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创意表达

2011-11-15

丝绸 2011年5期
关键词:丝绸服装工业

须 秋 洁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创意表达

须 秋 洁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在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可以进行风格的多样化表现、造型的多元趋向呈现及结构和装饰设计的多样化运用。同时,在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流行呈现以下倾向:都市生活的压力使丝绸服装中追求本源设计的驱动增强;丝绸服装设计中原生态的民族主题有兴起之趋向;带有工业文明特征元素的打散和重构,可以成为丝绸服装设计的方向等。

丝绸服装设计;创意表达;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导的社会阶段,设计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性。在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表达,笔者以参与策划的“中国丝绸日·达利之夜 2012春夏丝绸流行趋势发布”为例,说明在后工业映射下,不仅可以使丝绸服装的风格呈现多样化的设计倾向,也可以使造型更加多元化,结构和装饰设计的运用更加多元,并对丝绸服装的流行产生影响。

1 后工业社会的特点

1.1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后工业社会指相对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而言的社会时期。明确提出和界定“后工业社会”概念的是美国哈巴顿大学名誉教授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相对于以农业、畜牧业等为主的前工业社会和以机器化大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的时代,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贸易、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等。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社会经济结构从生产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1-2]。

1.2 后工业社会设计的特征性表现

后工业时代之前,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是工业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哲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推动了设计的长足发展。人们享受到了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计手段带来的种种益处。然而,现代化在促使人类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未曾预料的后果,人类开始对现代性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产生质疑,并反思工业化[3]。因此,后工业社会中“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本源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等词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全设计界的共同关注。但是,后工业社会毕竟是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它要区别于工业社会,但也不能完全摆脱工业而独立。从设计文明的发展历程上来说,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在对风格表现、创意手段和设计观念的多样性探求中也不能全盘否定工业文明中设计的成就,而是针对现代设计提出一种更加多样化的思考,在后工业映射下,这种多样化特性在丝绸服装设计中也有同样的体现。

2 丝绸服装设计的特点

2.1 丝绸材料的特性

丝绸材料是以丝纤维为原料经纺纱和织造后形成的面料。丝纤维是蚕吐出的丝腺分泌液结成茧后得到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在工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一系列数据的比对对丝纤维所具备的优缺点有了充分的认识,例如丝纤维与化学纤维相比具有更透气、更柔软等优点;与同属天然纤维的棉、毛、麻相比,具有染色性好、发色漂亮、保湿性好、悬垂性较好等特点。同时,丝纤维也具有保形性差、易皱、耐光性弱、色牢度不足等缺点。丝纤维由于纺织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不同可形成多种丝绸品类并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电力纺表现为质地细腻,材料轻薄,平滑直挺;顺纡表现为轻薄透明,表面有凹凸起伏不规则的直绉波纹,富有弹性;素绉缎表现为表明富有光泽,柔软,悬垂性及佳的特性等[4]。

2.2 丝绸材料与丝绸服装的风格属性

丝绸服装设计特别注重丝绸材料的特性与所表现服装的风格属性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服装由于其风格属性不同,对材料和材料组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都市感服装材料表现为表面平整、细腻、有光感,并有一定的硬挺度;乡村感服装材料表现为表面质感平实、无光泽、略有凹凸的肌理感等。丝绸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其服装风格大多呈现出较为女性和华丽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受各种丝绸品类的组织结构、质地、图案、表面肌理效果、厚薄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微妙的区别:如电力纺、洋纺、顺纡、乔其等可以表现女性化倾向明显的服装;绡、缎面绡、斜纹缎和塔夫作为礼服常用面料,常表现出服装强烈的浪漫感;素绉缎和双绉由于其极佳的悬垂性,可以充分展示女性的动感曲线而同样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倾向。服装材料的特性与服装的风格属性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材料的特性与服装的风格属性Fig.1 Relationship map of the clothing materials and the fashion style

2.3 丝绸材料的特性与丝绸服装的造型结构设计

丝绸材料的特性对丝绸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丝绸材料的软硬感、悬垂性、抗皱性对服装造型中的廓型产生影响,伸缩性、可缝性等对内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这些都会对服装的线形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丝绸材料大多属于柔软型,部分属于挺爽型,适合造型线条光滑、流畅且贴体,能表现自然舒展的服装轮廓,能柔顺地体现衣着者的体态,不宜采用过多的结构线。此外,不同的丝绸材料由于其特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着装效果。如电力纺、双绉、顺纡、乔其等,成品后有柔软的线条感。塔夫、双宫绸等成品后有较为硬质的线条感。设计师需掌握各种丝绸材料的性能特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可以使丝绸材料的特性与服装的造型结构设计之间达到最佳的切合状态。

3 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的多样性创意表达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在对风格表现、创意手段和设计观念的多样性探求中表现出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反思,表现为一种更加多样化的思考。丝绸服装设计中呈现多样化特性,体现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表现后工业社会所形成的生态设计、本源设计等问题使得以女性化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丝绸服装多样性表达更加合理。

“中国丝绸日·达利之夜 2012春夏丝绸流行趋势发布”是一场以丝绸服装流行为主要内容的时装发布。在定义此次发布主题的过程中,项目组所有成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现今设计所倡导的诸如“生态设计”“本源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设计”等,基于对其思考和对工业与后工业的探究,将此次丝绸流行趋势发布的整体思路定位于“后工业的再自然(Re-Design Natural)”。在整体思路引导下,项目组推出“花幻迷影之灵动篇”“传其经典之感悟篇”“丛林探寻之神域篇”“光影奇幻之未来篇”四大主题,进行针对性、创意性、多样性的丝绸服装设计演绎,并在整体过程中体现风格的多样化设计,进行造型设计的多元趋向尝试和结构设计与装饰设计的多样化运用。

3.1 风格的多样化趋势

在后工业映射下设计的多样化特征表现中,丝绸服装的风格可以往更加多样的方向发展,摆脱以女性化为单一倾向的风格样式。策划组成员对流行趋势的整体思路是:“后工业之再自然”的解读下,试图通过四大主题勾画出四种服装风格趋向,以多维度的方式演绎丝绸流行风格的2012年走向,如图2所示。第一主题着重保留对丝绸服装的传统女性化倾向解读,以“花幻迷影之灵动篇”为主题词,服装运用散发着温和感觉的纯丝质纱线体现浪漫情怀,整体体现女性浪漫的风格倾向。第二主题试图体现后工业社会巨大压力促使人们对本源的反思,表现出人们对传统经典的进一步审视,以“传其经典之感悟篇”为主题词,服装运用包括电力纺、乔其、双宫绸在内的面料打造出光滑质感的古典清新风格倾向。第三主题着重体现后工业映射下对生态设计的反应,以“丛林探寻之神域篇”为主题词。服装运用素绉缎、雪纺等结合羽毛等装饰设计,为原始的手工艺增添灵幻美感,打造中性民族风格倾向。第四主题着重体现后工业社会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光影奇幻之未来篇”为主题词,运用80年代标志性的宽肩样式,结合双宫丝、弹力丝、丝绵、皮革等材料共同打造摩登未来风格倾向。

图2 2012春夏丝绸流行趋势四大主题Fig.2 Four subjects of silk fashion trend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in 2012

此次丝绸服装的风格属性策划已打破传统的女性浪漫区域(图3),在整体风格属性图例中向着多样化的风格倾向发展。第一主题继续在丝绸服装所表现的传统女性浪漫区域游走,第二主题向着经典乡村风格趋向走进,第三主题往中性民族方向走进,第四主题向摩登为例方向迈进。此次丝绸服装的风格多元化拓展,充分体现了总策划案中对后工业视野下丝绸服装风格的多样化运用。

图3 丝绸服装的风格属性多样化表现Fig.3 Varies fashion styles of the silk dress

3.2 造型设计的多元趋向

丝绸材料以柔软、轻盈、飘逸和极佳的悬垂性为特征,故传统丝绸服装多以体现人体自然结构的适体造型为特征表现。后工业视野赋予丝绸服装造型设计的多元趋向在此次流行发布中有所体现,多种造型设计被拓展运用于丝绸服装,并展现了较多元的着装效果。

3.2.1 硬朗型造型的突破运用

第四主题“光影奇幻之未来篇”以80年代标志性的宽肩样式与未来主义为其造型灵感,这对造型提出了硬质线条的要求,不仅需在整体造型上体现硬质的线性感,还需在局部作针对灵感的造型设计。例如在肩部运用丝绸材料体现具有80年代强人感的夸张肩部。第四主题采用斜纹绸、重磅素绉缎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双层做法和局部粘衬提高材料的硬质度,运用三角拼接、不对称拼接等手法增加材料的造型感。加硬材料与不加厚材料的结合运用,拼接与不拼接工艺的结合运用,最终较为成功地运用丝绸材料表现以80年代为灵感的硬朗型服装造型(图4)。

图4 第四主题“光影奇幻之未来篇”效果图与动态发布Fig.4 Fashion drawing and effect of the subject four

3.2.2 经典可爱造型的尝试运用

第二主题“传其经典之感悟篇”以新艺术运动的螺旋纹线条为其造型灵感,这对造型提出了俏皮感线条的要求,不仅需在整体造型上体现收与放、张与弛的对比,还需在局部作针对灵感的造型设计,例如在肩部、臀部运用丝绸材料体现具有新艺术线条感的夸张型可爱肩部。第二主题采用电力纺、乔其、双宫绸作为本主题的主要材料,结合硬质网纱,运用多层做法和网纱内衬提高材料的硬质度,运用抽摺、打摺、拼接等手法增加材料的造型感。材料的层次性设计,包括运用多种材料不同层次设计,单一材料的多种变化层次设计,最终较为成功地运用丝绸材料表现以新艺术为灵感的经典可爱服装造型(图5)。

图5 第二主题“传其经典之感悟篇”效果图与动态发布Fig.5 Fashion drawing and effect of the subject two

3.3 结构设计与装饰设计的多样化运用

丝绸材料制作的服装一般表现为线性光滑,不宜采用过多的结构线。此次流行趋势发布过程中,多种造型设计拓展运用的背后是多样化的结构设计,包括运用多结构线设计、多破缝设计,打破以往丝绸服装的少结构设计,取得了别样的设计效果。此外,多样的细节设计也大量运用于非造型目的的装饰设计上,打破以往丝绸服装为表现流畅且贴体而采取的少装饰设计。现以三角形设计和褶皱设计2个案例说明此次流行趋势发布中对结构设计与装饰设计的多样化运用。

3.3.1 以三角形设计为例

第四主题以三角形作为元素进行结构设计和装饰设计,试图打破丝绸材料的软性、柔顺特点,打造硬质的结构感和块面感强烈的装饰感。例如运用素绉缎打摺形成裤子侧缝的突出结构设计(图6a),运用素绉缎内加衬经车线形成臀部的立体造型(图6b),运用斜纹绸的拼接设计塑造肩部箱形立体结构(图6c),运用斜纹绸加粘衬做成三角形小块在素绉缎上进行拼接设计塑造腰臀部立体造型(图6d),运用素绉缎制成的三角形小块拼接整体上半身产生立体装饰造型效果(图6e)等,产生丰富多样的视觉及效果。

图6 多样化的三角形设计Fig.6 Diversi fi ed triangle design

3.3.2 以褶皱设计为例

第二主题以褶皱作为元素进行结构设计和装饰设计,这是对丝绸材料多样性运用的体现,试图打破丝绸材料的少结构设计、少装饰设计特点,打造具有球形结构感和强烈活跃的装饰感。例如运用电力纺双层设计,抽大摺内夹双层网纱,产生可爱球形裙效果(图7a);运用双宫绸在肩部打不规律摺表现立体造型感(图7b);在乔其上运用规则打摺法使服装增加装饰性(图7c);运用缎面绡圆形裁剪,多层设计,表现袖口的可爱装饰感(图7d);运用绡的规律抽摺,多层次设计,结合内置网纱,产生波浪效果(图7e)等。

图7 褶皱设计的多样化运用Fig.7 Diversi fi cation using of pleat design

4 后工业映射下丝绸服装流行趋向分析

女性化丝绸服装进行多样化表达的背后提供给人们对于现今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新探索。基于后工业大背景下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改变,笔者提出丝绸服装设计的几点新趋向。

4.1 丝绸服装追求本源设计的驱动增强

后工业时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带动了人们对传统的进一步审视,人们试图回归传统去寻找心灵的慰藉,传统意义的美好生活成为现代人暂时摆脱紧张生活的良方。人们追求古典、优雅、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典型样式。此次2012春夏流行趋势发布的第二主题“传其经典之感悟篇”正是基于此展开的。此外,诸如英伦主题、贵族生活、巴洛克、洛可可等也可以经常作为设计师表现丝绸服装的主题题材。而且基于后工业时代,用现代审美重新审视传统,会产生不同于当时的审美感觉,因此,丝绸服装可以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例如从传统的精髓中摄取灵感,用现代时尚的方式演绎、诠释传统的辉煌,进而迎合现代消费诉求。

4.2 丝绸服装中原生态民族主题的兴起

后工业映射的“生态设计”观使人们希望体验原生态的、未经工业浸润的民族地域的生活,加上全球旅游业的兴旺和人们希望体验更多方面的文化的心理趋向,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例如非洲文化、南美洲文化等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此次2012春夏流行趋势发布的第三主题“丛林探寻之神域篇”正是基于此展开的。在丝绸服装中表现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独创性设计成为审美的热点,各民族璀璨的文化是现代生活的催化剂,用民族元素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演绎现代丝绸时尚、诠释民族的灿烂,是当今丝绸流行的又一个看点。多姿多彩的民族样式、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多元的材质感觉,可为现代丝绸服装带来无限的遐想。

4.3 有工业文明特征元素的打散和重构成为丝绸服装设计的方向

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腾飞,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工业污染问题,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推进导致的环境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和中心。后工业社会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结果进行反思的同时,设计师将带有工业文明特征的元素进行打散和重构,作为对工业文明反思的直观体现。2012春夏丝绸发布中的第四主题“光影奇幻之未来篇”正是运用此概念进行服装的诠释。在丝绸服装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工业文明的特征性元素,运用打散、重构的方式进行演绎,可以为现代丝绸服装设计带来无限的想象。

5 结 语

在后工业社会映射下,丝绸服装的多样性创意表现可以在风格上、造型上、结构装饰设计上有所体现。设计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丝绸材料,运用不同的工艺方法,使丝绸服装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真正体现后工业社会所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倾向。

[1]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高銛,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128.

[2] 玛格丽特·A·罗斯.后现代与后工业[M].张月,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97.

[3] 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88.

[4] 胡迅,须秋洁,陶宁.女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79-85.

Creative expression of the silk apparel desig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XU Qiu-jie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 Engineering,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Silk apparels can generate diversity styles, present varies modeling, make varies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 and ecology nation subject design is increased, the design el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ustry society and reorganizing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silk apparel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urban life.

Silk apparel design; Creative express; Post-industrial society

TS941.7;J523.5

B

1001-7003(2011)05-0035-05

2010-11-29;

2011-03-15

浙江理工大学系列课程建设项目(113133B3C08014);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1012)

须秋洁(1978- ),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饰设计与市场拓展研究。

猜你喜欢

丝绸服装工业
让人心碎的服装
遥望“丝绸路”
工业人
路上丝绸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丝绸情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