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1-11-07张伦厚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对策

张伦厚

(淮海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连云港 222005)

江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张伦厚

(淮海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连云港 222005)

针对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师资状况、校园影响及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省高校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关键词:江苏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现状 对策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心理特征。长期以来,它们在增强民族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并在各民族中长盛不衰, 成为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的大众化健身形式。当今, 世界各国竞争重点已转向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总体战略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目前多数高校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的江苏,理应担负起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重任,因此江苏普通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省二十所普通高校,其中苏南地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十二所;苏中地区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四所;苏北地区徐州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等四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对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查询。

1.2.2 专家访谈法

利用参加省学术交流、全国学术交流之机,对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面访与交流。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就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400份,回收392份,有效问卷378份。

1.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获得科学依据。

2 江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按照项目运动特点进行分类的,本研究把我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分为田径、球类、操类、民族类与休闲娱乐类等五类,共计56个项目。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目前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休闲娱乐、球类等项目为主,休闲娱乐类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内容呈多样化。各项目类群所占的比重分别为:休闲娱乐类占41.1 % ,球类占19.6 % ,民族类占16.1 % ,田径类占12.5% ,操类占10.7 % 。田径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竞技性强,娱乐性较差,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所占的教材比重在逐渐减少。国家推行的民族类项目在江苏省高校所占比重居第三位,以太极拳项目为主,其次是长拳、龙狮、龙舟、毽球等,民族类项目较以前丰富了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拓展为大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有许多高校没有把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程内容,多年来只是把武术列入教学内容,没有肩负起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几百项之多,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在体育课程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并且课程内容设置不平衡,项目单调。从表2可以看出,开设4项(包括4项)以下的学校占75%;开设7项以上的只有1所学校,占样本量的5%。从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来看,多数学校主要以武术类为主,也有个别学校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开设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项目,如舞龙、龙舟等民族传统项目。应该说项目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尚未真正进入江苏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表1 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

表2 20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现状

表4 2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作用认知情况统计

表5 2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解情况统计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可以加深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热情。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的这些有利于民族发展兴旺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影响情况,本研究就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喜欢程度、理解程度及作用的发挥进行了统计与梳理。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通过调查,有89%的学生选择了喜欢、非常喜欢(见表3),说明江苏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度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娱乐、增进对体育项目的了解等作用表现认可(见表4)。但在学习过程中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知上,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解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生还不能深刻的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的丰富文化,重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价值。了解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只占12%,有88%的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表现出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说明在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对项目的起源、发展、意义等方面的教学深度和宣传力度不够。

2.3 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状况

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是影响大学校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学科,不但拓宽了专业口径,也提高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的意义与地位。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的高校共有四所,分别是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然而通过调查,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如其他学者调查情况相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师资主要以武术类为主,其它项目的师资主要兼职居多。原因有二,其一是以上四所学校虽然开设了民族传统专业,但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较为单一,主要以武术、体育养生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得不到拓宽,阻碍了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其二目前江苏多数高校体育师资编制饱和,体育专业毕业学生难以进入普通高校,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师资向其它行业流失。

2.4 民族传统项目资源开发状况

一个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是衡量该地区对民族体育文化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研究表明,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本上还是以一些武术类项目为主,20所高校均开设了武术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历史久远,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比较容易接受的缘故。然而这种状况这不仅没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特色,还大大束缚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当然,也有部分高校依据地域资源开展了舞龙、龙舟等最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如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的舞龙舞狮项目,淮海工学院、江南大学的龙舟项目,在社会影响、竞技成绩、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发掘、整理和创新,纳入教材,丰富体育课程,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关注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点带面地促进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3 江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江苏是全国经济和教育大省,应当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担负起弘扬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责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宣传和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发展和完善,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普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3.2 结合地域特点,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形成本校课程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竞技性、观赏性、文化属性浓郁鲜明,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高校体育项目资源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除了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进行选择,还要充分研究和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由于各学校的地域差异、独特的传统体育意识和教学资源的参差不齐,各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要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依托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创设符合自己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关注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3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他们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展兴旺的关键因素。其一高校要在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建设,积极引进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还可以大胆的外聘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外校教师来校任教。其二依据目前高校体育师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创造各种条件,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师资培训班,不仅从技术技能上掌握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需从理论上注重科学研究,深人学术探讨,从而培养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其三在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过程中,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着眼需求,要拓宽主干课程结构,丰富民族传统项目内容。

3.4 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整合

高校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与中小学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研究接近前沿,有着广泛的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空间,且馆藏的民族文化资料丰富,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活跃。因此普通高校要肩负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理和理论研究重任,梳理其历史渊源、存在的文化价值和运用价值。并建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体系, 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它体育形式具有同等重要且平等的地位,通过研究与运用使得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融和,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创造的空间,并应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生存和得以保护、传承的关键。当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传授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时,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产生这些形态的时代文化背景、民族行为及文化体验,沟通了传统与当代的体育文化主体意识,转化与培育我国当代体育民俗与传统,使得我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整合。

[1]张疆之.山东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2]李荣芝.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3]张纳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

[4]黎明华等.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J].体育与科学,2010(9).

[5]张伦厚.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运动,2010(3).

[6]张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J].体育世界,2010(3).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of Jiangsu Province cover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influence of campus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alyze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of Jiangsu Province, offer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The stud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colleges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university; traditional sports;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G807.4

A

2095-2813(2011)12(a)-0077-03

张伦厚(1969~),汉族,男,本科,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江苏连云港人,副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项目编号: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SJD8900001。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