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会计文化建设

2011-12-08陆盘忠

会计之友 2011年33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陆盘忠

【摘 要】 优秀的会计文化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丰富企业文化、树立会计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会计文化的认识不足,在会计文化建设上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文章对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会计文化;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会计文化是指人类从会计动机出发,以会计人员、会计活动为主要对象,以会计行为为主要作用方式、经济信息作传递媒介、会计报表作载体,以古老的算盘与先进的电脑为工具,在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联系着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经济关系,同时带动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并促进自身发展的特殊文化现象。可见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般认为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会计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可见会计文化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工作中积淀而成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会计工作。健康优秀的会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既可通过一种制度性的、物质性的导向,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思想和精神为导向对每个会计个体的行为产生根本的影响;凝聚功能——通过对会计目标、准则、观念等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凝聚力,使整个会计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约束功能——使每一个会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价值观等符合共同的价值观念;激励功能——在相信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的基础上协调和控制会计人员行为心理、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会计人员的行为,会计文化建设在会计事业发展中将发挥深远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近年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说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已制度化、周期化,为会计人员促进交流、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搭建了平台。各地财政部门财政会计学会每年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和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下达课题、评选优秀论文、促进学术研究氛围、成立高级会计师联合会等组织、加强与社科部门的联系沟通等都对会计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会计工作的标准来看显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从物质层面来看

会计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基层普通会计人员的待遇比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硬件配套不够,办公设施不齐全等,工作效率低下;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限制较多;几乎没有精神文化生活。

2.从制度层面来看

法律意识淡薄,制度约束力弱,内部控制不到位;职业道德规范落实不到位,会计行为随意;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效果欠佳,流于形式。

3.从精神层面来看

会计人员的会计文化心理复杂,缺乏信念和原则,随波逐流,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感情和职业荣誉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人云亦云,观念落后,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参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着求安稳和混日子的心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原因分析

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会计是社会职业的一种,会计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趋势是一致的,并且受社会道德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传统会计文化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传统文化中,会计处于从属和依赖的地位,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推崇中庸之道,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内耗较大,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团体个人的伦理重于整体伦理,对长辈的“礼”、“尊”,对朋友的“义”、“忠”大于对会计整体的“忠”,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常常受到政治和权力的影响,表现出法制观念薄弱,随意性较强。

3.会计文化建设的无意识性

会计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它存在于会计活动中,又作用于会计活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进的会计文化控制会计人员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的作用是隐性的,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先进会计文化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作用,是间接的和缓慢的,但却是有效的”。但会计活动的管理者、参与者对此缺乏认识,往往急功近利,缺乏主动培育优良的先进的会计文化意识。

4.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多年来,会计人员扮演的是“账房先生的角色”,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礼尚往来”使利益交换变成了一种“道德”。“法不责众”的趋同、从众心理,使社会惩罚失去效力。依附与崇尚哲学、明哲保身意识造成了会计人员诚信意识淡薄、谨慎意识不足、职业判断能力低下、思辨意识差、是非观念不强。“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导致会计人员举一反三能力、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普遍偏低。

5.企业文化建设与会计文化建设不同步

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尚未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作用,还缺少主动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意识。在企业活动中往往表现为:重形式,轻效果;重人情,轻效率;重企业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轻未来;重物轻人;重硬件,轻软件;重权利,轻责任;重等级,轻和谐;重物质,轻精神;重竞争,轻合作;分配不公、组织氛围不好、领导者形象不佳等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政府应大力推进会计文化建设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庞大的会计大军分布在各行各业,优秀的会计文化不仅可以造就优秀的会计人、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会计人的努力将优秀的品质辐射、传播到其他社会成员和家庭成员身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导向对先进会计文化作用机制的有效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力。面对会计文化建设薄弱的现象,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为会计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至少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

1.发挥好舆论的导向和宣传作用。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专业的宣传,避免出现对于会计职业的纯负面报道造成社会公众对会计产生的消极认知以及避免报道不够所引起的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陌生。

2.倡导开展丰富的会计文化活动。如开发优秀会计文艺,出版会计普及读物等方式提高社会对于会计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度,为会计作用的发挥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树立会计职业形象,对会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开辟专栏反映会计人的生活和心声。

4.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改善会计工作环境,丰富会计人员的文化生活,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等。

5.财政部门应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范围之中。财政部门作为法定的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履行着监督、检查、服务等多种职能。还应主动承担起营造优良会计文化氛围的重任。具体可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自身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基层组织、企业和会计人员做好表率。

(2)探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3)探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4)进一步发挥好财政会计学会的作用。

(5)与高校及有关组织联合加强会计文化现象的研究,最大限度发挥会计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部门应发挥奠定良好会计文化基础的功能

普通高等教育:做好会计专业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引导,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知并形成专业认同感,可以通过专业介绍、成功专业人士的报告、优秀会计学者、知名教授的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和会计专业人士的人格魅力,从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合理的专业课设置、适当的实践安排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行为习惯、精神品质、职业道德意识等。

成人高等教育:应探索成人教育的规律和模式,结合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扭转他们身上不良的文化积淀,促进会计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继续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会计人员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仅要传授最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背景的分析、发展过程的介绍、最新观念的灌输等。

(三)企业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基

企业文化的观念、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都必然渗透和体现在会计文化中。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会计文化的物质基础;企业的制度基础决定着会计规范的执行情况;企业的形象、领导人的风格等影响着会计人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良好的企业环境,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的企业制度,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塑造优秀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四)会计主管应成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精神领袖

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会计主管的素质、能力和表率作用极为重要。一种优秀会计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主管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实际经验、价值观念、科学知识、文化修养和能力结构以及开阔的心胸、敏锐的头脑、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竞争图强的意识。会计的目标和宗旨、会计价值观、会计人员工作作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会计主管会计观的反映。

(五)会计人员是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会计工作的质量与会计理论和会计手段革新有密切关系,但最终起作用的是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会计主体的精神状况、文化素质等必然会影响到会计行为的质量。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要坚持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惜人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会计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会计人必须认清形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主动融于优秀会计文化建设的行列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进取意识、开拓竞争观念、改革创新观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的精神、职业荣誉感、责任感等,与整个会计群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约束力、凝聚力,缔结一个团结同心、真诚合作、和谐默契的团队,为职工、企业、国家当好家,理好财,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总之,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文化受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优秀会计文化的形成必然经历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开瑞.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J].广西会计,2000(7).

[2] 陈兴述.会计文化论纲[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4(1).

[3] 肖艳梅.简论会计文化[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5(7).

[4] 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5] 龙云飞.简论会计文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1(1).

[6] 王晓兰,等.重塑会计文化理念与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7] 刘开瑞.企业文化之产生对会计文化启迪[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1).

[8] 应薛 .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发展研究,2005(9).

[9] 陈华.传统儒学文化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05(9).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