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围油田单管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探讨

2011-11-16吕勇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1年4期
关键词:单管投球产液

吕勇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外围油田单管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探讨

吕勇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大庆外围油田属于高寒地区的低渗透油田。近年来,为了降低地面建设投资,主要采用树状电加热集输工艺,但是随着工艺的推广,耗电量猛增,节能降耗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进一步优化集输工艺,降低能耗,开展了高寒地区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试验主要采用单管通球加电加热保驾流程,在敖古拉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寒地区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合理安排通球周期的情况下,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可以应用于高寒地区较高产量的油井和区块,为今后油田集输工艺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高寒地区 单管不加热集输 现场试验 敷古拉油田

D O I:10.3969/j.i ssn.2095-1493.2011.04.003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寒地区不加热集输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单管集输工艺能耗,在敖古拉油田开展了外围油田单管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

1 试验工艺

原油采出地面后,由于环境温度的影响,析出的大量蜡附着在输油管内壁上堵塞输油管线,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利用了剩余能量。

工艺采用不加热不掺水的集油工艺,一般不设集油阀组间,油井产液在井口经过翻斗计量后进入发球装置。油井产液通过深埋保温管汇入集油干线,各油井支线分别挂到干线上,通过几条干线把油井产液集输至转油站或集中处理站。

工艺需要定期通球。在投球时,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发球装置的阀门,将配套的通管球投入到管线中,以产液自身压力推动通管球运动到收球装置;通球完成后,将收球装置的旁通阀门打开,产液直接进入集油干线,而通管球在关闭收球装置前后阀门的情况下可以从收球装置中取出。工艺流程见图1。

2 现场试验

敷古拉油田属于高寒地区典型的三低油田,在油田选择5口井进行了单管通球加电加热保驾流程改造。对其中4口单井进行了多次现场试验,目前运行良好。现场试验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塔31-19和塔32-17的产液量为3~4 t/d,投球后井口回压从正常生产值0.6~0.8 MPa上升到1.5 MPa的时间,在1、2月份仅有2~3 h,随着环境气温升高,3月份可以延长到3.5~4 h,4月份可以到6 h;塔33-17的产液量约7 t/d,投球后井口回压从正常生产值0.6~0.8 MPa上升到1.5 MPa的时间,在1、2月份仅有4~4.5 h,随着环境气温升高,3月份可以延长到5 h,4月份可以到8 h。虽然通球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生产,但是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这几口井均不适用通球工艺。塔2的产液量为12.7 t/d,投球后井口回压从正常生产值0.6~0.8 MPa上升到1.5 MPa的时间,在1、2月份有10~11 h,随着环境气温升高,在3月份可以延长到12 h,在4月份投球后可以达到持续运行。所以,认为塔2适用通球工艺,但在冬季需要提高通球次数(每天2~3次)。

总之,单井产量越高,投球后井口回压从正常生产值上升到1.5 MPa的时间越长,反之亦然;环境温度越高,投球后井口回压从正常生产值上升到1.5 MPa的时间也越长,反之亦然。所以,在合理安排通球周期的情况下,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可以应用于高寒地区较高产量的油井和区块。

表1 试验情况统计

3 理论计算

通过软件计算主要运行参数,分析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应用的可行性。油气混输水力计算经验公式[1]如下:

式中:

p1、p2——管线起点、终点压力(绝对),MPa;

η0——工程标准状态下的气油(液)比,m3/t;

G——液相(原油)质量流量,t/d;

d——管线内径,m;

L——管线长度,km。

该公式适用于一定条件下,实践证明,当混输流速在1~1.5 m/s以下、原油含水较高时,计算值偏低。由于混输管线流动规律的复杂性,至今仍无“万能”的计算公式来准确计算,特别是低于凝固点以下的水力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般设计上取最大井口回压为1.3~1.5 MPa(计算值)。按此经验公式计算,塔2井井口回压仅为0.51 MPa,而实际压力为0.6~0.8 MPa,说明计算值偏低。

设计计算界面如图2所示。

以齐家油田为例,进站压力定为0.2 MPa,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理论计算端点井井口回压约为0.5 MPa,能够满足集输要求,结合前期试验,认为单管不加热工艺可以在齐家油田应用。

管线采用深埋敷设,温降较低,管线全程温度在20℃左右,由于定期通球可以保证管线正常运行,在此不考虑热力条件的影响。

表2 齐家油田集油管网各节点压力计算结果

目前,该工艺在敖古拉油田应用5口井,新肇油田1口井。采用该工艺后,可以取消单管集油工艺的电加热器设置。以敖古拉油田5口井为例,与电加热流程相比,年节电约9.07×104kW·h,年节省用电费用5.4×104元;与掺水流程相比,年节省掺水量约19 440 m3,年节气80 947 m3,年节电19 400 kW·h,年节省运行费用10.1×104元。若应用到采油九厂使用掺水流程产量大于15 t/d的75口油井,年节气121.4×104m3,年节电29.2×104kW·h,年节省运行费用136.4×104元。

4 认识

(1)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在管线长度、管线规格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工艺不适合低产井或平台的应用,主要适用于产液量较高的油井或平台。

(2)原油性质和含水率对工艺的影响和井口回压变化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单管不加热集输工艺在高寒地区油田中的应用,对于进一步优化集输工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苗承武,江士昂,程祖亮,等.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吕勇明,200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助理工程师,从事规划设计工作,E-mail:lvyongming@petrochina.com.cn,地址: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规划设计研究所油气集输室,163853。

2011-03-20)

猜你喜欢

单管投球产液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投球手和击球手的较量
——基于博弈论视角
大型PCCP压力管道单管水压试验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单管试压简易模具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Multisim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一种新型分层压裂连续投球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油井产液结构优化方法
国产新型18.4mm单管防暴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