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系文化对摩梭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以云南永宁乡温泉村、小落水村调查为例

2011-12-07李传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摩梭摩梭人永宁

李传国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母系文化对摩梭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云南永宁乡温泉村、小落水村调查为例

李传国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摩梭传统体育是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摩梭人的传统体育随着母系文化本体的变迁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摩梭人聚居地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为研究个案,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在摩梭母系文化中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探讨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揭示摩梭人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全面发展。

母系文化;摩梭人;传统体育

摩梭人生活在中国西南滇、川交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宁蒗县及四川的盐源、盐边和木里三个县。宁蒗县永宁地区是纳西族摩梭人的主要聚集区,它位于县城北 90余公里,北连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东邻四川省盐源县。所辖的温泉村和小落水村分别位于永宁乡的北部以及泸沽湖北部,是纳西族摩梭人聚居的村落。永宁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姻形态 (俗称“走婚”),因而永宁地区有“女儿国”的美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着众多国内外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研究的学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民族体育是在我国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1]在摩梭母系文化中孕育产生的传统体育,显现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它是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也与其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成为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摩梭人聚居地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为研究个案,拟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在摩梭母系文化中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探讨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揭示摩梭人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为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有关摩梭人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文献资料、论文著作,以及丽江市民族志、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等。

1.2 田野调查法深入到摩梭人聚居地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进行实地调查,以温泉村、小落水村为主要调研对象。

1.3 访谈法走访丽江市和宁蒗彝族自治县相关体育部门、民委的管理者,从事摩梭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温泉村、小落水村的村长、妇女主任和部分村民等,对有关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活动等内容进行访谈。

2 母系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摩梭民族传统体育

2.1 母系家庭文化结构与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母系家庭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母系家庭文化则成为整个摩梭社会的文化结构。母系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有同一母系血缘,家庭中无男子娶妻,女子出嫁,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而女子则终身在家。“舅掌礼仪,母掌财”,这是母系家庭权利分工的形式。母系大家庭的男女成员是平等的,而且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合理分工,家务劳动之类由妇女承担,重体力劳动由男性负责。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人口较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人多了利于分工,可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容易富裕。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合理分工必然会使社会安定发展,一个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会促进这个家庭的经济发展的文明程度,这是摩梭母系大家庭能维持悠久历史并保存至今的原因。[2]

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全家的经济生活和劳动分配都由妇女掌管,因此妇女对传统体育活动参与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母系家庭的社会参与程度。在永宁乡小落水村走访时,村长扎波扎西的母亲 (原村委会妇女主任)介绍说:“端午节、春节都有打秋比赛,端午节还有划船比赛,就在湖里进行,还有拔河。只要村里有(传统体育)活动,妇女都会参加”。凡举行划猪槽船或拔河比赛,全村以户为单位,每户拿出 3-5元钱(或价钱相当的物品)作为奖金,奖予胜者。如今,凡重大节日、旅游旺季,小落水村的摩梭人都要进行拔河或划猪槽船比赛,以此达到娱乐表演、吸引游客的目的,而且由原来的定期 (节庆日)变为不定期举行,次数也有所增加。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加,激发了村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从而促进了群众体育的普及与发展。

2.2 由“走婚”习俗衍生出的传统体育活动摩梭人的走访婚姻可分为“阿夏”异居婚和“阿夏”同居婚。“阿夏”为摩梭古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异居婚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双方平时各居母亲家,男子只是夜晚到女“阿夏”家居住,清晨返回母亲家生产生活。“阿夏”同居婚则是在“阿夏”异居婚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亲家里,而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居住,共同抚养和教育子女,它是摩梭人父系母系并存家庭的根本原因和条件。无论“阿夏”异居婚还是“阿夏”同居婚,感情是基础,不涉及经济财产关系,所生子女由母亲抚养,双方一旦感情破裂,“阿夏”关系即宣告结束。在对温泉村、小落水村的调查中了解到,如今这两个村百分之九十还在进行着走访婚。自主婚姻、注重感情、有情则合无情则分、聚散自由是摩梭人“阿夏”婚姻最显著的特点。

男女结为“阿夏”,是在生产劳动、集体活动或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促成的。通过走访了解到,永宁地区的摩梭人在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举行一些传统体育活动,荡秋千、拔河等传统体育活动的场所则成为摩梭人交结“阿夏”的场合,男女青年情投意合则双双离去。另外,泸沽湖附近居住的摩梭人,猪槽船是其必备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工具,在摩梭人生活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白天划着它在湖里撒网捕鱼,晚上则作为走婚的工具。据调查,如今“划猪槽船”已衍化成为一项比速度的竞赛项目,在泸沽湖附近居住的摩梭人经常以户 (或村)为单位举行划猪槽船比赛,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2.3 由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演化出的传统体育古代摩梭为游牧民族,源于古氐羌族,系氐羌族中的旄牛羌。汉以后他们逐渐迁徙到越嶲郡地区 (即川滇边界一线)[3],在这里寻到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清幽僻静的土地便定居下来。其主要的聚居区域——永宁坝和泸沽湖,山川秀丽,景色宜人。该地区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这些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在永宁乡坝区盛产稻谷,是世界上唯一一处高海拔的产稻区,被誉为“世界水稻屋脊”。近代摩梭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在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游牧生活色彩。如赛马、骑马射箭等项目,都是摩梭人祖先游牧生活的缩影。摩梭人祖先在游牧生活中,马是必备生产生活工具,是摩梭人的亲密伙伴,由骑马衍生出来的体育活动成为摩梭人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丽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经济科周克伟科长介绍,摩梭人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马上项目、摔跤等。在宁蒗,赛马称“跑罐子”,参加者多为勇敢善骑的青少年。赛马的形式有:小走,看马的体形步伐;竞速,在一定距离内看哪匹马跑得最快;赛马劲,马绕赛场奔驰,以绕场圈数多者为胜利者;拾物表演,在比赛途中放银元或其它物品,马奔驰经过时,骑手从马背上滑到马肚左右侧,俯身拾起;骑射,骑手在疾驰的马上持弓箭射靶。永宁摩梭人盛行赛马,凡重大节日、祭祀、喜庆活动均有不同形式的赛马和马术表演。据温泉村委会妇女主任阿七独支瑪介绍,当地的赛马活动因 1998年出现过安全事故,有人从马背上摔下来而被取消。

千百年来,生活在人称“世外桃园”的地方的摩梭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农耕文化,并培育了具有典型农耕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飞石索、石子打靶、拔河、斗羊、斗鸡、转杠杆等项目。飞石索是用大麻皮纤维搓制,长 2米余,两端较细,其中一端有小套环,中间编一凹兜,盛弹丸,或石子,使用时将套环套在中指,另一端夹在拇指和食指间,利用旋转的惯性,松开夹着的绳索,石子即飞向远处;民间依此看守庄稼驱赶鸟兽,放牧时收拢牲畜,劳动间隙和节日时进行比赛,以远、准论胜负。甩石子打靶源自于放牧,为了不让羊群走散,经常甩石头把它们邀集在一起,久而久之,摩梭人练就了一手甩石头的绝技。

2.4 由宗教祭祀及民俗节庆演化出的传统体育活动摩梭人的宗教信仰主要为本民族的原始宗教 (即达巴教),以及后来传入的藏传佛教 (即喇嘛教)。达巴教是集摩梭人传统文化大成的本土宗教,它把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为一体,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是同源同宗的文化遗产。而西藏传入的喇嘛教对摩梭人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很大影响。摩梭人的宗教祭祀节日主要有转山节 (包括转泸沽湖)、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成丁礼等,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永宁摩梭人的转山转海节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的赛马活动,规模较大,参与者众多,多在规定的地点内按规则进行,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成丁礼 (农历正月初一)是摩梭人的人生三大礼仪之一,凡成丁礼都要举行盛大的“甲蹉”舞会,表示祝福。另外,自佛教传入永宁后,喇嘛寺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会,喇嘛戴着牛头、马面、羊角,还有装扮成狮子、马鹿等模样跳舞 (即跳狮子),它既是宗教活动,又是文化娱乐活动。[4]

在摩梭人的民俗节庆 (主要有春节、端午节、庆丰收节等)中,传统体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阿七独支瑪表示,温泉村的活动内容主要以跳锅庄对歌为主。在永宁乡摩梭人中流行的锅庄舞,即甲蹉舞(又称打跳),是一种以竹笛或芦笙伴奏,套路较多的自娱性集体舞蹈,除了成丁礼上要跳甲蹉舞外,一般在春节、庆丰收节等节日中进行。摩梭人除了用歌舞来表达高兴的情绪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占占夺”。“占占夺”是摩梭语,即摔跤之意,俗称“抱腰”,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摔跤是摩梭男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一般在转山节、结婚、葬礼、放牧和剪羊毛季节进行。而荡秋千、打靶等项目一般在春节等节日里举行。除此之外,在摩梭人的丧葬仪式中要跳寒摆舞(也称左占),即两个穿着盔甲,腰挂大铃,手持长刀的武士模样者跳寒摆舞,是原始战争场面的再现。

据调查,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组织状态,一般在农闲和逢年过节时开展较多。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得到发掘、发展。他们相继参加了宁蒗县、丽江市等民族民间运动会,促进了摩梭人的对外交流、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泸沽湖为中心的旅游区的开发,更进一步促进了摩梭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如今摩梭民族传统休育活动的表演已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摩梭人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摩梭母系文化中孕育产生的传统体育,鲜明地显示了其民族文化的特色。

3 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其民族传统体育影响

3.1 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永宁摩梭人创造了一种与中国主流社会迥然不同的文化模式——母系文化,形成了一系列特殊的社会习俗及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稳固地实行着母系家庭及走婚,这种文化模式的存在,为其自然环境、社会原因所使然。[5]摩梭母系文化是自给自足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历史上虽多次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洗礼,但其母系文化本体仍以强有力的生命力在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在强势的现代文明以及商品经济的双重冲击下,摩梭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这就必然使依附这块土地存在和发展的摩梭母系文化受到影响。现代社会对摩梭母系文化的冲击主要分两个阶段,社会转型前的冲击主要来自政策冲击,虽然打上了很深的时代印记,但摩梭人生产方式、生活状态没有太大改变,未从根本上动摇母系文化存在的基础。社会转型后,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摩梭社会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商品经济直接撼动了摩梭母系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动摇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致使摩梭母系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电视机、网络等信息时代产物的引入,特别是公路交通的改善,以及大量汉语民族学著作及论文的出版等,这一切都使摩梭人意识到他们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有些不一样。由于找不到一种恰当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独特的制度及风俗,他们很不情愿地承认自己多少有点“落后”。尽管我们还不确定摩梭人最终是否会放弃他们沿袭了无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毫无疑问,摩梭文化传统目前正在快速消失。如何在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共生的状态下,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摩梭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摩梭母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其母系文化本体的变迁,特别是强势的现代文明以及商品经济的双重冲击下,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它面临着新的挑战。

3.2 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在摩梭母系文化中孕育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随着母系文化本体的变迁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摩梭人的传统体育在与现代化的碰撞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泸沽湖为中心的旅游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摩梭人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据调查,每年的“火把节”和“转山节”期间,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都会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摔跤、赛马、斗羊等活动,其节假日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基本形成,给城镇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节日气氛。在小落水村,猪槽船已由原来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必备工具转变为一项竞赛项目,但凡重大节日、旅游旺季,摩梭人都要进行划猪槽船比赛,以此达到娱乐表演、吸引游客的目的;而一般在春节、庆丰收节等节日中跳的“甲蹉舞”,如今则成为了落水村的日常活动,每晚都有篝火晚会进行甲蹉舞表演,并与游客互动。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摩梭人创收的手段之一。另外,宁蒗县永宁地区近些年相继举行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摔跤、赛马、斗羊等竞赛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优势得以开发,成为促进摩梭人对外交流、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桥梁。

然而,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变迁过程中,摩梭人的传统体育既得到了保护和开发,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如摩梭人的传统体育大多通过口授身传的方法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随着时光的推移和现代文化的冲击,面临被世人遗忘的境地;随着掌握这些方法的老人的逝去,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已出现既无文字记载,又无技术传人的局面,一些项目濒临灭绝。除此之外,在永宁乡部分村寨的一些活动项目,如温泉村的赛马活动,因面临发展困境而逐渐消逝。因此,对摩梭人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迫在眉睫。

4 结束语

母系文化是摩梭文化的灵魂,传统体育是摩梭文化的载体之一。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主流文化 (或者说现代文明)对边缘文化的冲击,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冲击,摩梭母系文化在接受冲击的同时正作出自身的调适和整合。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承、保护和开发的问题,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积极主动地去审视摩梭传统体育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与发展,重构摩梭传统体育价值取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摩梭传统体育质的跨越。

[1]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08,15(4):8-11.

[2]丽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丽江地区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286.

[3][美 ]施传刚著;刘永青译.永宁摩梭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8.

[4]陈亚颦,杨俊.宁浪摩梭文化核心区透视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118-126.

[5]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20.

The Change on Matrilineal Culture ofMosoMatriarchal Society Culture
and National Ethn ic Sports——Take springs village,YongNing,small luoshui village’s survey,for example

Li ChuanGuo
(Wushu Department,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41)

Mosuo traditional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suo culture,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 civilization,the change of matriarchal culture changes happening quietly.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thus Yongning in Ninglang Yi autonomous settlement as a ca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 urology,ethnology,Folklore Studies,sociology,to research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the matriarchalMosuo culture,to explore the modern transitionMosuo matriarchal society cultur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thus revealing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characteristics,to enrich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minority sports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Matrilineal culture;Mosuo;Ethnic Sports

G80-051

A

1001-9154(2011)05-0027-04

G80-051

A

1001-9154(2011)05-0027-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妇女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阶段性成果 (08BTY020)。

李传国 (1978—),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2011-03-01

猜你喜欢

摩梭摩梭人永宁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四川摩梭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研究
Mosuo on the move
浅论摩梭族群姻观的演变
情歌对唱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谁在异化摩梭人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