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城市山水绘画的创作与思考

2011-11-13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绘画

童 鹏

(滁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关于对城市山水绘画的创作与思考

童 鹏

(滁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本文旨在研究当代城市山水画的绘画现状,从城市山水绘画语言探索的意识和实践入手,主要分析当代城市山水绘画语言继承和发展的状况,进而探讨城市山水绘画语言背后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对拓宽绘画语言表现和指导创作实践的启示。城市山水绘画是中国山水画对当代人生关注与蕴藉的新形式,它仍然以民族精神为根,这种绘画语言的表现,促进艺术语言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以及具体的创作实践有着现实的意义。

绘画;城市山水;绘画语言;民族精神

城市山水画的提出并付诸实践,为山水画的发展找到新的表现空间。如果说传统山水画代表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文明的产物,那么城市山水画的出现则是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象征。

关于城市山水画创作,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题材转换的问题,使山水画的创作内容和人们现实生活距离拉的更近了一些。但笔者认为,城市山水画不仅仅是为了表现都市风景,也不仅仅是城市景观作为一种题材上的延伸与拓展,如果说只是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画上一些高楼大厦之类的场景就称之为“城市山水画”的话,那么这样理解似乎也太简单了点。城市山水画反映的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它是中国的文人在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一种归宿。今天,我们面对大都市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城市中的花花世界,而它彰显的是人与整个社会的图像,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们应该带有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进行城市山水画的创作,应该关注人,关注人的精神问题,这样才能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城市风光,使它更有深刻性,具有时代的精神。

一、对城市山水绘画的探索

几年来,笔者对城市山水画的创作概括的地说主要是在城市文化背后的精神层面和笔墨形式语言这两个方面不遗余力的探索着,并竭尽所能争取有所突破和发展。

(一)精神方面

1.突确宏观,彰显微观,强调精神景观

突破传统山水画的可游可居全景式的物质景观,确立“以物观化”、大化意识,确立无尽观、精神景观。拉大了同客观物像的距离。比如《红房子》系列(图1)的构思。一次我在淮海路上购物,看见大上海广场玻璃墙上映照出街对面的楼房,上面有很多小窗户格子,每个格子里面的楼房影子都是变形的,在夕阳光辉的照射下特别醒目,与真实的楼房互相争辉。这样的景象是真山中所没有的,它使我激动不已,随即产生丰富的联想,唤起了我创作的欲望,这些画由此而成。此处玻璃反射出的不仅仅是大街上的楼房,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的发展,它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正所谓“生而动,风而神”[2]它是生命的律动,寓动于静。黑格尔也讲:“思维着的精神是最美的”。[3]

作品《大众》(图2)也是这类的作品。整个画面描绘的全是上海大众汽车。它反映的是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的生活好了,富裕了,大众汽车成了大众的汽车,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但它同时也暗含了随着汽车的增多带来的交通的压力,人身的安全以及环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贾又福在他的《问岳楼论画》中说道:

“艺术的思维往往借助慧心、慧观、慧照,打破逻辑思维的局限,将大千世界中看来似乎没有直接联系——逻辑推理关系的事物,融会贯通起来,获得灵感。从物质性的审美层面,上升到精神审美层面。从中我们可以体验从‘物质景观’升华到‘精神景观’的思维过程,并付诸创作实践。”[4]

画家们经常出去采风,体验不同的生活,面对眼前的事物,很容易把它变成自己心中的事物,然后行之于画,打破事物与事物之间固有的形象,变化状态、质感、量感等等方面的逻辑联系,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联系,并把它赋予一定的意思,自由地、巧妙地表达画家某种心境。

图1 《红房子》

图2 《大众》

2.突破地域性和偏执的民族性,确立超越意识

作为一位当代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不仅对民族文化理解要有深度,还要有对人类先进文化观照的能力,并且要充分利用这两种文化资源。有了深厚传统资源和外来文化的借鉴作为参照,我们才不会在历史和未来时空的连接中脱节。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一是要向传统纵深索取,超越传统;二是要向全球索取,实现横向超越。我们还要向周边相邻的艺术借鉴,不受疆界、不受时空、不受门类等的限制,进行综合融汇,“为当代中国画造血”[3]。我们这里的相互交融、互相吸收、互相渗化,但不是和其他艺术接轨。无论怎样的改造和吸收都要保持中国画的独特性,保持民族的根性,不丧失中国画的风范。

康德有句名言:“我在世界上,世界在我身上。”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不从自己心灵深处感受世界,那么我们的内心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那么又怎么能够创作出好的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呢。所以我们要敞开心扉,用大视野,大胸襟去拥抱世界,树立起现代艺术观。

图3 《晨曦》

作品《晨曦》(图3)和《世纪大道》(图4)是笔者描绘现代大都市的两幅水墨画,两幅画十分客观的再现了晴朗的天空和明媚阳光照耀下的现代化建筑。它们都借鉴了西画的“焦点透视法”和“光影透视法”,使现代山水画具有了深远的空间和明确的光感。在大马路的处理上又带有立体构成色彩,把借鉴西方“可采者融之”[3]的绘画因素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立脚点,作品即不失传统笔墨精神,又兼具时代气息。

(二)形式语言方面:

1.突破传统山水画全景式的构图方式

全景式就是能看的见天空和地面,迂回曲折,起承转合十分分明最通用的形式。用横断式的,没天没地式的构图方式,与传统花鸟画折枝式的构图有点相似。以小见大传递作品的信息。作品《大众》(图2)采用的就是这种构图方法。铺天盖地的汽车向八方无限放射,无限延伸,主体越单一越简单,画面的张力就显得愈强烈。这样的绘画形式在传统山水画里最为大忌,而现在却变成了可能,甚至更大化了。

2.笔墨造型的意象化与“稳”、“准”、“狠”的坚实的造型能力

造型的意象化就是物体的表象构成与其内在本质的结合、物体形象和画家情感的结合、造境和化境的结合,此外还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真诚之心。

在造型方面我们受过很好的训练,比古人的条件好了很多。古人画山水重视轮廓,重视线,重视平面中的层次变化。而我们今天的山水画除此之外更重视面,更注重体积,更注重雕塑感,强调其的视觉冲击力和画面张力。作品《陆家嘴A》(图5)的创作突出明快和多层次的复杂建筑结构,在生宣上进行徒手绘制,运用“积线”的手法来塑造建筑的体量空间和体积的处理,这样的写实要求既要体现建筑的美感,又要避免造型的呆板。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再造和意念控制手和画笔,就会在表现客观造型时出现机械的“死笔触”,也就会丧失心像的灵动。画面上的笔墨、线条的轨迹是作者的情感的运动线,是画家的“心电图”。

3.注重光影的运用

传统山水画也表现光,清代的《芥子园画谱》在《山石谱》的开篇就是说到:“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盖石有三面,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5]山石明暗变化是根据“凹深凸浅”的结构在光线下构建形成的。宋代的山水画家郭熙也说:“山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霭。”那时候描绘光影,不是实实在在的日影和烟霭,而是通过“空气透视的方法来表现黑与白、虚与实,它们是日影和烟霭的抽象与概括。”

现在山水画不能不研究光,城市山水画更是如此。我的有些创作主要是表现光影的。我采用的是“光影透视法”,它和传统的日影和烟霭不是太一样,是用实实在在的直射光与投影来表现城市建筑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更加增强了立体的效果,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如《金·城》(图6)。这种表现主要来自生活的积累,来自大自然的启发,我看到的我想到的就给它表现出来,没有任何的掩饰和雕琢,用一颗质朴的心去感受,感受光的魅力与神秘。孔子的“逝者如斯”说的是流水,而实际上指的是光阴。光阴如流水,光阴似箭,让人们珍惜时光,给人这种启发,脑子里充满了珍惜光阴的欲望,想把它画出来,把它给留住。通过光的变化来启发人的智慧,启发人们对时光、对生命的思考。

图5 童鹏《陆家嘴A》

图6 《金·城》

二、对城市山水绘画的思考

城市山水绘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当代的发展与延伸,是以表现当代城市生活景象以及反映都市人的精神情感为内容的。它是中国传统界画当代的写意形式,突破了传统宫室界画的工整、对称之美。城市山水画犹如都市里的一面镜子,在它的折光里我们可以得到创新审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新角度和新视野,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这是中国山水画与当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的契机,使中国山水画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势必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改造与创新。

(一)城市山水画的创新

1.城市山水画拓宽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题材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是突飞猛进。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当代文化人,每天对它的耳闻目睹无不感到倍分亲切。相反的是,他们早已远离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也就无法提供已有传统文化中的超脱、隐逸的方面。所以,当代艺术家们对都市生活以及场景的描绘是自觉发展的事情。实现了从描绘传统的花草树木、溪云流水、茅草庵舍到描绘现代冰冷的水泥深林、飞驰的汽车、错落有致的闹市的转变,从而拓宽了中国画的传统题材范围。

2.城市山水画丰富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技巧

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画的独特绘画语言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而今,把都市建筑作为创作的母体,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视角,这样就必须有新的表现技巧来迎合、适应当今的都是文化和风尚。我们要以开阔的视野和现代人的精神去认识、运用和创造它,要提倡新的发展观,开辟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新样式。

首先,在构图样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的全景式的构图,不在是上留天,下留地迂回曲折的通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横断式、局部式的构图方式,与传统花鸟画的折枝式有点相似。

其次,在笔墨语言和材料的运用也有新的突破。中国传统的笔墨各种皴法程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城市建筑的质地的表现,于是艺术家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找适合它的新的表现语言和材质。宣纸的开发,颜料的借鉴与利用等等来满足新的绘画题材的需要。

再次,城市山水画的空间处理上也有新的突破。它在继承了传统山水画透视的三远法外,又用“叠远”空间处理方法,以模拟山重水复的自然景象,表现楼外有楼,城外有城。由于受到西画的影响,城市山水画还用了“焦点透视法”、“空气透视法”、“光影透视法”等空间处理方法。

第四,城市山水画的用光与色方面在继承了传统的“意象”用色之外还吸收了西画用色的处理方法,用光与色来宣泄情绪性的表达,体现物像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不仅基于外形和色彩的感性“真实”,还包含着来自现实存在的不可触知、但更加内在的“真实”。

(二)城市山水画探索中需要把握的两个特征

1.笔墨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山水画历来都是崇尚用笔的写意性的,以简练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也正是真正的中国绘画的魅力所在。它的笔意、笔势都是画家情感的表露,是画家的心电图。毛笔所画的笔迹和铅笔、钢笔划在硬纸上是不同的,由于受宣纸材质和毛质等特性的影响,它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给实践者对它的把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实现水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对笔墨的可控制性完美的结合与统一,是城市山水画家最需解决的问题。笔墨的可控制是指笔墨的基本要素,就是用笔的平、圆、留、重、变和用墨的焦、浓、淡、干、湿,以及笔墨结合所形成的苍润、恬淡、辣酣等感觉。用笔墨的可控制因素来表现物体的形象和画家的情感,使它得到辩证统一。

2.造型的现场性

当代城市山水画面讲究一种气氛,讲究现场感,讲究真实感。突破了清雅把玩的文人习俗,使作品直接了当、鲜活生动,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它反映着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理想与信念。

当代城市山水画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文化精神的凝聚,它从诞生那天起就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深受大众的喜爱。城市山水画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上进行空前深入的探索,它的继承和发展必然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的基础之上,反映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沿着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道路,结合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特色,努力探索和研究城市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独特价值。

今日,笔者对城市山水画绘画语言的整理与归纳可以说是挂一漏万,城市山水画的审美和创作不是凭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趋于完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艺术家任重而道远,要以宽胸怀、高视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时代之先声,创造最新最美的现代山水画,为构建新的东方艺术而添砖加瓦。

[1]陈 浩.水墨都市绘画研究[M]北京:容宝斋出版社,2007.

[2]贾又福.问岳楼论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3]周韶华.我的艺术观和方法论[A].现代笔墨专辑[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

[4]贾又福.问岳楼论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5]周积寅.中国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J04

A

1673-1794(2011)06-0054-03

童 鹏(1979-),男,滁州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水墨画。

2011-10-12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绘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