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

2011-10-24刘力臻

统计与决策 2011年4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汇率曲线

崔 蕊,刘力臻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117;2.长春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

崔 蕊1,2,刘力臻1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117;2.长春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描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同国内市场相连接的内部经济与同国际市场相连接的外部经济双均衡状态的模型。文章首先进行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并分析中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提出后美国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处于不同汇率制度水平下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调整方向。

IS-LM-BP模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内外双失衡

0 引言

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逐步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内部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迎来经济增长的高峰,然而,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却带来外部经济的恶化。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在结束此轮经济景气的同时,也在改变中国同国际市场相连接的外部经济。因此,从开放经济内外双均衡协调发展角度考察,2001~2008年期间的中国经济将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内外双失衡态势。本文在宏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下,创新性地将代表充分就业的第四条线加入到IS-LM-BP模型中,推导引申出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双失衡的八种类型,并以此为工具分析中国内外失衡状态、中国的IS-LM-BP模型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建议。

1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1.1 传统的宏观经济三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推导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系列假设条件如下: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不会对世界利率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体。②采用凯恩斯提出的假定,价格水平不变为前提。③不存在理性预期。④本国与国外的商品是不完全替代的,但本国的资产与国外的资产完全替代。

根据传统的IS曲线,建立开放经济下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应最后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以及净出口需求总和。

其中GDP可由国民收入Y表示,C代表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d,表达为:

G、t0和Tr分别代表政府购买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是模型的外生变量,I代表私人投资,它对本国利率敏感,可表达为:

其中,e为自主性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r代表本国利率水平。

X-M为净出口,取决于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水平。本国收入水平提高,对国外的进口需求会增加,净出口下降;在直接标价法下,若实际汇率水平上升,本币实际贬值,意味外国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昂贵,本国出口需求会提高。因此,净出口需求可表达为:

q代表自主性净出口,γ代表边际进口倾向,n代表实际汇率的变动引发净出口的变动比率,它们均为参数。E代表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水平,代表实际汇率水平。

因此,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的表达式为:

根据LM曲线,它代表货币市场均衡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

其中k和h均为参数,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度。

图1 内外双均衡

根据开放经济下的外部市场均衡原理,一国的对外均衡即是一国对外的国际收支账户保持平衡,

即:

其中X-M代表净出口,F代表净资本流出。

由于净资本流出与世界利率和本国利率之间的差额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汇率因素,世界利率越高,资本出于逐利目的考虑,流向国外的数额越多,净资本流出越多;本国利率越高,资本流出越少。假定这一函数为线性,有:

rw代表世界利率,σ为参数,代表资本流动对利率的敏感度。

一国外部达到均衡,将(4)和(9)代入(8)有:

如图1所示,如果一国处于IS、LM、BP三条曲线交于一点的位置,即是达到一国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部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

1.2 引申的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八种状态

依据凯恩斯充分就业思想,三个市场的同时均衡并不一定代表一国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必须同时具备三线相交的均衡点处在一国的充分就业水平上,此种状态才能称其为一国的内外均衡。

图2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内外双均衡

如图2所示,当三条线交于充分就业状态,即四线相交,一国宏观经济才达到了充分业状态下的内外双平衡的理想状态。离开这一均衡点,将产生失衡,或者是内部失衡,或者是外部失衡,或者是内外双失衡,其中外部失衡有两种状态,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内部失衡亦有两种状态,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将单项失衡和双失衡综合在一起,一国宏观经济将有八种不同的失衡状态(图3至图10)。

图3 内部过热外部均衡

图4 内部萧条外部均衡

图5 内部均衡外部顺差

图6 内部均衡外部逆差

图7 内部萧条外部顺差

图8 内部萧条外部逆差

图9 内部过热外部逆差

图10 内部过热外部顺差

1.3 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提供了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平台。在目前国际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汇率制度的制定有浮动程度差异上的选择空间,一国采用偏浮动还是偏固定的汇率制度,将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1)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应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将任由本币对外国货币的价格,尤其是国际货币的币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进行波动,政府基本不加干预。以扩张政策为例,首先来看政府的财政政策。

图11

如图11所示,如果LM曲线的斜率大于BP曲线的斜率,即资本的流动性较强时,使用扩张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直接替代居民多消费,即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另一方面表现为一系列间接政策,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减税提高居民的引致消费,或者通过财政补贴扩大居民的自主性消费、企业的自主性投资。这些政策都将导致(5)式中的外生变量 α、e、g、βTr、βT0增加或减少,表现为 IS 曲线的右移。 初始A点移动到B点,导致外部市场失衡,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净出口的增加以及资本的流入会提升本币币值,直接标价法下的实际汇率下降,即由初始汇率e1下降到国际收支顺差发生后的e2水平,如(11)式,实际汇率的下降将导致BP曲线左移,如(5)式,IS曲线也将左移,最后直到三条线交于新的均衡点C,最终的财政政策效果小于封闭经济下的财政政策效果。如果LM曲线的斜率小于BP曲线的斜率如图12所示,最终的财政政策效果大于封闭经济下的财政政策效果(e1为初始汇率,e2为国际收支调整后的汇率,以后同理,本文不再赘述)。

如果央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如图13所示,表现为LM曲线的右移,在LM曲线的斜率大于BP曲线的情形下,初始A点移动到B点,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实际汇率上升,如(11)式BP曲线右移,如(5)式IS曲线右移,最后相交于点C,最终的货币政策效果大于封闭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效果。同理于LM曲线斜率小于BP曲线(图 14)。

(2)钉住汇率制度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如果一国实施偏向固定的汇率政策,央行将会对外公布一个中心汇率平价以及汇率的波动幅度,波幅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区间范围内,当每日汇率波幅接近限定区间时,央行入市干预,使其回归到承诺的区间内。因此名义汇率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假设价格固定,实际汇率水平不变,IS曲线和BP曲线将不会因汇率的上升和下降而移动。

如图15所示,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在LM曲线斜率大于BP时,A点移动到B点,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本币币值上升,当上升到接近汇率波动区间边界时,央行入市干预,表现为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趋于贬值的国际货币,抛出本币。货币供给量被动扩张,如(7)式,LM曲线右移,直到三条线交于一点,最终的财政政策效果大于封闭经济状态的财政政策效果。同理当LM曲线斜率小于BP曲线时,最终的财政政策效果小于封闭经济状态的财政政策效应(图16)。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央行使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如图17、18,不论在何种情况下,A点移动到B点后,由于国际收支的逆差都导致本币贬值,超过贬值限定区间时央行将入市干预,抛售外币回收本币,冲销原有的扩张的货币供给,最后货币政策无效。

图17

图18

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

2.1 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状况分析

从2001~2009年各年的经济增长率数据看,2001~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摆脱东亚金融危机的恢复期;2004~2006年,处于经济较快增长时期;2007年处于经济过热时期;2008~2009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经济增长回落处于相对缓慢增长态势。从失业率数据看,由于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的统计不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和城镇中未登记的失业人口,所以不能准确反应中国的失业状态,如果将这些数字包括进来,中国的失业率要远远高于4%的数值,根据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这其中不包括农村闲置劳动力,所以要实现中国失业率的缓慢下降,经济增长率应至少须维持在11%,这也是适宜的使中国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再看中国的外部经济状况,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率由于出口数额远高于进口数额,从2001年起一直攀升,在2008年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向欧美国家出口数额下降导致顺差额减少,但还是维持一个较高的顺差占比。持续的数额巨大的经常账户顺差,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在大幅度增加,于2006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使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者。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2001~2003年,中国经济内部萧条,外部国际收支顺差,可以用图7描述;2004~2006年,中国处于充分就业的增长状态,外部国际收支顺差,可以用图5描述;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过快,是高于充分就业的增长,外部顺差,可以用图10描述;2008~2009年,中国经济增率下降,低于充分就业的增长,外部顺差,可以用图7描述。

2.2 中国的IS-LM-BP模型

(1)中国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变革

自1994年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后,中国开始尝试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宣布人民币对外不贬值,实则是将人民币牢牢钉住美元,人民币同美元汇率固定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此时中国的汇率制度列入了严格盯住汇率制度。2005年7月汇改后,中国再次实施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每日波动区间开始由原来的0.3%逐渐扩大到0.5%,2008年7月,人民币开始双边波动,正逐渐向浮动汇率制转变。但总体而言,如图9所示,人民币汇率变动率很小,是偏向固定的浮动汇率制度。

(2)中国的BP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比较

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但中国的资本项目正处于逐步放松管制阶段。在直接投资项目下,已经放开对华直接投资,并正在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在证券投资项目下,自2003年7月开始,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逐步放开境外证券投资资金的流入,2006年4月,商业银行开办代客户境外理财业务,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机制开始运行;目前对外负债等领域仍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按照IMF的分类,资本项目共分7大类43个项,目前中国有20到30个资本项目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受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了部分可兑换。因此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弱,BP曲线斜率值大,更为陡峭。 根据对LM、BP曲线的动态估计,见图10,中国的LM曲线较BP曲线平缓,BP曲线系数值约在2.2~3.2之间,而LM曲线约为0.2~1.0之间。

2.3 中国宏观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的财政政策可用图16来描述,其实施的效果小于封闭经济的情形。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本国经济将无法与世界经济完全隔离,如果中国要提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就必须继续加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允许资本更加自由流动,使最终BP曲线的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虽然财政政策的效果小于封闭情形,但毕竟是偏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依赖的主要政策工具,这在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中已有所体现。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形,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税收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政策,刺激需求和出口的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内需。2003年的经济复苏期,我国政府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微调,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继续发行国债,优化国债投资方向与结构。2004年,当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投资增长偏快时,2005年,我国政府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体现为:控制赤字规模,适当减少国债发行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的资金投向;通过运用财税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7年,面对我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国家继续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降低出口退税比率,主要集中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2008、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带来经济走向疲软,故而又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继推出四万亿元刺激投资计划,同时又逐渐反向提高出口退税比率。

中国货币政策如图18的描述,其实施的效果由于偏固定的汇率制度而十分有限,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由于偏固定汇率制度被部分冲销(当然,由于图中描述的是基本固定的钉住汇率制度,因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虽然中国的被部分冲销的货币政策有一定效果,但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效果相距甚远。例如,面对2007年的经济过快增长,中国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流动性过剩,然而收效甚微。从内部经济看,源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带来的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以及储蓄过度致使商业银行放贷过度,导致投资没有按预期降低,从外部经济看,是中国实施偏固定的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巨额盈余使大量人民币被动投放所致,据估计,维持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需要15万亿左右人民币。中国一方面在收缩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却在扩张货币供给,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抑制流动性过剩的目标被冲销。

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2008年开始凸显,一方面内部经济处于衰退的不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国际收支依旧顺差,但顺差的幅度在缩小,逐渐走向略有盈余的均衡状态,但外部失衡的改善是以内部失衡加剧为代价的,因为构成外需的贸易顺差的缩小也带来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减少,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财政计划措施,不仅使中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也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了正溢出效应。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携同其他各国走出衰退,基于上文分析的中国IS-LM-BP模型,本文建议后美国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应根据汇率制度的不同变革集中在以下调整方向:

(1)短期内,在后美国金融危机时期,若面临经济过热或经济衰退,通过调整投资需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加以应对。基于中国偏固定的汇率制度导致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财政政策就成为主导政策,主要采取加大政府在各领域投资的直接干预手段,不仅政策乘数大,生效周期也更短,而货币政策改变投资的效果小,它只能在刺激经济过程中发挥稳定物价、防止物价大幅上涨的作用。在偏固定的汇率制度下,若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的效力,必须加速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此近期内中国应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并探索和制定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资本流动的安全机制和监管机制。

(2)中期内,推进汇率与国内的宏观调控从相互割裂向相互统一、相互协调方向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国家投资和外需主导向民间投资和大众消费主导的方向转变。随着中国开放度逐渐加大,汇率政策在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实施适度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未来使然。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全有效。人民币币值自从2005年7月汇改之后,一直处于在汇率目标区内小幅升值的状态。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带来中国出口下降后,2008年7月开始人民币呈现罕见的双边波动态势,这为未来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制度提供一个良好契机。为规避国家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应允许民资和外资进入垄断行业,形成各类资本垄断竞争的格局。为启动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应提高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减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累进税制,监控并限定行业内最低与最高收入的倍数差异)、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中国经济外需危机为契机,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3)长期内,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自由浮动、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高后,中国应深化同东亚周边国家的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充当主导者,充当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基轴货币,在未来建立的亚洲货币单位中获得较大的权重,甚至更有可能建立人民币的东亚区域本位货币,使得周边国家在市场力量自发作用下接受人民币,成为区域贸易、投资的主要计账、结算货币。这时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仅作用于中国内部经济,也对东亚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经济产生影响,产生溢出效应,并接受其他国家的真实的反馈效应。

[1]姜波克.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J].金融研究,2002,(9).

[2]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王金明,高铁梅.利用可变参数模型估算中国开放经济乘数[J].世界经济,2004,(4).

[5]Betts C,Devereux M.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 to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1).

[6]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Crisis and Recovery[EB/OL].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09/01.

[7]Philip R.Lane.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a Surve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2).

[8]Maurice Obsfeld.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Beyond the Mundell-Fleming Mode[C].NBER Paper,2001.

F019.6

A

1002-6487(2011)04-0101-0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GJA001)

崔 蕊(1980-),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刘力臻(1954-),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金融。

(责任编辑/浩 天)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汇率曲线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