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评估

2011-11-16贾玲

中国农业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天才智力

贾玲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外对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研究,从智力理论基础的演变、此类儿童的特征出发,阐述对这类儿童进行诊断评估的主要方法,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评估中存在的综合化趋势和多种评估方法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智力 学习障碍 天才 评估

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talented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是双重特殊儿童(double exceptional children)中的一种,指拥有很高的智力并在某些领域(如阅读、数学、拼写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与其智力水平有显著差异的儿童(Brody和Mills,1997年)。这种差异并不由教育机会缺乏或其他健康问题导致。这类儿童的障碍是相对于他们的智力的,可能他们并不像一般学习障碍儿童那样严重,并且很少被特殊教育测试鉴别出来,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超常和障碍可以同时存在,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那么,这类双重特殊儿童应该如何被鉴别,根据鉴别结果又如何对这类儿童进行教育?目前我国专门对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进行研究的文献还非常少见,本文希望通过介绍国外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评估的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我国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教育。

一、理论基础

以往有关天才儿童的定义认为天才就是在智力和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都表现超常的人。1978年Joseph Renzulli提出了新的天才定义,他认为智力源于三种特质的交互影响:即高于平均水平的一般能力或者特殊能力、对任务的投入、富有创造性。根据这一理论区分了两类天才的表现,第一种是学校天才,能够很快获取新知识,取得很高的学业成就;第二种是产出性的创造天才,能够创造出对某特定群体或某个领域有影响的新产品或者新概念。他的理论支持了天才儿童并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拥有至少八种智力,并且倾向于将每种智能发展到不同的能力水平。

随后,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又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区分了三种智力,分析智力、创造智力以及实践智力。天才是能够特别准确而高效地使用这三种智力中的一种或多种方面的技能完成任务的人,这三个领域的不同结合模式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天才行为。

脑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也同样支持了这类儿童的存在和给与他们特殊教育的必要性。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大脑皮层的分工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梯度观”认为大脑的各个部分在认知加工中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各个部分的功能没有截然分开,只是在认知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任务,特定区域之间在执行任务时的组合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梯度观并没有抛弃特定的脑区执行特定功能的观点,特异化与各个部分的合作并没有截然分开,这使得个体的能力表现可以呈现多样化的不均衡性。

二、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特征

Baum(1990)认为这类儿童主要分为三类:1、被界定为天才并带有轻微障碍的儿童;2、天才与障碍兼有,天才弥补了障碍带来的缺陷而表现为普通儿童;3、被界定为障碍儿童而被忽略了超常能力的儿童。第一类儿童总是在那些易于发现的方面表现优异,例如语言表达方面,而在其他方面有一些细微的困难,他们更容易被鉴别出来并得到特殊教育服务。第二类儿童往往默默地使用自己的优异才能去弥补缺陷,缺陷与天才之间互相掩盖,因而是最难辨别的一类儿童,再加上这类儿童往往性格内向,默默地挣扎最终带来悲惨的结局。第三类儿童首先因为缺陷而受到关注,因为缺陷被加上的标签使教师和家长只关注他们不能做的事情,而忽略他们的能力和兴趣,这类儿童往往被认为是烦人的,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因失败而沮丧,而且会通过各种有创造性的方法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学习任务。

Broody(1997)等人将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特征归结为以下三点:1、显著卓越的才能;2、智能与成就之间的显著差距;3、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缺陷。这一定义不但体现了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外在表现,也将这种障碍的内在原因限定为认知过程中的缺陷。这一经典定义奠定了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鉴定的基础。

三、诊断与鉴别

在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诊断与鉴别方面,一直存在争议。在此类儿童的鉴别方面,一直与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方法是紧密联系的。目前,鉴别方法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差距模型

传统方法一直认为智力和实际学业成就之间的显著差距是此类儿童鉴别的关键,对儿童的智力和学业成就分别进行测评,如果儿童智力预测的学业成就得分与实际成绩得分之间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例如高于两个标准差),就诊断儿童为学习障碍。而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鉴别只需要再满足一个条件——智商高于普通人平均分两个标准差以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确定这种差距是由心理加工损伤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造成的,而不是由动机等其他因素造成(姜敏敏、张积家,2008年)。

但是,这种方法随着智力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受到质疑。差距模型鉴定的前提是根据智力测验将天才儿童筛选出来,但智力测验本身具有综合性,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心理动机、种族、性别、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很可能是超常与障碍互相遮盖,在智商总数上表现为普通水平,在学业成就上也与普通学生一致,因此这种方法很可能将有特殊才能但现实表现平平的学生漏掉。另外,这种方法除了给儿童加上一个标签之外,并不能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问题,不能帮助教师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干预没有太大作用。

这种模型是最初的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虽然有诸多局限,但不可否认它在学习障碍和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鉴别中的重要作用,后来发展的许多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没有完全摆脱差距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差距模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且该模型也在不断改进,扬长避短,因此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2.智力内部不平衡分析

另外一种常见的评估方法是分析智力测验各个分测验得分的均衡性。许多研究发现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在反映不同能力的分测验中得分往往不均衡,而且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智力测验中各个部分得分的仔细分析,不但能够鉴定除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而且它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方便地将鉴定和教育干预联系起来。根据这些差异来鉴定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方案,发展优势能力的同时,减少障碍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方法的应用是与智力测验在普通儿童和其他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一致的。

常用的智力内部不平衡分析方法非常多样化,常用的有对涉及到特定认知过程的,如编码、数字加工、字符辨认等内容的分量表或题目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来判断儿童的认知问题。还可以从整体量表各个分量表得分来发现极端值,并对极端值进行分析。

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证实分量表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显著的,却并不一定就能够作为判断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的唯一标准。这种差距可能是由于儿童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过强导致,而不一定是由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弱导致。因此,智力的不平衡分析必须与其他一些更加主观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使用。

3.动态评估模式

动态评估的基本原理是儿童的智力和学业成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表现并不一样,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动态评估强调给与儿童一定的教育干预和环境调整,并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的比较,判断儿童障碍的原因。动态评估拥有诸多优势,能够很好地发现儿童认知过程中的问题,并在评估的同时摸索教育干预的有效方法。

4.档案袋评估模式

档案袋评估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备受推崇的评估方法。主要形式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作品,包括画作、作文、试卷、录影带、照片、奖状等等,有计划地收集起来,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估。档案袋评估强调的更多是展示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掘学生的积极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教育中强调发展优势,减少劣势带来的影响不谋而合,两者都认为一味地刻意强调更正学生的缺点,会损害天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们优势的发挥,最终使得他们“泯然众人”甚至沦为差生。

但是档案袋评价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强的评估方式,从评价材料的收集到材料分析,都是一个个人取舍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

5.综合评估模型

在学习障碍儿童鉴别方面,双重差距模型(a dual discrepancy model)代表了一种趋势和潮流。这种模型的开发者认为儿童必须在发展水平上低于其他同龄儿童并且学习速率显著低于同伴的情况下才能被鉴定为学习障碍儿童,并且所有的鉴定资料除了智力测验、学业成就测验之外,还必须包括儿童成长史和对儿童的直接观察。有鉴于此,在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鉴别方面,也特别强调将鉴别方法、工具和资料来源的多样性。

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工作者使用的方法是评价智力和能力测试分数之间的差距,并且分析智力测验各个分测验结果,结合访谈、观察等质性数据来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证明并不是特别有效,因为很多双重特殊儿童没有被鉴别出来。McCoach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一个八步鉴别系统,为类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干预提出了一整套方法,包括行为观察、个人智力测验、认知过程测量和一整套的成就测验,同时要求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功能性行为、进行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价和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和态度。这是一套相对来说非常完备和科学的评估体系,但是评估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高水平的评估技术都使得它很难在学校中实行,另外,这一评估体系也与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以IDEA为代表)强调干预、简化评估过程的宗旨不相符(McCoach等人,2004)。

综合评估模式代表了学习障碍和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评估,甚至是整个心理评估界的发展趋势,即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结合使用,多渠道获取评估资料,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评估不仅影响儿童的教育安置,也可能带来一个关乎终身的标签,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以上几种常见的评估模型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与其他模型的结合使用能够保证鉴定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保证评估真正起到促进教育的作用。

四、小结与展望

有学习障碍的天才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不仅仅是因为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到青春期后期,这类儿童原本单一的学习问题可能会演化为一个复杂的包括社会性、情绪和家庭关系问题的综合性难题。智力高带来的高期望和学业障碍造成的冲突常常令这类儿童感到沮丧和失望,并且渐渐与同伴疏远。对这类儿童的教育着力点应在促进优异才能发展而不是补偿缺陷,这不但反映在我们对这类儿童能力结构的理解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教会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所能所不能并树立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是保证他们成功的前提。如果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就能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潜能和障碍,就能防范于未然,评估鉴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才能发挥尤其重要。

鉴于目前我国此类儿童的鉴定评估和教育还未真正起步,除了更多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之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学工作者应该提高意识,关注这类儿童的学习问题和社会化问题,逐步摸索有效的干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译.[美]David A. Sousa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沈模卫、朱海燕、张锋.天才儿童及其教育问题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3]姜敏敏、张积家.学习障碍超常儿童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4期.

[4]Baum, S.,(1990). Gifted but learning disabled: a puzzling paradox. Gifted children quartly,32,226-230 .

[5]Benjamin J.Lovett, Lawrence J.Lewandowski.(2006). Gifted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o are the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515-527.

[6][Beverly Trail. (2006). Parenting twice-exceptional children through frustration to success. Parenting for high potential.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7]Brody, L.E & Mills, C,J.(1997). Gifted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review of the issu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30,282---286.

[8]Cindy Little.(2001) A closer look at gifte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Gifted children today.24,3.

[9]Lilia M. Ruban, Sally M.Reis.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gifte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aabilities. Theory into practice, 44(2),115-124.

[10]Mary Ruth Coleman. (2005). Academic Strategies that work for gifted d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38,1

[11]McCoach, D.B., Kehle, T.J.Bray, M.A.,&Siegle;, D.(2004). The identific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allenging, controversies, and promising practices. Students with both gift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York: Kluwer.

[12]Rich Weinfeld, Linda Barnes-Robinson.(2005) What we have learned: experiences in providing adaptations and accommodations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38,1.

[13]Sally M.Reis. Lilia M. Ruban, (2005). Services and programs for academically talente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y into practice, 44(2),148-159.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天才智力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自学方法研究
欢乐智力谷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