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1-11-04汤慧芹顾卫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职评价课程

汤慧芹,顾卫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汤慧芹,顾卫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界定了高职课程评价的内涵,并给出了更精确的定义;通过对高职课程评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并分析了评价模式和机制,完善了高职课程评价的理论体系。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以人为本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已经占高等教育的一半。然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偏差。近年来,教育专家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课程评价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 高职课程评价的内涵

柏拉图在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研究时,提出了“没有经过检验的课程是不值得学习的知识”观点,这是最早有关课程评价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强调:课程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1]。钟启泉先生认为: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等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为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2]。石伟平教授指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就是通过收集和应用信息,对职业教育课程在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可能性、有效性进行价值判断,以便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改进做出决策[3]。

基于对以上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课程价值判断是高职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课程判断是高职课程评价的实质。高职课程评价是在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配备、实践配置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作出的价值判断,为高职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2 影响高职课程评价效果的因素分析

高职课程评价效果是指课程评价后的效应,以及课程评价预期目标和结果之间的吻合程度。影响课程评价效果的因素有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环境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2.1 课程评价的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体是课程评价人员,他们的素质关系到评价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教育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首先,评价人员的主体构成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目前,高职课程评价人员由校内外课程专家组成,忽视了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其次,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也影响评价效果。评价人员的知识、能力、认识、经验、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他们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评价方法

不同课程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评价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评价过程中,必须分析课程信息材料的特点,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提高课程评价的重要保障。定量评价结果比较精确,但是它对复杂和动态变化的课程进行评价却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定性评价弥补了定量评价的不足,虽然它不能精确评价课程,但是对要掌握的材料要求也比较低。

2.3 评价环境因素

评价环境因素是学校制定和执行课程评价制度的政策环境。学校制定评价制度和严格执行评价制度,形成浓厚的课程评价氛围,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评价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评价结果既没有科学的依据和标准,也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

2.4 评价结果处理

评价结果的处理就是对课程评价结果的分析、解释、发布、运用等活动过程。评价主体和客体都关心课程评价结果。如果处理方法不恰当,容易影响评价对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很难达到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主体应该科学、客观地指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高职课程评价的理念、模式和机制的研究,结合高职课程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模型,如图1所示。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旨在提高高职课程评价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图1 高职课程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3.1 完善“以人为本”的高职课程评价理念

我国高职课程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新型知识观和社会服务观有机结合的态势,这一价值取向突出了人发展的价值,强调了个性化发展和终极关怀,这一课程价值取向是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4]。

在高职课程评价工作中,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仅评价学生的学,还要评价教师的教,也要评价课程设计质量。通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个性和意志。课程评价还能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

3.2 改进高职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很多,如目标评价模式、差距模式、CIPP模式、回应模式、解释模式等,每一种模式都蕴含着特定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想或评价目的[3]。为适应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可选择“多元评价”模式,有助于准确地评价教学成果。“多元评价”是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评价准则为基础,根据课程及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世界,增强感知力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多元评价”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既重视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也重视评价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其它能力,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教学成果。

3.3 建立高职课程评价机制

要发挥高职课程评价效能,除了深入研究理论之外,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目标导向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高职课程评价机制。

3.3.1 目标导向机制

目标导向机制是使高职课程评价朝着预定目标运行的机制。确定目标是课程评价的第一步,是为了保证评价科学合理,保证高职院校顺利开展课程评价,减少误差,使评价结果真实可靠。通过目标导向机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规范评价过程。

3.3.2 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机制是保证课程评价正常、有序、科学地运行的机制。首先,成立课程评价委员会,管理和规范课程评价的主体、标准、过程等;其次,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和评价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和完善课程建设方案。

3.3.3 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对整个课程评价的督促、问责的机制。建立监督机构和选聘机构成员,制定监督制度。监督机构成员不仅包括学校领导,还包括企业及社会的观察员,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及时指出课程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和评价偏差,保证评价过程科学合理。

4 结语

国内对高职课程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条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不能全盘照搬国外评价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设计高职教育评价体系。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ConstructionResearchofCurriculumEvaluationSystem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TANG Huiqin,GU Weiji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213164,China)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fined and the more accurate definition is given.Then,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structed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and the effect factors.The evaluation mode and mechanism are researched.All the work will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ystem construction;human-oriented

G423

A

1674-5787(2011)04-0099-02

2011-06-25

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 (GYC26,主持人:汤慧芹);2010年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K2010350,主持人:汤慧芹);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资助课题(CDGZ20100011,主持人:顾卫杰)

汤慧芹(1971—),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仇大勇

猜你喜欢

高职评价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