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011-11-04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101149刘鑫丽姚秀英赵琳琳李世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附表内膜年龄

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101149)刘鑫丽 姚秀英 赵琳琳 李世春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1]。世界各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也说明许多危险因素是可以纠正的。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目前认为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原发不孕、单纯激素替代治疗和个人的生活习惯等。现就我院2000年~2008年12月89例经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9例,按居住地区分两组,A组:山区36例,年龄48~69岁,平均(53.4岁);B组:城镇53例,年龄29~65岁,平均(42.2岁)。对两组资料的年龄、临床症状、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的程度及保健条件进行分析。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年龄 A组发病年龄较B组晚,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症状 A、B两组都具有阴道排液、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部分患者原发不孕,但是A组的症状较B组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出现症状就诊的时间:A组平均出现症状就诊时间为24.6月,B组为4.8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病理浸润情况见附表1,术后病理细胞分化程度见附表2。

2.3 月经及生育史 A组平均初潮年龄15.4岁,最小的11岁,最大的19岁,最多孕产次孕6产4,人流2次,最少的孕1产1,6例为原发不孕患者;B组平均初潮年龄12.1岁,最小的为9岁,最大17岁,最多孕产次孕4产3,人流1次,11例为原发不孕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附表1 术后病理浸润情况

附表2 术后病理细胞分化程度

2.4 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A组 83.3%(30/36);B组:71.7%(38/5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目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年轻女性较少见[2]。子宫内膜癌近期的发病率有升高,据报道显示,中年患者比老年患者发病期早,分化好,肌层浸润少,预后好[3]。初潮年龄早、绝经晚(绝经年龄>52岁)、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不孕及三大危险因素等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有关[4]。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月经持续时间呈数量依赖关系;无论是否完成整个妊娠过程,只要是有妊娠史,就是避免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保护因素,并且此保护作用随妊娠次数而有所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

本研究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边缘山区妇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使她们意识到普查的重要性,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提示我们要重视子宫内膜癌三大危险因素的发现和及早干预。

猜你喜欢

附表内膜年龄
变小的年龄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