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案例研究

2011-11-13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校友会排行榜实力

李 莉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高校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案例研究

李 莉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大学团队分析”、“定位模型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历时3年对研究目标高校(简称DGDX)与22所高校人才培养实力进行对比研究,借助社会评价数据,呈现出该校人才培养在全国、区域范围内的实力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社会评价指标、大学团队分析、定位模式分析,得到高校阶段性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结论。该校可尝试实施特色化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开拓高校国际化视野等策略,积极探索其在“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人才培养实力对比;案例研究;大学团队分析;定位模型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目的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高校在未来10年发展之路如何走,阶段性人才培养办学目标如何制定,都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简称国家规划纲要)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应优化研究方法,避免视野受限,要从全国、区域范围对大学团队进行整体分析,借助社会评价数据,科学地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实力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在宏观视野中对高校“十二五”期间特色化人才培养进行有益尝试与积极的探索。

二、高校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思路

此次案例的研究对象,简称为DGDX,该校作为一所正在努力成为我国消费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正积极成为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研究利用“大学团队分析”、“定位模式分析”研究方法,利用23所大学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数据,进行高校间的人才培养数据对比,明确DGDX在全国、区域范围的人才培养情况,以此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合理参照。研究者借助了一定的社会评价数据,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实力的对比当中。社会评价数据来源于1个政府部门颁布的排行榜(教育部研究生与教育中心的学科实力排名榜)、3个民间机构颁布的大学排行榜提供的数据(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国网大的大学排行榜、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无论哪一种大学排行榜都会受到一定思维逻辑、一定数据来源的约束,也会有诸多不完善的设计,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高校应理性地在社会评价数据中选取一些客观、可信的信息,并据此做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决策。

三、高校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方法

(一)大学团队分析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DGDX人才培养实力,此次研究中23所高校是从辽宁省理工类高校、原隶属XX部的大学、各省理工类大学中选取出的院校。利用23所大学人才培养“大学团队分析”的方式对高校进行数据比对。大学团队成员分别是以中国网大对DGDX2001-2008年的全国平均综合排名为参照,选择高于、低于DGDX平均排名的一共23所大学。以下是“大学团队分析”成员的详细名单,见表1:

表1 “大学团队分析”成员的名单

(二)定位模型分析法

根据2001-2008年网大、中国校友会对DGDX的单项评分,研究者在2008年利用“定位模型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XY散点图,对系列数据进行趋势线功能分析(公式详见下文),对该校部分人才培养项目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性分析。2010年数据作为2009年发展结果的佐证数据,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对高校阶段性人才培养实力的对比研究

(一)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DGDX正努力成为“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这过程中,依据社会评价提供的数据及指标,进行大学团队分析与探索性分析。在大学排行榜中“人才培养指标”比重各不相同,在政府颁布的大学排行榜中,指标涉及硕、博学位授予数与获相应学位的留学生数,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2];中国网大排行榜中,学生情况的权重为12%,侧重招生成绩与研究生在校比例[3];该指标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的权重是57.09%,侧重规模效应[4];人才培养指标在校友会排行榜中占44.44%,侧重学生国际、国家级比赛得奖和毕业生发展的情况[5]。综上所述,在社会评价因素中,决定人才培养评分的因素主要涉及:招生高考成绩,研究生在校比例,在校生数量,学生国际、国家级参赛获奖数量,事业成功的毕业生数量、获得硕、博学位授予数量(包括留学生),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

(二)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大学团队分析

DGDX人才培养能力在23所高校“大学团队”中居于何种位置,是必须给予明确的。通过2008年中国网大提供的人才培养情况“大学团队分析”数据显示,DGDX的2008年学生培养得分为45分,处于平均线左右(见图1,23所高校名单见表1)。DGDX人才培养能力在本研究2008年设定的大学团队中处于中游位置。下一阶段(2008年之后),DGDX需要考虑借鉴处于45.57分之上的其他高校人才培养的做法。

图1 2008年23所大学学生情况得分比较

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DGDX不能不考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力。在政府颁布的排行榜中,涉及了“授予博士学位数、授予硕士学位数、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研究生培养指标在网大排行榜中,研究生在校比例会影响学生培养评价得分的六成结果;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涉及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含提名奖)”;这个指标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占11.33%的权重。由于大学排行榜数据有限,本研究仅对DGDX“研究生在校比例”一项进行单项分析。另外,中国网大排行榜没有提供2006年人才培养的数据(见图2),所以无法确定2009、2010年研究生培养情况,也无法提供2009、2010年DGDX研究生培养在“大学团队”中的位次排序。在2008年对23所大学“研究生在校比例得分”进行比较之后,研究者发现DGDX的研究生在校比例被评为13.4分,远远高于平均分,在23所大学中排名靠前(见图3,学校名称代码见表1相应序号)。

图2 2002-2008(除2006)年中国网大提供的DGDX研究生比例得分情况

图3 2008年中国网大提供的23所大学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得分比较

(三)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的定位模式分析

在了解DGDX人才培养实力现状之后,在现有基础上需探索该校2008年之后人才培养水平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校友会提供的数据,研究者以“y=-0.0275x2+0.2345x+0.1225”的公式对学生情况进行探索性分析,R2=0.95。当X等于5时,Y值呈现出2009年该排行榜将要颁布有关于DGDX学生培养的情况(见图4),Y值为0.6075。DGDX人才培养的评分由2005年0.34、2006年的0.45、2007年的0.61、2008年的0.61,2009年可能存在的0.6075构成了一个逐步上行的趋势轨迹。

2010年,本研究对2008年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证,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对DGDX2009年人才培养的评分为0.61、2010年为0.63。2005-2010年的数据形成了逐年上升的态势,这与2008年的前期探索性分析趋势基本吻合(见图5)。一方面论证这种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明近几年DGDX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战略”成效显著、方法得当。

图4 中国校友会对DGDX学生培养质量的得分与发展趋势的探索

图5 中国校友会的DGDX学生培养质量得分情况

(四)人才培养实力对比研究的结论

在“十二五”期间,DGDX可以参考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例如稳定招生规模,提高招生入学成绩最底分数线。提高研究生在校比例,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扩大高职与留学生招生规模,广辟学校招生视野、招生层次与招生数量。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与社会就业挂钩,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关联。争取在校生参加国际、国家级比赛的获奖次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等。

五、实现阶段性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实施特色化人才培养

作为行业院校的DGDX,应坚持不懈地实施高校特色化战略,不断地以培养现代消费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为根本,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储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展现其“敏锐眼光、绝对优势覆盖张力、成长能力”等内涵素养,“敏锐眼光”是指高校能够及时捕捉发展机遇,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辨别局势,能够前瞻用人单位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绝对优势”是指高校在多年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具有鲜明特点,在区域高校群中能够抢占部分人才培养领域的制高点。“覆盖张力”是指高校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拓宽行业人才发展空间,在区域用人领域实施全方位覆盖,形成强大的特色包容力。“成长能力”是指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高校特色化战略”,DGDX应尽可能地“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从源头上吸引生源、优化生源,完成学校“十二五”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6]

(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比例以超过15%为宜,在校生规模一般不少于1.5万人,招收研究生学科不少于本科的30%”[7]。DGDX2007年在校研究生比例为5%,在校本科生比例为73%,研究生是本科生人数的7.5%。如把以上条件作为参考,DGDX的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仍需壮大。2010年DGDX招生人数显著增加,研究生是本科人数的10%,更加接近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比例以超过15%为宜”的理论数值。DGDX在“十二五”期间应结合以上分析,客观地制定好研究生的阶段性培养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评价结果,而且有利于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过渡与发展。

(三)开拓高校国际化视野

一些高校主要是依赖招生收学费来维持生存,生源下降必然会对这些院校产生很大影响。另外,一些新建的院校必然要分解已有的招生计划,所以一些高校以后的招生计划不但没有可能大幅度增加,还有可能面临减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获得生源、如何吸引优秀生源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问题。目前,除了政府颁布的排行榜中涉及了“获得硕博学位的留学生指标”,多数大学排行榜没有引入国内高校招收留学生情况的指标,然而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是当前高校应该积极关注的事情。高校应积极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优化学科结构,加强课程建设等,吸引国外留学生来华,增加生源,扩大学校的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0 - 07/29/content _1667143.htm,2011-11-15.

[2]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EB/OL].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 cn/xwyyjsjyxx/zlpj/xksppm/xkxgwj/265891.shtml,2011-11-15.

[3] 网大课题组.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EB/OL].2008中国 大学排 行榜.http://rank2008.netbig.com/cn/rnk_0_0_2.htm,2008-5-1.

[4] 武书连,吕 嘉,郭石林.2001年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6):39.

[5] 中国校友会课题组.中国校友会2006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EB/J].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http://edu.qq.com/a/20060104/000092.htm ,2006-1-4.

[6] 李 莉.地方本科院校以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0(6):6.

[7] 长沙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办.理工参考[EB/J].2008(2).http://wwwdx.csust.edu.cn/pub/fgb/jccknew/lgcknew/t20080331_67728.htm,2011-6-27.

G641

A

1673-1794(2011)06-0081-03

李 莉(1980-),女,高等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院校研究,大学文化研究。

辽宁省大连工业大学“绿色教学管理研究基地”的科研成果。

2011-08-12

猜你喜欢

校友会排行榜实力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