门高约三米,宽约两米。这个校门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但与哈佛校园里的其他建筑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审美角度来看,反而显得非常平常。大学之大,不在于校门之大;大学之高,不在于校门之高;人们进入大学之艰难,也不在于进入大学校门之艰难;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大学培育的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国家,掌握优秀思想、先进知识和出色技能的人才,而这一切是无法简单地通过校门的尺度来体现、展示和衡量的。

资料表明,哈佛大学自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畔建立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以来,从这扇简朴的校门,走出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中有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哈佛被誉为美国的“总经理摇篮”、美国的政府思想库。在这扇门下进出的许多人的一举一动决定着美国的政治走向与经济命脉。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实践了其校志铭:“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再看看国内的西南联大。据资料介绍,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两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人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 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但是办学条件如何?且不说校门,以校舍为例,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124亩荒地为校址,修建新校舍。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西南联大条件的艰苦令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学生们几十人挤在铁皮屋顶(甚至铁皮屋顶最后还因为经济困难换成了茅草屋顶)、土坯墙的教室和宿舍里;名师、教授们的生活同样异常艰辛,闻一多、华罗庚两家一度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形成“布东考古布西算”的奇特格局。

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通过这些资料对比分析,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浪费严重。

(二)我国高校培养人才浪费严重

200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2006)中《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一文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 500万人未能人尽其才,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 000亿元。对于“人才浪费”,研究人员是这样界定的:第一,人才配置得当,但使用不足,即人才有余力、有才能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人才使用不当,如配置失位、错位,即将人才放错了位置;第三,人才配置多余,如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主要表现为人才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营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东方早报》报道:“因人员老化、人才流失和单位规模的扩大,南京市殡葬管理处今年首次在人才市场公开设展,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员工,通过首轮筛选的270个人昨天参加了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组织的笔试和计算机操作考试。‘虽然这次招聘的岗位不在编制内,但仍收到了千余份简历。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过初选参加笔试的270位应聘者的简历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了一半,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都有毕业生投简历,‘其中不乏硕士学历的报名者。”

据《中青网》报道:“大学生当擦鞋匠与研究生竞争环卫工、北大毕业生穿糖葫芦、当陪聊,大学生当球童一样又成了热门话题。”

此外,“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收破烂”、“大学生做足疗”、“大学生办托管班是否人才浪费”等在媒体纷纷披露。这里重要的就是政府有关部门与高校都要进行中长期的人才需求预测,然后确定高校招生专业和数量。但是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各个大学“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上”,这种结果肯定是浪费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家长负担,浪费学生青春。

(三)我国高校设备浪费严重

我国投入教育领域的物力浪费严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和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使用效率低甚至闲置的现象,世界银行曾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作过统计,其比例约在60%以下。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而在日本,大型的先进设备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台,科研人员排着队使用,设备的利用率很高。另据有关部门对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3 690种大型仪器使用率进行调查后发现,每年平均开机不到400小时,而不开机率达到40%。可以看出,高校里普遍存在设备的高占有率和低使用率等现象,甚至有些高校实验室建好,却因没实验仪器设备或是实验材料不足而空置。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透露,我国高校设备利用率特别低,设备购置浪费“惊人”。据调查,有些完全可以校间资源共享的巨额设备,一所学校买了,其他学校紧跟着买,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豪华攀比成风,“借设备拉项目”的潜在游戏规则,让众多学校“浪费并快乐着”,因为所得项目经费远远高于设备购置费用。

购置高校科研所需设备,完全应该,但巨额投资的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上海某重点高校的一位教授透露,学校花了约400万元购置了一台高精尖设备,然而,就在设备搬回学校时,发现存放新设备处,竟有一同等型号、档次略低的设备在一旁尚未来得及开封。他还透露,某高校购置一台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价值上千万元,而一年使用还不到十次。这些高新设备,连一般教授都使用不上,更不用说学生使用了。

大学高精尖设备成为摆设,学生们却要为之付出高额的成本代价。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高校共有价值5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约3 000台,总价值接近6亿元。但在这些精密仪器中,全年使用时间超过1 600小时的只占4%,使用时间在400—1 600小时之间的约占18%,使用时间在1—400小时之间的占16%,而全年使用率为零的占了62%。

由此可见,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学校”是非常必要的,但节约型高校的内容仅限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明显是不够的。

三、节省是财务会计制度的原则

(一)节省是会计制度的原则

1934年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

(二)节省是财务制度的原则

我国的财务制度中都将节省作为理财原则。如:1997年6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条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2009年8月10日,财政部公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四、节约型高校的财务思考

(一)重视高校财务战略

决策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科学决策在于科学战略。所谓高校财务战略是高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高校的发展战略,对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谋划。如上述的学校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人才培养的预测等都属于高校的发展战略,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战略,影响高校的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财务战略不当,反过来又影响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高校财务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要求“坚持依法理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是规范,是行为准则,建设节约型高校必须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等,必须履行各项审批手续。本文侧重论述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1.重视高校预算管理

计划浪费是很大的浪费。毛泽东同志说:“有些项目节约百分之十,数字就了不起了。”高校的预算是根据高校的事业发展计划制定的。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规定:“学校预算一经正式确定,就应成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因此,坚持高校预算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对预算的分析和监督,对于建设节约型高校是非常必要的。

2.重视高校成本管理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指出:“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建立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目前,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尚未正式颁布,权责发生制尚未推行,教育成本虽然尚未正式实施,但各校都在进行教育成本测算和监控。2005年6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各校可据此加强教育成本的测算和监控。国外对教育成本较重视,威尔斯利学院首席经营官威廉姆·S·里德指出:“当你去问任何一位首席财务官,是什么事使他或她在夜里失眠,那么你很可能会听到他或她激动地讲述成本限制的事情。首席财务官们在他们极少的睡眠中还被下面的这些问题纠缠不休:来自于限制学费增加的压力;公众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关注;对于财务资助需求的增加和净学费收入的相应下降;在远程教育方面,教育范式转变的可能性;在课堂上提供更多技术的压力,这些只是一部分问题而已。”他还指出,以成本压力的严重性为基础,有3个基本的处理削减成本的层次:临时的解决方案:如全面削减,冻结工资,冻结岗位或者不雇用新人,暂时削减资本性支出,削减主要的维护费用等。中期解决方案:如管理流程重新设计,经营流程再造,复印中心等外包,通过替代品来实现增长等。永久性解决方案:如检查大学的昂贵的政策,严厉的削减等。

(三)重视高校财务文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必须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开支,克服浪费。……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建设节约型高校,仅靠制度是不行的,还必须营造高校财务文化建设。我国历来将节俭作为美德,如孔子提出“温良恭俭让”,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诸葛亮强调“俭以养德”,李商隐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但是,高校贪大求洋,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大手大脚等奢靡之风屡见不鲜,不仅表现在新校区建设,而且反映在“三公”消费上。

总之,建设节约型高校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铁桥.部分高校豪华校门造价几何[N].中国青年报,2006-11-3.

[2] 气派校门引争议,专家吁大学建设应刹“豪华风”[EB/OL].中国新闻网,2006-11-2.

[3] 张晓晶.教育时评:“豪华校门”不是骄傲是偏颇[N].中国教育报,2006-10-19.

[4] 张国清.不起眼的哈佛校门[N].新京报,2006-10-27.

[5] 董伟.本科等等看中专靠边站 中国人才浪费触目惊心[N].中国青年报,2006-7-24.

[6] 岳跃国.南京大学生竞聘殡仪馆 23职位引来千人[N].东方早报,2007-3-8.

[7] 叶祝颐.对“大学生当擦鞋匠”的解读[EB/OL].中青网,2006-12-31.

[8] 卿芒.政府资源离市场化有多远[N].中国青年报,2002-12-20.

[9] 孙福广.高等教育浪费问题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2).

[10] 刘丹,肖春飞.个别高校巨额债务从何而来?“浪费并快乐着”[EB/OL].新华每日电讯,2007-3-21.

[1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

[12] (美)露西·拉普斯基,玛丽·P·麦考文·莫克.高校的财务运作(CFO译丛)[M].李正,主译.王晖,主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1-40.

[13] 邓小平.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1954年1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195-197.

猜你喜欢

视角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视角、对话与真情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