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2011-10-10赵金毅李明芬航天三院北京100074

物流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供应商管理体系

赵金毅,张 辉,李明芬 (航天三院,北京100074)

·国防军工物流论坛专栏·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赵金毅,张 辉,李明芬 (航天三院,北京100074)

供应链管理是在物资管理、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关性。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产品配送到用户的全部物流、资金流和相关信息流的管理。如果说物资管理、物流管理涉及的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则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范畴,扩展到企业上游 (一级供应商)和下游 (直接用户)的管理,甚至可扩展至初级供应商、间接用户和直接用户,从而形成了以一个企业 (产品)为中心的、多个企业和用户组成的网络 (或价值链),成为利益相关群体。这一网络 (或价值链)被称为 “供应链”。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则是强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把实物的流动路线作为管理流程主线进行管理,把实物作为主要控制要素,在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方式将产品交付给直接用户,并确保满足最终用户对最终产品的成本、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下,一个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力如同它的研发或生产实力一样,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受到重视。如今,许多国内企业效仿国外先进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整合自己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既然是一个跨越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组织的网络状管理体系,基于此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势必会对传统的质量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这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标准和标杆企业供学习借鉴。

1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1.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什么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残酷;用户的需求由大众化、单一化向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在此情况下,单个企业已很难满足用户、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分工更加细化,企业向专业化发展,一个产品从研发、生产、交付用户、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会涉及到一大批利益相关企业,形成供应链。

在此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或某个产品的竞争力并非只由最终企业或最终产品决定,而是由产品的供应链所决定。以往,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成本,尽可能把物流成本转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但物流成本的转移并不能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最后还要反映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如果供应链中某个企业只追求本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不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会导致有些企业因不堪重负退出,而新的企业进入供应链的经营成本、质量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会导致该产品或企业不被用户所接受,造成该企业及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会受到损失。实施供应链管理则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层面,从只关心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到关注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整体解决方案,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企业有能力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有条件将管理触角伸至更远。因此,一些企业不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物流管理,把管理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对接,即实施供应链管理。所以说,供应链管理符合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供应链管理势必会得到快速发展,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物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主流企业的管理模式。

1.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物资管理、物流管理的差异

在 《物流术语》 (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对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指为满足客户需求,从最初供应点至最终消费点之间计划、实施及控制物料、服务和信息的有效流动的过程,物流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二个定义虽有差异,但本质一样,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企业的物料管理一般都要经历物资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三个发展历程。

物资管理:企业为满足产品生产需要,一般设立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物资采购供应。但不涉及企业外部配套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环节的物料管理。

物流管理:企业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对企业内部资源、职能整合,进行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外购配套产品和自制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管理,简单再加工和再包装,生产作业现场的配送,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存储,产品运输,废旧物资和残次品的回收,以及相关物流信息的处理等业务功能集成一个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企业为满足用户需要,在内部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对外部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供应商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重点供应商进行更深入的管理,注重对用户的管理,形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资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模型见图1。

图1 物资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模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与物资管理、物流管理在管理范畴、管理对象、管理层面等都存在差异,详见表1。

1.3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差异

1.3.1 对业务流程识别的关注点不同

现行的质量管理是基于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下的,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而对产品的物料流动过程缺少系统的识别。因此,将涉及物流管理的质量控制诸多要素分割在不同的作业环节。此外,跨越本企业以外的物料流动过程 (如供应商生产过程、物资采购、直接用户的再生产加工等)更是缺少识别和控制要求。而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应该符合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特点,以产品 (含服务)形成过程的物料流动线路为业务流程识别的基础,包含从初级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一个关注产品的实现过程,一个关注产品的物料流动过程,直接导致质量管理过程、要求不同。

1.3.2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范畴不同

ISO9000标准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管理范畴还是限制在企业内部,没有涉及到企业外部的管理。虽然在供应商管理、对用户要求与需求管理方面有一些管理条款,但还是针对本企业提出的管理要求,更没有涉及到对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的用户进行识别和管理。而且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各自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缺少规范的、公认的、合理的接口关系。虽然不少企业对一级供应商进行二方质量审核,把本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告知一级供应商,但这种形式是非强制性的,也缺少权威性,对二级及二级以下的供应商几乎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所管理的范畴将扩大至整个供应链系统,不仅所有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且要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建立企业间质量管理体系接口;不仅要知道直接用户的需求和质量管理要求,而且要知道间接用户、最终用户的需求和质量管理要求;不仅要对一级供应商进行管理,而且要对重点的初级供应商进行管理。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一般在产品总装总成后产品的技术状态、实物产品的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负责产品总装总成的法律责任主体企业应该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导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建立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主导企业。

表1 物资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差异

1.3.3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本身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企业是否采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采取手工作业的管理也可以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需要。

但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中的企业数量多、企业之间需要交换的各种信息数据量大。如果采取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根据信息传递衰减理论,信息在企业间传递过程中必然会衰减失真,二级以上的供应商很难知道最终用户的真正需求和要求。因此,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采取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技术、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MRPII/ERP),建立起供应链范围内企业共有的诸如电子商务、供应商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和EDI等平台系统,使所有供应链成员可以方便了解各种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各种信息和电子数据,实现扁平化管理,形成供应链管理系统。其中,涉及到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标准和要求以及证实材料,都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甚至产品的三维设计、加工数据都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传递给供方,确保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和外购、外协配套件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1.3.4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依据不同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国内外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基本上都是依据ISO9000标准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行业、本企业产品标准或用户产品标准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但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缺少可指导整个供应链体系内所有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特别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基础上的、重点控制好供应链企业之间接口的质量管理标准少而又少。笔者只检索到AS9120《美国航空航天库存批发商质量管理要求》可作为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标准,目前已作为国家航空航天行业的质量管理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1.4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初步研究

1.4.1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思路

在设计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由负责最终产品的法律责任主体企业 (或称为供应链主导企业)牵头,系统考虑整个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围绕产品实现至最终用户的物流与供应链的流程,识别出关键流程、需要重点控制的流程和接点; (2)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为成员提供开放式的协同管理的平台,包括:产品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系统、MRP/ERP、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3)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现有的质量管理标准、需要企业新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或质量管理要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有关的标准。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框图见图2。

1.4.2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

由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十分复杂,成员众多,既有初级产品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又有各级供应商 (也是下级供应商的用户),还包括物流企业。因此,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应由供应链的主导企业牵头,对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和产品实现的主过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细化不同企业的产品的实现过程,建立起完善的、层级式的业务流程,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图2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框图

可以按照其业务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对供应商及其供应商的供应商管理的业务流程,对直接用户、间接用户及最终用户管理的业务流程。目前,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供应商管理及对用户管理的业务流程尚处在发展阶段,需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在建立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突破基于传统物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思路要开放、管理上要有创新,可采取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指导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设计,要特别注意三部分主流程的衔接,在确保企业核心技术信息安全的条件下,实现管理体系、管理要求、产品数据和经营管理信息的无缝连接。供应链管理模型见图3。

1.4.3 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否则无法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同样,在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下的质量管理也必须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产品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MRPII/ERP)、电子商务、EDI等技术和数据交换平台同步建设,建立起一个相对开放的协同管理平台系统,使其为一个供应链成员的综合性管理平台系统。

1.4.4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下的质量管理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即: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管理体系、对用户的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管理体系,但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对用户的质量管理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这二部分需要的管理标准数量将十分庞大,不仅仅是企业间的质量管理标准,而且包括满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产品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MRPII/ERP)、电子商务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标准,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标准,使用标准等。

2 结束语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标准,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标杆企业也十分少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显然处于落后的局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相信,通过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会逐渐成熟,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赢得市场竞争的利器。

[1] 李明勤.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10(3):1.

[2] 李艳波,刘松先.现代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其实证分析[J].标准科学,2009(3):33-73.

[3] 刘德新.企业物流的全面质量管理观[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201.

[4] 郭美斌.现代物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商贸,2010(12):73.

Quality Management Way Based 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ZHAO Jin-yi,ZHANG Hui,LI Ming-fen (The Third Academy of CASIC,Beijing 100074,China)

在市场经济下,一个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力如同它的研发或生产实力一样,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受到重视。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势必会对传统的质量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作者对物资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和传统物资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质量管理的初步设想。

物流;供应链;质量管理

In the market economy,an enterprise's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just like its R & D and production capabilities,have becoming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in to focus on it.Quality management way based 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will inevitabl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radi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This article compared 3 models of material management,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alyzed quality management differences under 2 models of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raditional material management,and proposed preliminary thoughtofquality management way based on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logistics;supply chain;quality management

F253.3

A

2011-01-18

赵金毅(1957-),男,北京人,航天三院303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1002-3100(2011)03-0026-04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供应商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