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要身先士卒

2011-11-11王新刚王树基

决策探索 2011年20期
关键词:士卒冲锋部属

王新刚 王树基

时下,少数基层干部表率意识不强、以身作则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身先士卒”这一概念的军事历史意涵理解不深、认识不够。其实,关于将领与士兵的关系,我国古代军事家有过很妙的比喻。他们认为军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将领是这个有机体的大脑、心脏和躯干,士兵则是这个有机体的手足。军队要打胜仗,将领和士兵必须情意相通、生死与共。而要做到这些,关键是将领要身先士卒,为士兵作出表率。

首先,指挥员平时要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关于这一点,抗倭名将戚继光说得很透彻,他针对当时部分将领贪图个人享受、爱搞特殊化、不顾士兵死活的错误倾向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士兵是不会为这种将领一起赴汤蹈火的,当然,这样的庸将也是绝对打不了胜仗的。他说:“将者,腹心也;士卒者,手足也。将诚勇,以力相敌不过数人极矣。数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兵法爱士如婴儿,故可以之赴深溪。古人吮士之疽……投醪于河以共滋味,此何等作为!如今将领不惟不如此推思……甚至科敛财物,克减月粮,到一住处先择好歇处安眠,将领已熟睡而士卒尚有啼饥号寒于通衢者……种种不可枚举,如此而欲人共性命,人谁肯哉?”

其次,战时要作士兵表率,带头冲锋。众所周知,长征是红军时期进行的一场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当时敌我力量严重悬殊,红军却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原因何在?中国的老朋友斯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红军干部带头冲锋,而敌军军官却命令士兵冲锋。他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对于基层军官来说,战时带领士兵冲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巴顿说的那样,“在战斗中什么是爱国主义思想,什么是价值观和理性思考,统统荡然无存。如果领导者在地上匍匐或者在掩体中缩头缩脑,他的部下也会纷纷效仿。如果你能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你的士兵就会同你一起并肩战斗,做出超乎你想象或要求的英雄事迹。” 而对于高级将领来说,在进行战斗时,他最好出现在阵地前沿,“否则,他就不能面对自己的部属,去命令他们干自己害怕的事情。我敢肯定,我的一切成功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结果。”

再次,危急时刻要示以必死,最大限度地激发士兵的战斗精神。战争中经常会遇到危急时刻,而这个时刻又往往是战役或者战斗胜败的转折点。毛泽东对此深有体会,他在研读李克用坚守太原危城,最終大获全胜的经过时写下批语:“沙陀(部落名)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这个时刻往往带来生死考验,此时,指挥员必须下必死之决心,这样才能激励部属一起殊死杀敌,或许还有胜利的希望。针对这种情况,孙子说:“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吴起认为此时“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因之此时要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员此时除了自己下必死决心外,还要善于激励部属死战,这样才能团结一心,共渡难关。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典型战例。

“在战斗中什么是爱国主义思想,什么是价值观和理性思考,统统荡然无存。如果领导者在地上匍匐或者在掩体中缩头缩脑,他的部下也会纷纷效仿。如果你能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你的士兵就会同你一起并肩战斗,做出超乎你想象或要求的英雄事迹”。

猜你喜欢

士卒冲锋部属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冲锋在第一线 战斗在最前沿
吴起治军
唯美食不可辜负
脱贫攻坚,国企如何“冲锋”——基于陕西地电的实践与思考
一曲征歌写华章
冲锋,冲锋
向强军冲锋(队列歌曲)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