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关涉现代人幸福的体育

2011-12-07胡春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课身体

胡春梅

(太原师范学院科研处,山西 太原 030000)

略论关涉现代人幸福的体育

胡春梅

(太原师范学院科研处,山西 太原 030000)

“幸福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幸福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已经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古今中外哲学家、教育家对身体的重视,对体育的关注,是体育关涉人生幸福的应然选择;现实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对人身体的忽视、异化导致对现代人了幸福的背离;改变体育教育现状、使竞技体育回归生活体育、正确实现体育的功能,应是实现体育关涉现代人幸福的可能路径。体育和其它力量的合力规避它之于人幸福的有限性。

幸福;体育;应然性

体育之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似乎也并不是已经终结的话题,一直以来笔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常常感觉困顿而迷茫,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幸福”作为评价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逐渐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幸福感”、“幸福指数”等术语经媒体的渲染,不仅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津津乐道,而且有关幸福的问题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领域都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的确,仔细想来,人类生活的根本就是在于寻找幸福的密码,古往今来,概莫能外,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一终极目标,体育的意义又何在?剖析体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是否可以提供我们又一个思考体育价值的视角呢?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有关幸福的问题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亦成为热门的学术话题,本文循此思路,仅对体育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做一浅探。

1 体育关涉人生幸福的应然性

1.1 体育与人生“健”之渴望的关联

有关幸福的问题似乎始终是一个既行走遥远但始终萦绕于身的问题,古老而又恒新,一直以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框架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但是无论如何解构与重构,总有一个主题难以绕开,即人类身体的直接感受。西方诸多哲学家与思想家均对幸福做出过自己的理解,或重理性与精神、或直指感官快乐,但身体健康都是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外在之善和身体之善是追求灵魂之善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身体之善”不仅包括健康、强壮还有健美、敏锐[1];再如,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认为幸福不在于身体之善,但同时亦认为身体之善和完满对于幸福也不是毫无意义。被众多伦理学家界定为快乐主义幸福观的诸多倡导者更是直接而明确倡扬身体健康对幸福的意义,如代表人物之一的费尔巴哈,明确而直白地说过:“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的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快乐与健康就是幸福”。我国古代的“五福”中,与健康密切关联的“寿”亦排在首位。现代积极心理学则用相对科学的方式提示了健康与幸福的相关性,并对健康如何影响着幸福做出了阐释,换言之,健康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全部,但失却健康与疾病缠身却是不幸的,健康的生命是创造与享受幸福的前提。体育是促进身体健康最积极、最有益、最有趣的方式,人们日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通常的目的在于要获得一个好的身体基础,至此,体育与人生幸福的关联性我们已可窥得一二。

1.2 体育与人生“美”之追求的关联

心理学研究揭示对身体的不满意,会造成焦虑和抑郁[1],处于焦虑与抑郁中的人,很难说他(她)是幸福的。尤其在上世纪20世纪以来随着被社会学家称谓的消费社会的到来,西方价值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今则因为审美目的而强调对身体表面的操控,消费社会中增长的消费文化和时尚产业特别重视身体的表面,重视强健、美丽的身体[2]。对待“身体”最理想的方式是认同与悦纳自己身体的全部,但现实中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一些人开始“改造”身体,相比整容及药物干预,体育运动在塑造人的健美方面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在同性别、同年龄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在体型、体态、肌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更多呈现出身体强壮、结实、体型均匀、端正、体态协调、优雅、肌肉发达而富有弹性、皮肤光泽而红润等特点,正是基于此,体育健身活动被部分人视为追求人生幸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1.3 体育与人生“乐”之追求的关联

幸福与快乐不仅是我们在日常常常连用的两个词,就连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谈到对幸福这一概念的理解时,也通常会提及快乐这一范畴,亚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的命题。体育活动一大魅力即在于其可以给参与者甚至者带来极大的快乐,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歌颂的“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很多时候人们参与或观看体育活动只是为了享受单纯的快乐体验。生活于这些规范体系的我们当中的大多数而言: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沿着同样的路线抵达固定的机构,重复着与往日几乎是相同的业务,然后下班、回家,按时就餐,如同流水线一般,我们的躯体也象在流水线上定位、编码、僵化,体育活动使得生命的能量在严密的城市结构之中找到了一个突破的缺口,一场酣畅的比赛,汗水、吼叫、酸痛、冲撞、爆发力,全身心的投入与亢奋,自己原来的社会状况、人我樊篱、是非恩怨都退去了,只剩下了狂放与快意。

1.4 体育与人生“理性”诉求的关联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拥有理性,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强调理性是灵魂中较高较优的部分,操修理性而运用思想正是人生至高的目的,对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最愉快的。因此,在迄今有关种种幸福衡定标准中,理性与德性一直是一把高悬于在人类幸福之上的巨大尺子。“体育”同样如此,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体育运动不仅是游戏,不仅是纪录的创造,它同样也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恢复”,早在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即成为公民道德、素质、正义和勇敢的体现,参与体育运动就是通达神性,保卫城邦,就是追求幸福[3]。今天我们热爱甚至是追捧体育运动,不排除对于理性(道德)的,使人振奋目标的追求。法国学者乔治·维加雷洛曾指出“在缺少上帝和精神超越的社会中,体育可以说是体现理想,甚至是神圣的最后一个领域”。[4]倡导更高、更快、更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体育代表着一种最高极限和理想化的奋斗模式。无论是国际赛事的运动员还是普通的参与者在赛场上大显身手,同时展示着向上的力量和坚毅的品格,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和愉悦,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2 现当代体育与人幸福的背离

2.1 体育课背离学生幸福的表象

传统教育把学生的身体视为加以管理和抑制的对象,认为传统身体的本能欲望与冲动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课不仅要使学生的身体强壮,更要通过各种游戏与活动焕发出身体的勃勃生机。然而,现如今的体育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变得十分薄弱。

在重视知识学习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的影响下,体育课并没有有效的发挥其价值。学生的体育课已经被“异化”了。如篮球教学中一个简单的“三步上篮”,从初中、高中一直教到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放羊式”的,或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方法陈旧、死板。体育的目的在于有一个好身体,以保证智育的顺利进行。体育的工具化严重。学校和家长重视体育,并非是看重体育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外在利益如锦旗、奖章和奖杯等。很多的家长甚至试图通过体育的捷径为孩子的升学或未来服务。这种体育教育工具化的严重后果是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现在的这一代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下,其实特别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我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教育或“玩”的教育。于光远先生说:“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发展玩的文化”。但现代社会中学生们又有多少人懂得玩、会玩呢?其实学生们是没时间玩,不敢玩。仅有的几节体育课,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学习过程充满紧张、竞争的氛围,学生之间明争暗斗,哪里有幸福可言?

2.2 竞技体育对人幸福的背离

科技力量对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导致了体育的异化。体育已经背离了它原初的本真,功利主义、工具论盛行。体育已经远离大众,最终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过程的异化、结果的异化都使参与竞技体育的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能获得精神上、躯体上的幸福,和奥林匹克主义所倡导的体育精神相违背,和人的幸福相背离。

热衷于超越的竞技体育,将超越与科技的参与、与物质的刺激相联系。超越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追求超越自我的过程,它带给人们的应是一快乐幸福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物质享受。超越已异化,已失去其本性,从超越中主体体验到的快乐和愉悦是暂时的,人类最终是不会得到幸福的。弗兰克说:“事实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而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带现象[5]。”从事竞技体育的人们不断在超越,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超越一切可以超越的东西,支撑他们的已不再是自身的东西,而是外在的控制力量,他们成了工具,这个意义上的竞技体育已经异化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远离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相背离,竞技体育运动给与人的愉悦感、幸福感已经被它的激烈竞技、残酷竞技所替代。运动的本源应是带给人类幸福与快乐,竞技体育的终点应该是给运动员和成千上万的观众带来快乐与幸福。因此,体育的发展必须回归体育的“真”,回归人们的真实生活。生活化的体育既是无功利的,无纪录的,是身心和谐,是释放激情和能量,兼具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体育,也是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的体育,是体育发展的正确路径。

3 体育回归人幸福的路径与有限性

3.1 改变体育教育现状,让学生真正享有幸福的体育课

现行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的忽视,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回归体育的本真,让学生真正享有幸福的体育课,就要转变对体育工具化的认识,改变体育教育的现状,充分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首先,转变教育者的认识。要实现体育从手段论到目的论的转变。体育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强身健体应是体育真正的目的。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应在于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门实践课,体育课尤其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基于体育来源于生活的考虑,就要改变传统体育课内容,多增加学生喜欢的、与其实际生活相关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在一起运动游戏的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人更快乐、幸福,学生通过体育课可以收获相同的感受。最后,提升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而现今的教育只把体育当作获得利益的手段或工具,遗忘了体育对人的精神、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具体手段有:一要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二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四要养成学生公平竞争的精神。

3.2 回归生活世界,让大众享受体育生活的幸福

体育的本真来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它不仅是人类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而且还以促进人类自身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其目的。体育原本来源于人的生活,和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6]。体育的存在历史与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同步,原初状态下体育与生活世界融为一体,人们在基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进行着走、跑、跳、投、掷、攀、爬等形式的“体育锻炼”。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进步,促使体育从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分离,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史表明,体育一经独立,就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遏制的发展势头,从此远离人们的生活世界。现代竞技体育只是精英体育,远离大众体育,远离了生活世界的源泉。

要完成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使命,首先最根本的是确立合理的体育价值观[7]。体育价值观是对体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后果的认知与评价,正确认识体育的育人功能、筛选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社会规范功能并使之协调统一。重视或忽视某一功能,都将导致体育价值的缺失;其次要确立生命意识,开展生活体育。拥有健康和有生命活力的身体是人们向往的。积极开展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的教育,改变传统体育方式忽视参与者生活世界的弊端,确立健康的心理,建立积极的体育意识,培育良好的体育习惯,积极引导体育参与者融入社会生活,使体育扩展到生活世界;最后要加强人文体育。随着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导的科学世界的出现,体育世界的科学化色彩浓重,体育缺失了人文精神的滋养。因此,必须纠正体育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在体育实践中积极开展人文体育,给体育更多的人文关怀。

3.3 发挥体育功能,让现代人真正享受体育的幸福

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对人以及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强身健体,促进健康,愉悦心灵。体育通过对人们身、心以及人的适应能力的影响,实现体育促进健康的功能[8]。通过“健身”加强人的代谢功能,提高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体能等。体育对人的“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在心理上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使得体育超越了单纯的生物或动物运动,表现出来更具人文情怀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通过体育的团体活动形式还有效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体育的影响力不可或缺。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根本任务,突出了体育的健身功能和政治功能;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乒乓外交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体育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20世纪90年代,体育产业开始兴起和发展,它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群众体育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开始重新认识体育的功能,体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变成人们获得健康的一种手段。自此,体育给予人与社会的统一发展得到彰显,体育的经济功能、休闲娱乐功能逐渐成为显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得到体现。

3.4 体育对于现代人幸福的有限性

幸福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其丰富的概念,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构建着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模式”,幸福的感受因人而异。借助于体育的形式,现代人强烈的幸福欲望得到了一些满足。但体育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和其它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各自最大的功效。人要想幸福,不仅仅要有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育睿智的心灵。一个身体康健且充满智慧的人才是人类的最终诉求。但自古以来,身体和心智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我们的教育对身体的关注远远少于对心智的关注。历来是大脑吃香、身体遭殃,尤其在人类理性的时代尤为如此。人的身体长期处于被贬低、被压制的境地,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教育手段,也经常以惩罚人的身体的形式进行。人的身体被忽略了,因此,构成现代人幸福生活的基本元素,至少应有身体和心智。我们的教育也应重新构建和定位,恢复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使命,回归教育的本真,让我们的教育在人的生命中“诗意地栖居”,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所在。

[1]程红艳.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

[2]张玉能.人的自身生产与身体美学的建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3]刘欣然,李亮.游戏的体育: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的体育哲学线索[J].体育科学,2010(4).

[4][法]乔治·维加雷洛 乔咪加译.从古老的游戏到体育表演——个神话的诞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5]王枫.对竞技体育中“超越”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0(8).

[6]王广虎.“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7]陶玉流,王家宏.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

[8]鲁长芬,陈琦.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J].体育学刊,2007(3).

On Sports Concerning Modern People's Happiness

HU Chun-mei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China)

"Happiness research"as a new discipline is the favou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and happiness as a common topic has entered into the life of modern world.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ers and educators 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health and sports,which is the imperative choice of sports that concerns life happiness.Realistic sports education,competitive sports'negligence to the human body and alienation have led to the deviation of modern people's happiness.Therefore,the possible way of realising sports concerning modern people's happiness is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P.E.teaching,revert competitive sports to life sports and realise sports functions correctly.Sports and other forces can work together to evade the limitations between sports and human happiness.

happiness;sports;necessity

G80-054

A

1001-9154(2011)08-0018-04

G80-054

A

1001-9154(2011)08-0018-04

胡春梅((1969-),山西介休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2011-06-03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课身体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体育课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花与竞技少女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