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寞”句式语义偏离*

2011-11-04

关键词:反义句式隐喻

傅 瑛

(安徽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 黄山245041)

“寂寞”句式语义偏离*

傅 瑛

(安徽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 黄山245041)

从语义场聚合组合关系的角度探讨“寂寞”流行语,分析其句式特征及句式背后隐藏的复杂语义关系和产生机制。“V+寂寞”搭配是语义偏离的基础。这一基本偏离在其他相关句式中建立了一个贯穿链条,形成“寂寞”语义偏离成连续性、连贯性,造就了“V+寂寞”与“V+N”语义偏离和句式偏离。

寂寞;语义偏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the catchword Jimo and its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field,analyses its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paradigmatic and syntagmatic relations,and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for the massive growth and spread.It is found that V+Jimo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which is the cohesive chain that goes through the other related sentence patterns,leading to the semantic deviation and syntactic deviation of“V+Jimo”and“V+N”.

Key words:Jimo;semantic deviation;paradigmatic relations;syntagmatic relations

近段时间以来,网络、期刊报纸乃至日常生活中,“寂寞”句式无处不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等等,“吃寂寞”、“发寂寞”、“呼吸寂寞”偏离了应有的动词搭配,从此“寂寞”变成万能宾语,跳出了动词语义场。为什么“寂寞”如此万能?为什么“寂寞”如此流行?笔者检索了百度、中国知网及读秀,摘录了网络新闻及期刊文章标题,用以分析“寂寞”流行语的句式特征,句式背后隐藏着的复杂语义关系和产生机制。

一 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多平面、多层级的独立的体系。语义场(semantic field)被许多研究者用来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清晰展现词语间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广泛应用于语言系统内部的词汇语义关系和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词与词之间不仅存在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还存在上下义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等。

语义场体现词语的两种关系:聚合关系(纵向关系)和组合关系(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指在语言系统中各个语义成分在对立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语义场实质上是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词群聚合而成的场。组合关系指在语流中各个语义成分通过前后连接而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词与词的搭配关系。[1]

“寂寞”一词词义聚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同义关系(synonymy)和反义关系(antonymy)。寂寞,《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孤单冷清;清静寂静”。北京大学CLL语料库显示“寂寞”在现代汉语中多为形容词,亦可作名词,与冷落、枯燥、孤寂、沧桑、彷徨、幽静此类词同义。我们套用 Saussure[2]19语言集合模式(collective model)1+1+1+1…=I(collective

图1 同义关系纵向组合关系图

“寂寞”的常见搭配有:不甘寂寞、消除/消磨寂寞、排遣/排解寂寞、忍受寂寞等等。Halliday[3]认为搭配同现似乎不受句法的限制。其一,“寂寞”作宾语放在这些动词的后面,和“寂寞”作主语放在这些动词的前面,均不影响常见搭配的同现关系。其二,否定式也应该不受影响,即“不V+寂寞”也成立。其三,动词不直接作谓语,而是和其他词类组合构成句子的其他成分,亦改变不了常见搭配的同现关系。也就是说,“寂寞”与“消除”类正反义动词之间存在牢固的语义搭配关系。如图2:

图3 “寂寞”横向组合关系图

二 “寂寞”句式及语义分析

语言学家必须把语言结构作为主要的研究对model),将“寂寞”同义关系表示如下:

孤单+冷清+清静+寂静…=寂寞(同义集合模式)。

反义关系也可用集合模式公式表达。只是“寂寞”同义关系的义素很难找到对等的反义义素,一方面给公式表述带来难题,但另一方面成开放模式的反义关系证明了“寂寞”语义的丰富,笔者勉强将其表述为:喧闹+热闹+温暖+喜悦…=不寂寞(反义集合模式)。

图2 反义关系纵向组合关系图

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的纵向图如下:象,并把言语行为的全部表现形式与其联系起来。[2]9“寂寞”一词的语义分析已经很清晰明了,其所构成的“寂寞”句式又如何呢?从网络到报刊,从BBS论坛、个人博客、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到时事评论,“……的不是……,是寂寞”基本句式迅速蹿红,由此衍生了很多其他“寂寞”句式,及其它类推相关句式。具体如表4:

表4 “寂寞”句式

(一)基本句式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明星激吻:接的不是吻是寂寞

(2)男人离婚离的不是婚是寂寞

(3)林肯领航员送盒饭卖的不是饭是寂寞

(4)国足这些哥踢的不是球,是寂寞

(5)脱发脱的不是头发,是寂寞

“V+N”动宾搭配很常见,如“接吻”“离婚”“卖饭”“踢球”“脱发”。但随后的搭配换成了“接寂寞”“离寂寞”“卖寂寞”“踢寂寞”“脱寂寞”等等。这种“V+寂寞”的搭配,从语法上讲属错误搭配,偏离了“寂寞”语义场,不符合“寂寞”横向组合关系图中的搭配。从意义上说,搭配对象无限扩大,语义隐喻抽象化。

基本句式的否定式“寂寞”语义特征又如何呢?请看下例:

(6)玩的是《英雄世界》,不是寂寞

(7)林清城:我卖的是茶叶,不是寂寞

(8)哥玩的不是寂寞,是任务

(9)秀色营销姐玩的不是寂寞,是时间

“不玩寂寞”,“不卖寂寞”与“玩寂寞”“卖寂寞”一样,偏离了“寂寞”横组合关系,与基本句式中的语义偏离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衍生句式

从结构上看,衍生句式(1)“V的不是…….,V的是寂寞”前后连用了两个V,前景化了“V+寂寞”结构。一般而言,两个以上的“V+N”结构同现,当V和N各不相同时,即V1+N1,V2+N2,V3+N3…Vn+Nn,V和N均不能省略;当V相同时,即V可同时支配N1,N2,N3…Nn,不必重复使用V。如果不是作者或者说话人想达到特殊效果,一般不会重复使用动词。衍生句式(1)打破常规,前景化了“V+寂寞”结构,使得语义偏离一目了然。这一类“寂寞”句式如下二例:

(10)2010年,哥炒的不是股票,哥炒的是寂寞!

(11)哥做的不是红娘,哥做的是寂寞

衍生句式(2)“V的是寂寞”是基本句式和衍生句式(1)的简本,是所有句式中最简洁的表达式,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衍生句式(2)乍一看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没有基本句式的铺垫,“V+寂寞”真是在“玩寂寞”了。言语行为的某些表现形式存在于具体语境,“V+寂寞”的语义偏离建立在“V+N”的正常语义搭配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下例:

(12)女乒输的是“寂寞”

新闻标题未言女乒输的是乒乓球,而言“输寂寞”,“女乒”将语境定位为“输球”,不言自明。较之“女乒输的不是球,是寂寞”更加输的干脆,输的让球迷心痛。

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还有更简洁的变体。《新经济杂志》2010年第5期题为《比亚迪卖寂寞》就是一例。如果读者不熟悉“寂寞”的基本句式,就会一头雾水。比亚迪是汽车品牌,将语境定位为车市,与(12)例中的“女乒”同效。此处的“卖寂寞”与“卖的是寂寞”均为“卖寂寞”的具体表现形式,即言语(parole)与语言(langue)同型,具有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衍生句式的否定形式(1)“V的是…,V的不是寂寞”太复杂,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相差甚远,在笔者的语料统计中未出现。否定句式(2)“V的不是寂寞”倒是很常见,语义偏离与其肯定句式同,笔者就不再费笔墨解释了,仅看下两例:

(13)可口可乐:啵乐哥卖的不是寂寞

(14)真情告白《弹弹堂》哥玩的不是寂寞

(三)类推句式

类推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语音到词汇、语法,从语义到语用都有极其充分的体现。“寂寞”句式也类推了很多其他句式,且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语言得以不断创新。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就在于“以有限的手段提供了无限的表达可能”。[4]我们来看“寂寞”类推句式是如何创新的。

基本句式“V的不是…,是寂寞”按照语法再简化可写成“V的不是…,是…”。去掉动词,原型句式为“…不是…,是…”,此句式是现代汉语最主要的否定格式。原型句式“…不是…,是…”也是一个语义场,聚合关系也可派生出很多其他相关句式。如“…不是…,而是…”、“…是…,是…”、“…是…,也是…”等等。在这些句式中加入“寂寞”元素,构成最流行的“寂寞”语义偏离,甚至句式偏离,丰富了语言的形式,也丰富了语言的内容,让读者耳目一新,并深入思考问题症结所在。

(15)老人拦车要的不是座位,是寂寞的道德

(16)哥藏的不是宝贝,而是不寂寞

(17)啵乐哥卖的不是寂寞,而是可口可乐的喜悦和欢乐

(18)头顶烈日,站的不是寂寞,而是坚持

(19)哥修的是车,剩下的是寂寞

(20)广东大学生养宠物理由多养的是爱心也是寂寞

例(15)原型句式“…不是…,是…”与“寂寞”的组合,例(16)-(18)是“…不是…,而是…”与“寂寞”的组合。前者的后半句“是…”,简单陈述事实;后者的后半句“而是…”不仅陈述事实,而且强化事实。这两类句式可看成例(19)中的“…是…,是…”,例(20)中的“…是…,也是…”,一般陈述与强化事实的语用效果相当。

类推句式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寂寞”语义场,我们也可以说“寂寞”语义偏离亦是句式偏离的语义偏离。当然句式偏离也存在语义偏离,如下例:

(21)林肯饭盒哥:哥卖的不是饭盒而是传说

例(21)从结构上看属“…不是…,而是…”句式,与例(16)-(18)不同的是,不是和“寂寞”同现,而是与当前的另一流行语搭配,造就了“卖传说”,即“V+N”的语义偏离。“V+寂寞”语义偏离是“V+N”语义偏离的沧海一粟。“V+N”语义偏离用的愈来愈多了,如“刘翔跨的不是栏,是流言”“祖国,我搬的不是家,是漂泊”“哥买的不是房子,是通胀”“姐骑的不是车,是优雅”等。

我们发现,从“V+寂寞”语义偏离,到句式偏离,再到“V+N”语义偏离,亦或句式偏离,类推句式一直处于开放性状态。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句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句式,零零散散,不胜枚举。

(四)“寂寞”句式的特点

“V+寂寞”搭配是语义偏离的基础。正是这一基本偏离在其他相关句式中建立了一个贯穿链条,让“寂寞”语义偏离成连续性、连贯性,造就了“V+寂寞”语义偏离、句式偏离,进而“V+N”语义偏离亦或句式偏离。其特点表现为:

(一)“寂寞”句式具有类聚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寂寞”句式是把V填入相关句式中形成的以“V+寂寞”为核心的原型搭配,在概念上属于“V+寂寞”的下位范畴,跟其他“V+寂寞”搭配构成一个类聚的场,且可批量生产,日常生活中迅猛产生的“寂寞”表达式明显带有这种特性。从基本句式到衍生句式到不断开放的类推句式,就是这一特征的极好证明。

(二)搭配对象范围扩大,语义隐喻万能化。搭配对象跳出了传统“寂寞”语义场,“V+寂寞”语义隐喻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寂寞”句式中,万能语义隐喻为受众接受,语用效果容易识别。以上的语料可以看出,“寂寞”隐喻无处不在,接吻、离婚、卖饭盒、踢球、脱发、炒股、游戏、收藏、修车等等,应有尽有,都是寂寞的。孤寂、沧桑、无奈之意不言自明,且生动幽默,易于被识别和记忆。

(三)不断产生的“寂寞”句式言语,在社会用语中普及度不断增高。从网络到报刊,从BBS论坛、个人博客、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到时事评论,类似的表达遍地开花,内容也五花八门。时过一年,从笔者使用并统计的语料可以看出,“寂寞”句式有增无减,在社会用语中使用频度和流行广度呈扩大化趋势。

三 “寂寞”句式语义偏离原因

叶蜚声[5]认为,语法规则只是大家遵守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寂寞”句式创造性的使用和传播,是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环境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1.语言的组合关系和替换关系,使得类推造句变成习惯性,发展了语言创新能力。不同的词义聚合关系和组合搭配关系组成不同的语义场。语义场作为一个范畴与相邻语义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语义场下的每一个词汇范畴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6]94不仅词汇如此,句式也存在一个场,句与句之间的范畴界限也很模糊。“寂寞”句式的衍生句式、类推句式都是由基本句式以特征调整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扩展出来的,这些相互有扩展关系的句式构成了一个家族相似的系列。有了句式原型,人们就会把表达这种意义的词语填入句式中,创造一个新的句子。利用原型句式,模仿类推,组合替换,新的句子便产生了。

2.隐喻创造性的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语用策略。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就是以一种事情或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另一种事情或经验。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运用和理解词语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有时是基于或凸显某些模型,有时是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有时也可能删除或修改某一模型,从而导致意义的偏离和隐喻转喻意义的产生。初次看到“V+寂寞”的隐喻性超常组配,人们就会进行相似性的联想,并感受到隐含的相似性,获得心理上的形象感和新奇感。

3.大众传媒滋养了“寂寞”句式语义偏离。进人网络时代以来,人们的思想变得空前活跃,流行文化传播的速度十分惊人,各种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观念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由于网络交流的主要群体是青年人,他们“喜欢追求时髦,喜欢标新立异,乐于创造;同时,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大,较容易产生群体认同价值的交际符号”。因此,他们出语往往突破常规,其言语运用的想象力也格外丰富。

我们尝试着从语义场聚合组合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寂寞”流行语,分析其句式特征,句式背后隐藏着的复杂语义关系和产生机制。我们的分析表明,“V+寂寞”搭配是语义偏离的基础。正是这一基本偏离在其他相关句式中建立了一个贯穿链条,让“寂寞”语义偏离成连续性、连贯性,造就了“V+寂寞”语义偏离、句式偏离,进而“V+N”语义偏离、句式偏离。从词语流行到句式流行,“寂寞”句式是语言创新沧海一粟。

[1]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73.

[2]Saussure,F.D.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86.

[4]姚小平.作为人文主义语言思想家的洪堡特.[J]外国语.2003(1):36-42.

[5]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74.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4.

责任编辑:李 珂

Semantic Deviation of Catchword Jimo and Its Pattern

FU Y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Anhui 245041)

H043

A

1674-117X(2011)02-0129-05

2010-08-07

傅 瑛(1977-),女,湖北大悟人,黄山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反义句式隐喻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这山望着那山高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特殊句式
使用广泛的“出”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