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东北农业经济发展高职高专农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2011-10-26卓春英张丹关云富李晓华吕智慧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校企我院区域

卓春英 张丹 关云富 李晓华 吕智慧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振兴东北农业经济发展高职高专农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卓春英 张丹 关云富 李晓华 吕智慧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使其有限的资源科学合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间良性互动关系研究”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因此,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对如何发挥高职高专教育的优势,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等都具有实际意义。

高职高专农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高等教育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又是一个时代性、先导性很强的课题。如何办好高职高专教育,使其有限的资源科学合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间良性互动关系研究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一、高瞻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迅速扩大招生规模,至2008年的短短九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教育的过渡,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挑战,以及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做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等问题,这些都是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没有遇到的。

进入大众化教育、区域性教育阶段,高职高专的教育问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由于专业的特点,高职高专教育呈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贯制,仍处于经典状态,当前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材建设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未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传统的高职高专教材过分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等。(二)是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给高职高专教学提供空前广阔的天地,

二、高瞻我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而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见图1。

主要表现见图2。

三、经过大量的分析与调研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综合了教育与经济的学科优势,避免了专门以经济观点来分析教育或专门以教育观点来分析教育而出现的偏差,首先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将理论问题直观化。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其次,对教育与经济等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三,在理论与实践上可以解决高职教育规模、数量和质量的合理化问题;第四,可以建立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方法,使人才培养避免出现“教育浪费”,“教育多余”和“教育性失业”等社会现象;第五,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第六,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和黑龙江省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我院农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图1

图2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何办好高职高专教育,使其在有限的资源科学合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我院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的路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学系的“拜耳班”,是我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拜耳班”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使我们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上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结合,提高我院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技能人才成长周期,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就业的渠道。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与我院较早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之一,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曾派资深的企业人到学院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先进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岗位需求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提前了解了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的用人要求,提前树立了未来企业职业人的思想。

我院与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相关课程。在教育、培养模式上采取以“实践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3+3”人才培养模式。即3个学期(1/3/5)在学院学习,3个学期(2/4/6)在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实践学习,在公司的实践学习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8月。

于2010年12月9日我院与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成立“京博班”,这又是我院为区域经济发展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在教育、培养模式上采取以“实践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3+3”人才培养模式。即 3个学期(1/3/5)在学院学习,3个学期(2/4/6)在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学习,在公司的实践学习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8月。

这就需要高职教育立足于市场需要,短期培训要纳入教学日程中来。就业的学生可回校短训再下到企业;在校学生可到企业短期培训,再回到学校。

调研目前东北三省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等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现状。这就要求招生的灵活性,可与企业联系,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可招纳企业人员入学。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6.081

“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555063 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

猜你喜欢

校企我院区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分割区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区域发展篇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