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2011-10-16吕承坚

艺苑 2011年1期
关键词:基础课素描艺术设计

文/吕承坚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文/吕承坚

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师徒式”、“精英教育”等模式不能适应多元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紧紧围绕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加快美术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素描课程作为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推动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 艺术设计;素描基础课 ;改革探索 ;构想

高职院校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素描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一些高职院校美术学科对基础课程一缩再缩,课时大大缩短,甚至还有取消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偏激观点。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与艺术设计相应的课程教育,更不可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市场所需要的深度和宽度,从而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种做法是与教育目标相悖的。从认识层面上看,这类教学也与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相悖。试想,就算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某一设计应用软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而已,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思维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艺术设计意图,不可能搞好设计工作,也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专业作为。

其次,素描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和对高职教学目标认识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延袭传统的大学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多停留在纯艺术教学的授课教案和方法。特别是,很多是艺术院校纯艺术毕业的大学生担当基础课程老师,他们一直延袭自己大学所学方法和模式,实用性不强,不太适应高职发展的定位和各学科方向的需要。

再次,生源质量明显偏低。艺术培训市场的无序化、功利化造成生源整体艺术素质不高,造型意识及手段单一化,特别是高职的生源更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都相对较弱。因此,我们不能沿着他们入学前的教学内容从几何体到静物、石膏像、人物,像流水作业一样继续演练一遍。为此,我们应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他们的造型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再其次,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设置雷同,缺乏针对性。应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调整,编制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素描基础课。因为各专业方向的学科要求差距较大,反映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上也应有所差别。比如说我们系目前设计专业分三个专业方向,环境艺术方向、视觉传达方向和动漫演艺专业方向,然而,各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却十分相似,缺乏对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哪一些内容要加强,哪一些课时要缩减,应有所考虑。有人说:“基础课程打破专业的分界,作为设计教学,全面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应该放在突出位置。”[1]这是名牌本科院校对基础教学的定位,高职教育在定位、师资、生源等方面都与本科院校存在很大区别,照搬或者简单压缩本科教学模式必然造成削足适履的结果。现阶段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尽可能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要求和细则。但这种做法又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基础课教师由于不了解所有专业方向的能力需求,或者说仅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影响教学的质量。

最后,没有一套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材。虽然高职教材大量涌现,但大部分比较粗糙、简单,不可能完全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的要求。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艺术专业和艺术院校看,他们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探索、研究、实践,课程设置合理,教材比较成熟,但也不完全适合高职素描教学的需求。所以高职发展时间短,需要素描基础课教师热衷于教学探索和改革,更好地编成一套适应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教材。

此外,高职教育的学制短,在素描基础类课程教学中不可能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专业方向教学存在的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大量作业盲目堆砌、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需逐步探索加以解决。基于以上几点,本人提出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探索和发展方向构想,首先,素描基础课教师对设计专业专业方向要加深认识,改变教学观念,要有整体的意识。特别是对高职教师要求双师型,逐步地教师评职称必须有半年企业实践经验。所以素描基础课教师也应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更多参与艺术设计实践工作。例如直接对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切实理解该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和规格需求,接触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各个专业方向最需要的能力放到基础课上进行着重培养,大胆地将不同专业基础类课程拉开距离,凸现专业所需。针对不同的专业,素描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倾向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入校的第一时间转换思维,以适应专业发展。如果仅从提高审美修养的角度来说,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应该说都是有益的,但从专业要求与学生的特点来分析,就不能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还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参与素描基础类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只有将素描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有特色、有实效的教学方案。

其次,完全打破原有的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本科教育所提倡的“宽口径厚基础”并不一定适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高职教育侧重将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强调学生的“技术能力”。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任务驱动”[2]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完成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每一单元的素描训练,以典型任务作为核心,通过课堂任务和主题性多样化形式,将职业能力融进任务训练中,使学生从习惯中解脱出来,着重训练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也许这不失为一条解决当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困境的好办法。

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中外优秀素描作品,优化教学结构。特别是高职学生,在很短时间里,扩大视野,提高审美,就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每周一次多媒体是比较合理,让学生看一些手法各异、形式多样的素描作品,开阔学生眼界,提供大量优秀图片信息,打破学生学习局限性。并通过对一些作品多角度详细的讲解,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作品不同创作过程,获知创意的各种潜能和素描实践中体现的多样性;冲破原有知识的简单的、传统的、习惯性的、单一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自主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素描问题,自觉主动地寻找多样性的、流动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素描基础课中还可以做一些整合性的尝试。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避免内容重复。可以将素描基础课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整合,可以整合各设计基础课的门类,针对不同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后续教学和实训中最亟须培养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如可尝试将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整合为《造型基础》,并且视专业方向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区分教学目标和内容,多开展一些短期训练,同时减少长期作业。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有的专业偏重平面和线性造型;有的专业偏重明暗虚实空间和内部结构以及运动感;有的专业偏重复杂形态的解构和重构;有的专业引入形象联想和创意思维等。素描基础课本生教学内容庞大,应结合专业需求大胆取舍,做一些整合,大胆地将不同专业基础类课程拉开距离,凸现专业所需。

此外,加强国内外各高职院校素描基础课程交流和合作,可以扩大视野,借鉴好的方法和课程建设思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高职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要紧紧抓住艺术设计的专业本质是“设计”与“应用”,特别是当前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和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此前提下,不断坚持艺术设计素描基础课程改革和探索。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J].装饰,2001,(5).

[2]“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

吕承坚,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基础课素描艺术设计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书封与现代艺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职业技术院校应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