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现象

2011-12-07李天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专业化受众

李天珍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试论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现象

李天珍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立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发展的实践,详细分析了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二律背反(即专业化和去专业化并存)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此基础之上,还针对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当前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误区

无论是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还是体育新闻报道实践,“专业性”一直是体育新闻区别于其它新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近些年体育新闻报道呈现一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轨迹,即体育新闻报道在沿袭其固有的专业化取向、满足体育受众日益“苛刻”的专业化要求同时,亦在朝着“去专业化”方向转变。即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二律背反的发展态势。

二律背反又称二律悖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通俗地说,是指两个相互排斥而又被认为是同样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1]所谓体育新闻“去专业化”,主要指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对体育术语专业性的弱化处理,旨在避免受众对体育新闻作品产生理解障碍或阅读恐惧感。

“去专业化”的体育新闻报道通常在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范围等方面都日趋边缘化;它要求体育记者或编辑在深刻理解专业体育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灵活、多样的采编手段将枯燥的体育专业信息翻译成便于体育受众接受的新闻报道。概而论之,即对体育专业信息的一种“通俗解读”。正是体育新闻报道实践中这种“解读”逐渐增多,使得体育新闻报道出现两种迥然背离的价值取向。

1 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的主要表现

1.1 新闻价值选择竞技性标准仍明显,但逐渐失去原有的垄断地位

谈及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竞技性标准过去几乎占据着垄断性地位。“纵览当今各类体育类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竞技体育最具有新闻性”和“竞技体育拥有丰富的新闻源”。[2]必须承认,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实践中竞技性标准依然是媒体选择体育新闻的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之一,高水平的竞技赛事也一直是众多体育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随着时间推移与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体育观念革新、受众阅听习惯开始改变,当下竞技性作为体育新闻价值选择标准的垄断性地位却正遭遇挑战,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据互联网专业研究机构万瑞数据对新浪、搜狐、网易、央视国际等主流网站全样本监测的结果显示:互联网上的奥运报道越来越表现出多角度、多层次、非体育专业化的“泛奥运”特征。就是说,网络体育新闻的“去专业化”内容开始挑战以前主要以竞技性为标准的专业赛事报道内容。万瑞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奥运网络传播各主流网站已形成一套很成熟的操作手法,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去专业化”。[3]体育新闻报道开始朝“去专业化”方向转型,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加里森亦有过预言称:“后现代的体育新闻特征是以传统体育赛事报道为中心,体育新闻报道的对象、内容和范围日趋边缘化。”[4]

体育新闻报道“去专业化”日渐兴起,但必须看到当下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以竞技性为价值选择标准的专业化报道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体育报道实践中出现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两极发展格局,呈现出报道的二律背反。

1.2 体育新闻报道“数据”为王逐渐淡化,“讲故事新闻学”日益兴起

回顾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历程,数据一直在其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偏重专业风格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数据更是其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闻报道离不开“数据”,一方面是体育报道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需要进行一定量化处理,且一些偏专业性分析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另一方面,我国早期体育报道水平有限,常因采访投入或新闻源缺乏等因素,很难获得大量第一手鲜活的体育信息,大量采用数据或分析实属无奈。

纵观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尤其在高水平竞技性赛事报道中“数据”依然占有很大的权重,这也是体育新闻专业性的重要体现。体育新闻报道离不开数据支撑,但“数据为王”的弊端同样明显。《华尔街日报》资深头版撰稿人布隆代尔就认为“太多的数据无异于毒药……优秀的记者从来不会在一个段落里运用过多的数据,这将为读者的阅读设置一堵困难重重的障碍墙。”[5]

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6]新闻报道故事化在中国体育新闻实践领域的兴起可追溯至《南方体育》创刊,后者坚持“以有趣对抗无趣”、强调体育报道故事性及人文色彩,其“去专业化”报道一度让国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开始推崇“去专业化”的“南体风格”,同时也有不少人在坚守传统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取向。针对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中的分歧和争论,央视世界杯主持人“风波”是最好例证之一。2002年世界杯赛事转播时,CCTV-5当时放弃众多足球专业人士、选择对“越位”等足球最基本知识都不懂的美女沈冰担任赛事直播主持人,结果沈冰在解说中“漏洞百出”,让她被众多专业球迷所“鄙视”,同时也得到众多非专业球迷观众的拥戴。上述争议和分歧,恰恰是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的直接体现之一。

2 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传媒大众化与分众化并存是体育报道二律背反的直接动因

20世纪伊始,传媒大众化浪潮兴起。如央视般严谨的国家级媒体也开始难置身于传媒大众化的浪潮之外。例如在总结雅典奥运会报道时,央视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就曾表示:体育节目正在变得大众化,我们做奥运报道不仅要告诉大家结果几比几,而是希望更大范围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除热心体育的观众之外,还力争能吸引更多平常不怎么看体育节目的观众。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更是愈加激发了中国体育受众和体育媒介的大众化发展。传媒大众化发展必然使其在受众定位上日渐扩大化和泛化,“去专业化”解读则是对上述受众定位的最好回应。

然而,伴随着传媒大众化发展的还有媒体的分众化发展。媒体分众化的出现是为顺应市场分流,强调以不同受众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上述受众定位反映到体育新闻报道上,自然将导致强调专业性的专业化风格和立足受众对象泛化的去专业化风格并存现象出现。两种不同的体育新闻报道的诉求,归根究底无非都是为了满足不同体育媒体的各自目标受众而已。就是说,正是当下传媒大众化和媒体分众化并存的客观现实,直接推动了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式发展。

2.2 体育新闻基本特征是促使其报道二律背反内在的推动力

有关体育新闻主要特征,当前学界依旧存在一些学术争论和观点分歧。但是在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方面,目前学界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体育新闻“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体育新闻的“娱乐性”和体育新闻的“情感性”[7]等。

就体育新闻基本特征而言,“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特征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体育新闻报道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娱乐性”和“情感性”特征则更多会“鼓励”体育新闻报道朝“去专业化”方向迈进。体育新闻自身固有的诸多基本特征之间的差异性,毫无疑问将催生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式发展。

体育新闻“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的价值取向,会促使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发展并不难理解。对体育新闻娱乐性而言,枯燥的数据统计或晦涩的技术分析都难以满足当下大多数受众的娱乐化诉求,惟去专业化体育报道才是对受众此类诉求的良好回应。此外,体育报道若要充分体现情感性,去专业化报道同样是其最佳抉择。传统体育报道中,体育传播功能和作用定位模糊从而影响其“娱乐性”和“情感性”诉求。但在新时代语境下,体育传播真正的功能逐渐明晰,体育报道亦逐步回归软新闻的定位,使得体育报道有必要、亦有可能进行去专业化处理,即体育新闻报道去专业化转向是其自身“娱乐性”和“情感性”基本特征内在的、必然的需求体现。

2.3 后奥运时代体育转型促使新闻报道二律背反趋势越发明显

中国体育事业在发展进程中,因受国际环境及历史因素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承担了重要的政治使命。因此,传统体育报道更多关注专业性强、更能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不难理解,从而导致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化特征明显。但随着中国日益昌盛,尤其北京奥运上中国健儿取得历史性突破后,中国体育事业迎来转型契机,民众也比过去更能坦然面对得失、反思竞技体育的功能。

随着国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体育的本质,即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的固有功能。由此,当下中国体育新闻报道除部分继承其专业化报道外,去专业化报道开始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受众喜爱。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转型、中国大众体育的日益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体育的主要潮流,反映到体育新闻报道领域,必将促使体育新闻报道的去专业化,即体育报道内容逐渐加大了注重参与性和泛专业化的大众体育娱乐报道的权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继承和创新,最终自然是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趋势愈发明显。

2.4 新媒体勃兴是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的动因之一

有人说,从《理解媒介》到《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几乎是从马歇尔·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了新一轮针对新媒介的反思。无论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还是波兹曼“媒介即隐喻”,其要义无非都是希望强调新媒体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新媒体兴起对现实文化与媒体话语方式的巨大冲击。当下,新媒体勃兴似乎正在印证麦氏的天才预见和波兹曼对后印刷机时代的媒介批判。

在后印刷机时代传统媒体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体育新闻报道传统风格的专业化价值取向也必将继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必须看到,新媒体兴起使得传统、严肃的文本阅读习惯正遭遇前所未有挑战,随着受众媒介接触的选择权加大,以及受众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显现,当前新媒体的话语内容与方式大有朝泛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乃至体育新闻的发展自然也难以脱离当前新媒体语境,反映到体育报道领域,其报道的去专业化转向得以继续。在媒介发展的转型期,体育新闻报道将呈现出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从而导致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

3 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误区及思考

3.1 二律背反是体育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但应避免走向简单的两个极端

我国体育报道的语言风格从传统“单一式”逐渐向个性、多样和多元化方向的流变,既是我国体育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广大体育受众对体育报道多元化和多样化需求推动的结果。[8]由此可见,当前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的二律背反,不仅使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实践,同时也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体育受众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需求,对体育新闻报道实践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进步。

必须指出的是,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中的专业化和去专业化,无非都是为了满足不同体育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旨在丰富体育新闻报道的不同内容选择标准而已,其在表现形式上的相对性,并不代表其在实践报道中的完全对立。事实上,就整个体育新闻报道实践而言,两种报道相辅相成地存在。无论是缺少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报道都将是不完整,否则将会导致体育新闻报道重新回归“单一式”泥潭。

但在体育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将这两种体育新闻报道完全对立起来。如专业体育媒体或记者有时一味强调体育报道的专业性,而对受众的去专业化需求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有些人(尤其非体育专业媒体或记者)往往会过度强调体育新闻报道对象的泛化和报道范围的边缘化,以至于忘记了体育新闻“以赛事报道”为主的基本特征。就是说,在体育新闻报道的选择上,任何将二律背反式风格完全对立或绝对化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3.2 体育新闻报道中尤其要警惕煽情化和过度娱乐化

随着体育新闻报道二律背反日渐明显,“去专业化”风格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得到关注。“去专业化”使得体育新闻越来越丰富多彩,故事有趣、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体育报道充分展现了体育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视听需求。但“去专业化”过度往往又必然引发诸多问题,如煽情化、过度娱乐化,甚至是假新闻泛滥等。

如上所述,“情感性”是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体育新闻报道“去专业化”内在动因之一。但部分记者有时“情感”泛滥,往往会使体育新闻报道陷入煽情化的泥潭。如涉及主场体育新闻报道时,有时因记者过于煽情而导致报道失去客观和公正。有时甚至因新闻人过度煽情而伤害受众情感,典型例子如2006世界杯时前央视解说员黄健翔的“解说门”。

体育新闻报道“去专业化”失当的另一表现是过度娱乐化,有些媒体或记者往往过于强调去专业化,一味追求体育明星的赛场外花边新闻、色情轶事、小道消息,从而偏离体育新闻报道的主旨与初衷。体育新闻“去专业化”还经常会采用多样化的修辞或故事化叙事手法,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当将很容易伤害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些体育新闻报道过于夸张,在素材的组织上又过于以故事的框架、情节的形式来串联起新闻,进而人为地赋予体育新闻事件连贯的故事性,以达到迎合受众心理的目的。其结果是,此类体育新闻报道更像是小说,进而导致新闻失实甚至假新闻的泛滥。

[1]百度百科.二律背反[EB/OL].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7407.htm.

[2]黎莎.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梅涛.奥运网站进入收官阶段 泛奥运趋势明显[EB/OL].千龙网,www.qianlong.com.

[4]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美]威廉·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61.

[6]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10.[7]沈天澜.雅典奥运,央视大餐——访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EB/OL].央视国际,2004-7-15.www.cctv.com.

[8]李天珍.我国体育报道语言风格的流变及误区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9).

Antinomy in Sports News Coverage

LI Tian-zhe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e of current sports news development,the paper innovatively puts forward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antinomic phenomenon(namely the coexistence of profession and unprofessionalness)and its causes.Desaed on this,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rrors in the current sports news reports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current sports news reports.

sports news;reports;antinomy;error

G80-056

A

1001-9154(2011)08-0029-04

G80-056

A

1001-9154(2011)08-0029-04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00238)。

李天珍(1981-),女,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1-05-23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专业化受众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法》解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