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态文化建设提升文明生态村品质

2011-11-20陈蔚林

今日海南 2011年8期
关键词:文明农民生态

□陈蔚林

用生态文化建设提升文明生态村品质

□陈蔚林

如何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文明生态村的品质,推进文明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着力推进“生态文化”,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建设生态文化抓什么?简而言之,一是抓生态文化产品,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二是抓生态文化环境,充实老百姓的脑瓜子。

首先应重视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富民,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

一是保护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海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以南海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蓝色海洋文化,又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还有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同时,海量的名人诗词、碑刻、古村落、传说散落在村野大地,为海南发展乡村文化游提供了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部门要在使用中保护其历史信息,存活其生活气息,传承其历史文化生态。

二是光大民族特色的传统乡村文化产业。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要力戒为追求“现代”与“国际标准”而破坏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五指山番茅的黎村织锦制作、陵水的黎苗美食制作、琼海南汉村的草席编织,以及很多村落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工艺应当得到整合、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形成具有经济、文化、旅游效益的特色生产力,成为乡村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其次应重视生态文化环境的建设,实现“以文化人”,充实老百姓的脑瓜子。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因为农民的文明素养、服务质量以及农村的文明程度,给人留下的印象有时比秀丽的风光还要深刻。

一是送文化,即文化下乡。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工作方法。当前要加强文明礼仪和国际旅游岛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同时,要大力传播生态文化理念,使农民懂得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不文明;什么是生态,什么是低碳。为建设国际旅游岛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生态的文化环境。

二是建文化,即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让健康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多在各地开展文艺活动。这一点海南做的比较突出。自2004年,海南省先后在文明生态村建设各类文化场所8000多处,覆盖全省50%的行政村,村基础文化设施得到完善,各地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是种文化,即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土壤上培植现代文化,推陈出新。澄迈县在这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他们以引导农民“过文明‘公期’、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一改传统“公期”劳神费力的弊端。在“公期”期间组织农民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表彰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个人和发家致富能手,让群众从封建道场、餐桌、牌局走向文化广场、戏台、赛场,本土民俗节日中注入时代内涵和现代元素,受到群众们的欢迎。

四是育文明,即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近年来,海南农民文明素质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文明生态村建设要围绕培育新型农民,狠抓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实,确保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造血”机能。同时要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建设生态文化怎么抓?生态文化建设怎么抓,才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经常化。就是必须确保创建工作能够经常抓,抓经常。要做到经常化,首先必须领导重视。我们的创建工作一定要取得市县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统一规划、部署、检查。其次必须做到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不换“经”,一个时期的创建目标一经确定,就要一抓到底,不要轻易半途而废。

制度化。就是创建的有效机制必须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固定下来,确保规范、稳定、长效。这些制度原则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目标责任制度。要把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分解成具体任务,量化为具体指标,落实到人,工作到位。二是检查考评制度。要注意把全面考评和重点考评结合起来,把考评工作量和考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

规范化。就是创建活动的开展、考核、验收要有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克服随意性。创建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性,特点非常明显,一定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做到规范化,这样才能把大量复杂的具体工作变得层次分明。对要开展的活动,要尽可能的量化分解,落到基层,落到人头,绝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表彰,一环紧扣一环。◎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学生)

[编辑:王明泽]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