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2011-10-16陈东芝吴忠军

关键词:第三产业关联度灰色

陈东芝,吴忠军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陈东芝,吴忠军

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独特性明显、类型丰富、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加大力度发展旅游是目前民族地区优选发展的重点。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旅游业与三次产业间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出了三次产业与旅游业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并提出了民族地区重点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建议。

民族地区;旅游业;产业关联;灰色关联模型

一、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推动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与它的资源优势很不相称。截止2008年,民族自治地方共有世界自然遗产5处、文化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别为17个、20个和17个;国家5A级旅游区12个,4A级旅游区180个,3A级146个,2A级212个,1A级43个。但民族地区旅游业在全国的相对劣势地位没有改变,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和交通不畅等问题。

其次,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虽逐年递增,但收入总量不大。截止到2008年,民族自治地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 389.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 003.8亿元,外汇旅游收入18.19亿美元。而民族地区实现生产总值仅27 940亿元,人均GDP仅为15 457元,财政收入为2 099.88亿元。

以上数据不仅指民族自治地区,还包括其他地区中与汉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的少数民族地区。相关学者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族地区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就民族地区产业关联而言,研究者大多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很少关注整个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定量测算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提出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乃至整个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等建议。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取民族地区旅游总收入、三次产业产值作为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关联度的变量,样本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由于统计的数据仅有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根据历年平均汇率,将民族地区入境旅游收入折算为人民币,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加得出民族地区旅游收入。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

1.指标体系的选取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与带动性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三次产业的发展开发了新的市场。因此,本文选取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三次产业在2000-2008年的发展情况,运用产业关联度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其三次产业的关系。

图1 灰色关联模型的指标体系

2.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灰色关联分析实质是通过对统计序列几何关系的比较来分清系统中多因素的关系紧密程度。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标准数列为旅游产业,比较数列为三次产业。

标准数列为:X0*={X0*(t)—t=1,2,……,n};

比较数列为:Xi*={Xi*(t)—t=1,2,……,n}(i=1,2,……,m)

(2)对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3)求关联系数:

其中:ξi(t)为关联系数;⊿i(t)=∣Xi(t)—X0(t)∣;⊿min=minmin∣Xi(t)—X0(t)∣;⊿max=maxmax∣Xi(t)—X0(t)∣;ρ(0<ρ<1)为分辨系数,一般取值为 0.5。

(4)求关联度:

最后排关联序:将m个子序列对同一母序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关联序{Xi},它反映了对于母序列来说各子序列的“优劣”关系。

3.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测算

根据以上对灰色系统关联度的介绍,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的测算步骤如下:

表1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相关数据(单位:亿元)

(1)计算产值比。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旅游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及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为基标,以其2000-2008年产业生产总值为母序列,三次产业总产值为子序列,对各组原始数据采用“初值变换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无量纲处理表

根据序列 X0*={X0*(t)—t=1,2,……,n},比较序列Xi*的绝对差⊿i(t),运用关联度公式,ρ=0.5计算关联系数。

表4 各产业相关系数

利用产业集中度公式计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

图2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关联度

综合分析民族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各产业的权重为1。通过各个产业关联系数的均值得到一个综合的产业关联度,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民族地区三次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从图2看,三次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在0.495-0.602之间,关联效应不强。其中,关联度由大到小的顺利依次是第二产业0.602>第一产业0.535>第三产业0.495。

(2)结果分析。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平均关联度最大表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当地工业发展。但是,如果过度发展工业会造成对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和地貌的破坏。说明要进一步调整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

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相对较大说明民族地区旅游业依托于自然环境,从表4可以发现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关系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关联度首先从2000年的38.7%逐渐递增到2005年的76.6%,然后减弱到2008年的33.5%,这一方面说明在2000-2005年期间,以自然为依托的观光旅游发展迅速,2005年以后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产生变化,转向多样化发展,不再以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托,表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逐步成熟。

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平均关联度最小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尤其是教育、通讯、交通等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2004年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总体来看是稳步增长的,2000年从38.8%上升到2006年的52.2%,2007、2008年又开始下降,说明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旅游业有待成为民族地区第三产业中的强势产业。

由表1可知,在2000-2007年间民族地区旅游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在逐年递增,到2007年旅游收入总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2008年因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比重降低到7.62%。一般认为当某产业的总收入占GDP的7%-8%,并且与其他产业之间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即是支柱产业,按照这一定义,旅游业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三、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增长最直接且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政府应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确保旅游产业持续、协调、高水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在确保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发展民族工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民族地区的重点和支柱产业发展。

(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倡文明的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集中培育和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能源重化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创新融资平台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小的原因之一就是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严重缺乏,财政对旅游业的支持能力较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到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进展。民族地区大多数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缺乏资金,使丰富的旅游资源无法转化成经济优势。因此,政府应解决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来源,开征专门用于开发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基金,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重大工业项目等方面应重点扶持。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四)打造旅游精品,加大宣传力度

民族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各具特色,开发条件千差万别,加之民族地区旅游整体条件有限,旅游开发要坚持精品战略,实施有重点地开发,逐步形成九寨沟、黄果树、桂林山水、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高原等一批世界知名旅游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也要改变国内外游客对民族地区的传统印象。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1-2009).

[2]董素云.浅谈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0).

[3]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4]张伟,周秉根.基于灰色理论的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

[5]王丽,石培基.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1).

[6]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2(2).

[7]李惠娟.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产业关联分析[J].改革,2003(1).

[8]王燕,王哲.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5).

[9]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制定和识别探讨[J].经济问题,2008(1).

[10]徐颂,黄耀丽.灰色系统理论在佛山市旅游业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5(5).

[11]孙亚南.南通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实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9).

[12]王学萌.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机程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67.

[13]陈小霞,黄桐城.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F127.8

A

1673-1999(2011)09-0079-03

陈东芝(1986-),女,山东潍坊人,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人类学;吴忠军(1965-),男,苗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2011-02-27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关联度灰色
浅灰色的小猪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