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生化机理研究

2011-10-2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韩永玺

河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项群睾酮有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韩永玺

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生化机理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韩永玺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包括竞走、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游泳、中长距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越野滑雪以及中长距离速度滑冰等众多项目。比赛中连续运动时间长是耐力性项群竞技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对运动员机体的各个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以保证运动员成功地参加耐力性项目艰苦而激烈的竞技。连续大量、高强度的训练而又缺乏足够的恢复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都可诱发过度训练综合征,过度训练综合征的两种形式都会引起机体工作能力的下降。交感神经模式在整体中很罕见,但在无氧运动项目如短跑、跳跃、投掷中较常见。而副交感神经模式的过度训练综合征则多见于有氧运动项目如长跑、长时间游泳、自行车等。

一、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文献8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保证。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员供能系统及特点。人体运动是肌细胞摄取能量完成做功的过程。根据代谢方式的不同,能量供应划分为磷酸供能系统(ATP-CP)、乳酸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无论什么运动项目,各能量供能系统都或多或少参与了供能,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各项目的运动特点不同,又往往以一个供能系统为主。Fox提出以运动项目的运动时间来确定不同运动项目在能量连续统一体中的位置,并以此将能量连续统一体划分为4个区域,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区包括所有不超过30s的运动项目,以ATPCP系统供能为主;2区包括所有30s至1min的运动项目,以ATP-CP系统和糖酵解供能为主;3区包括所有1min至3min的运动项目,以乳酸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4区包括时间为3min以上的运动项目,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员主要供能系统符合能量连续统一体的3、4区特征,主要以乳酸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供能为主。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是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线粒体中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ATP)的供能,可以维持较长的运动时间,所以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是进行较长时间耐力性项群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表1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4区

2.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分析。

(1)唾液IgA。过度训练运动员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抗病能力下降,近来的研究发现唾液IgA对过度训练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Mackinnon等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唾液IgA含量下降,其他研究也有类似发现。黏膜分泌型IgA是抵抗进入人体病菌的第一道防线,IgA含量的下降会导致抗感染能力的降低。但由于过度训练不仅仅包括骨骼肌损伤及其免疫反应,而是多因素造成的,因此目前唾液IgA诊断过度训练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还受到怀疑。

(2)血乳酸、乳酸/RPE。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主要通过改变体液来限制运动能力。运动训练期间,血乳酸浓度会发生变化。适度的训练会使最大血乳酸浓度上升,提高运动能力,然而,过度训练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Bosquet对一个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当最大血乳酸浓度下降时,运动员会出现易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睡眠不好等过度训练症状。Snyder等发现血液乳酸浓度与主观自我感觉等级(RPE)的比值能够反映运动员疲劳程度,可用于诊断过度训练,并提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当乳酸/RPE比值(乘以100)低于100时,可诊断为过度训练。该比值的下降主要是由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降低引起的,血乳酸浓度的降低与肌糖原含量的下降有关,而肌糖原含量下降所致的外周疲劳是短期过度训练的原因,因此该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短期过度训练。

(3)血尿素氮。血尿素氮(BUN)反映了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情况,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疲劳程度以及负荷量有关。一般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蛋白质摄入超量和机能下降时,血尿素氮都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大量的研究表明,血尿素氮的安静值是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运动量大小以及运动负荷适应性的一项灵敏指标,安静值如果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时,可认为与较长时间训练以来运动量可能偏大,引起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肝脏合成的尿素氮增多有关,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训练的负荷量。

经过训练和比赛后BUN会有大幅度的上升,同时表明,如果两次指标日晨的测试值能够恢复到正常值的水平或比原来的水平明显下降,说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能够适应。当BUN的增加值超过3mmol/L时,说明运动量大,运动员已达疲劳阂值;当BUN的变化值为1 mmol/L时,说明运动量很小。 研究认为,肌酸激酶持续几天超过200~300μmol/L,血尿素超过7~8 mmol/L,可诊断过度训练。 因此在利用BUN评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血睾酮、皮质醇、血睾酮/皮质醇。睾酮是雄性激素,是体内主要的促合成激素之一,除了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外,还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刺激红细胞生成,加速血红蛋白的生成,增进免疫能力。一般来说,身体机能良好时,血睾酮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体能增强伴有血睾酮增加的趋势,而在疲劳、过度训练或身体机能状态下降时,血睾酮水平则会下降,因此血睾酮值的测定对运动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其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参加物质代谢,维持体内糖代谢的正常进行,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同时,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加强糖异生。一般认为血皮质醇是代表机体分解代谢快慢的指标。但运动后血皮质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时,就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不利于消除疲劳。如长期保持较高浓度而不恢复到正常水平,就可能引起过度训练。根据血睾酮、皮质醇在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测定血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可以了解体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平衡状态,这是目前公认的评定和检测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的最敏感指标。

由于过度训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公认的客观生理生化指标能够灵敏而特异地诊断出过度训练,在运动监控中最好采用多个指标并结合运动员成绩和情绪状态来诊断过度训练。

3.过度训练的预防。

(1)对过度训练的知识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遵循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原则,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运动专项和训练水平而制定。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特征选择运动项目,采取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运动负荷,促进训练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2)加强训练中的机能评定。运用医务监督手段督导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在大强度训练中做好运动员的机能评定,通过对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定期检测来分析判定运动员负荷的适宜程度,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要求运动员在训练后详细记录对每次训练的主观感觉。培养运动员自我诊断的能力,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摸索出一套自我诊断的方法,能及时感知过度训练的早期信号,有效预防过度训练。

(3)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容易引起过度训练的训练模式。例如没有充分恢复的连续比赛,或在一系列比赛中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突然增加训练量或训练强度,而不是循序渐进;使用单一的训练模式,导致某一肌群或某一能量系统的疲劳延续;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增加,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避免以上模式,保证充分的恢复是预防过度训练最好的方法。

三、结论

1. 耐力性项群运动项目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供能特点,主要以糖酵解系统或有氧氧化系统为主,针对这一特点,膳食中应富含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等营养物质。

2.过度训练处理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运动员的早期症状,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员对负荷的反映情况,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诊断能力,及时感知过度训练的早期信号,并结合多个生化指标的检测来诊断过度训练,早发现,及时进行调整。

3.过度训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训练安排不当,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状况、运动专项和训练水平制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案。

猜你喜欢

项群睾酮有氧
浅谈睾酮逃逸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