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市为例

2011-09-30张毓峰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
关键词:都市旅游评价

胡 雯 张毓峰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市为例

胡 雯 张毓峰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受到来自都市旅游内部因素的影响,并且也受到都市旅游之外的都市及其区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影响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部分:核心因素是指来自于都市旅游内部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协同运行而形成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是与都市旅游发展紧密相关但又相对独立于都市旅游系统的都市及其区域的“大环境”,是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的统一。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提升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越来越显现出多样化的区域核心功能,不仅成为经济、文化、政治、信息的中心,而且也成为了旅游的中心。在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中,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职能和发展重点。尤其是国家旅游局从 199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及 2003年开始的创建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旅游的蓬勃发展。根据对中国 171个优秀旅游城市的统计,目前城市旅游的创汇能力已占全国的 84.76%,旅游总收入占到全国的 85.7%,城市旅游已经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1〕特别是具有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和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更是以其整体形象和综合功能为基础,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往开展观光、购物、商务、会展、科教、休闲、度假、节事等多样化旅游活动。这些大都市在传统的旅游客源地和中转站的功能基础上,日益突显出旅游目的地的功能。都市旅游日益成为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2〕在中国都市旅游快速发展及问题大量出现的背景下,研究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急迫,而如何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客观评价,就成为一个基础性问题。

二、都市旅游与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都市旅游是指依托都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和信息等中心地位,利用都市中存在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个性化整体形象、发达的服务接待设施等多样化因素,吸引人们在都市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3〕相应地,进行各种都市旅游活动的人们可以称之为都市旅游者,为都市旅游活动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机构和个人的集合可称之为都市旅游产业,都市旅游活动产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影响可称之为都市旅游效应。总结国外的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等代表性都市的旅游发展实践状况,都市旅游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同步,都市旅游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都市旅游的发展又影响着都市本身的发展;〔4〕第二,都市旅游的吸引力系统及由之形成的产品结构具有多元复合性特征;〔5〕第三,都市旅游具有高关联性特征,都市旅游产业由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需求的诸多行业构成并且不断扩展,都市旅游产品创新的核心是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而且内含于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之中。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念在都市旅游层面上的拓展。将都市旅游发展同都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制度等因素联系起来分析,将它们作为都市旅游发展的内生因素,这就大大拓宽了都市旅游研究的理论视野。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资源与环境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将都市旅游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都市及其所在区域长远发展的规划结合起来,使都市旅游和都市及其所在区域沿着健康的轨道长期延续,以期尽可能平等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都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市旅游资源的持续性利用、都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性改善和都市人文环境的持续性优化四个方面。都市旅游本身是一个与外部环境具有高关联度的开放性复合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资源交换,其内部要素相互协同和壮大,从而将都市旅游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6〕同时,都市旅游与系统外部环境的交换过程,也是都市旅游与都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因此,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受到来自都市旅游内部因素的影响,并且也受到都市旅游之外的都市及其区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影响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部分:核心因素是指来自于都市旅游内部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协同运行而形成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是与都市旅游发展紧密相关但又相对独立于都市旅游系统的都市及其区域的“大环境”,是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的统一。

三、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认识,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借鉴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我们构建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四个等级。总体层表明都市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效果,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层根据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认识,划分为都市旅游引力系统、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和都市旅游发展支持系统。其中,引力系统和产业发展系统是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系统,直接表现了都市旅游发展的效应、价值及成败,以及后续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发展支持系统是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指标系统,反映了都市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及其区域的协调度。状态层是对每一系统层指标的进一步细分,反映了某一系统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运行状况,其中,都市旅游引力系统具体表现为形象吸引、资源吸引、设施与服务吸引;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具体表现为产业地位、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和市场影响力;都市旅游发展支持系统具体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支持。要素层是对状态层的具体化和直接量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以测量、比较和可以获得的 58个指标,构成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要素和数据来源,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支撑。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指标权重,二是如何进行多指标评价综合。由于层次分析法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系统测度中权重确定的要求,并且已经成为被绝大部分可持续发展研究者所采用的主流方法〔7〕,所以,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然后采用通常的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评价。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得到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从而形成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见表1)。

在应用上述模型进行实际评价时,必需建立衡量评价指标值的尺度,即评价标准。我们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 0-1的评价衡量标准,将评价值分为 5个等级作为评价标准,每个等级包含一定的标准水平 (见表2)。

四、成都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讨论

下面将以成都为案例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应用研究,并讨论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类代表性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6》、《成都统计年鉴 200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06》和《成都城市发展报告 (2005-2006)》,部分数据直接引用,部分数据经计算后引用。

(一)旅游引力系统评价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更是成为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评定的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是中国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城

市之一。成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具有相当的鲜明性、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种类较丰富、品质较高并具有较强影响力,旅游接待设施日趋完善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得出成都的旅游引力系统等级值为 0.818,总体状况表现较好 (见表3)。

表1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表3 成都旅游引力系统评价

表2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二)旅游产业发展系统评价

2006年成都市国内旅游收入为 324.06亿元,同比增长18.92%,国际旅游收入为 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旅游总收入达 340亿元,同比增长 18.6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 GDP比重 12.37%。2005年旅游就业总人数达 20.57万人,旅游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9.1%。成都市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领先,在西部 12个省(市)城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五,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得以加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现。成都旅游产业规模成长迅速,产业地位逐渐增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高,旅游人才和资本投入等生产要素较好,市场影响力较强并有继续提升空间。我们得出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等级值为 0.7238,总体状况表现较好 (见表4)。

表4 成都旅游产业发展系统评价

(三)旅游发展支持系统评价

成都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是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势头但相对而言经济外向度较低,城市社会事业、文化事业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局面。我们得出成都的旅游发展支持系统的等级值为0.6521,总体状况表现较好 (见表5)。

表5 成都旅游发展支持系统评价

(四)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讨论

在上述对旅游引力系统、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和旅游发展支持系统分别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成都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成都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评价等级 =旅游引力系统评价等级 ×权重 +旅游产业发展系统评价等级 ×权重 +旅游发展支持系统评价等级 ×权重 = 0.8018×0.3368+0.7238×0.3316+0.6521×0.3316= 0.7263。因此,可以认为,成都都市旅游发展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现阶段成都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1)大旅游意识不强,区域联动效应尚待进一步发挥。近年来,成都旅游业虽然已经开展了与省内、省外等合作工作,但缺乏统筹旅游规划开发、整体推动的机制,区域联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入境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足,旅游形象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成都入境旅游产业战略重点不够突出,对客源国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偏好、市场细分及其营销组合策略研究不够深入,宣传营销投入不够,促销方式较单一,入境旅游发展相对滞后。(3)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尚需进一步调整,中心游憩商业区(RBD)需要加快规划建设。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等产品生产布局研究和规划重视不够,都市旅游产业空间营造还未受到广泛重视,全市的城镇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尚未形成。(4)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观光产品亟需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升级,休闲产品的多元化尤其是主题公园建设有待加强,度假产品体系尚未形成,专项旅游,特别是商务旅游、医疗旅游、会议旅游等都市旅游产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5)旅游人才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产业资本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旅游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也需要提高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和引导性投资的数量。 (6)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融合性和协调性的程度还不高,都市旅游发展支持系统整体建设速度跟不上旅游发展步伐,需进一步更新和加强。

上述问题的形成有着认识观念、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政策措施、法律制度、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具体来讲,主要原因包括: (1)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着认识观念的误区。对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内在逻辑、影响因素、推进路径、政策手段等问题没有形成清楚系统地认识,没有认识到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自身发展的相互决定和一体化问题,不能以系统、协调和动态的视角去审视都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没有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和把握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方面,成都没有科学合理地确定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导致了旅游发展方向与重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没有从建立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角度来考虑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导致了现有产业体系对城市旅游和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严重侵削。 (3)没有建立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与管理机制。现在的城市旅游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体系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规划体系都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加以进一步修订;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旅游、规划、城建、园林、文化、环保、宗教、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各有关部门职责交叉不清,部门利益也经常相互冲突,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这严重影响着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执行操作。(4)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的法律保障,但是,目前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没有被置于法律保护的基础上,人治的色彩较为浓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法人违法行为较为严重。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会影响到政府、开发商和广大市民的利益,但是,目前政府并没有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相关决策过程中来,同时,相关的学术研究机构和非政府机构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边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五、促进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构建都市旅游区域空间竞合机制,促进区际间都市旅游发展的互赢

都市旅游发展因旅游流的客观存在而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都市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空间组织,彼此间必然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但是,这种空间竞争与空间协作并不相互矛盾,完全可以在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和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都市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实现都市间竞争与协作关系的和谐。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区域间竞争协作机制的形成首先需要政府予以积极引导,不仅是旅游主管部门的积极作为,更需要以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代表的政府力量的介入和支持。政府导向主要表现为政府制订或修订地方性旅游及相关政策法规,消除妨碍区际间都市旅游协作发展的行政壁垒,并建立起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区际间都市旅游合作机构,制定合作章程,签订合作协议,编制合作规划,从而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分工,实施差别化旅游发展战略,共享和重组旅游资源,进而创新、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并合力塑造区域性整体形象,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区际间旅游企业的业务合作,实现区际间“旅游流”的良性循环,扩张区域范围内都市旅游及都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动力效应。只有实现了都市旅游在区域空间上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共赢,才可能实现都市旅游在时间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形成都市旅游与都市一体化发展机制,优化都市旅游发展环境

都市旅游与都市发展的一体化包括硬件建设的一体化与软件开发的一体化。硬件建设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都市旅游规划与都市规划的一体化。都市建设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求和适应性,将城市景观化和风格化、环境生态化和协调化、设施人性化和国际化、空间布局兼顾旅游者与市民、承载特质文化的物质要素的保护等因素包容在都市整体规划建设之中,避免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之间的重复投入与建设错位,提高都市硬件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实现都市旅游发展基础环境与都市发展基础环境的相互协调。软件开发一体化包括都市旅游政策支持与都市旅游社会文化环境营造。都市旅游政策对旅游经济运行和旅游活动具有重要导向和调节作用,既包括对旅游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市场开发、产品开发等都市旅游产业具体方面的规范,也包括对都市旅游规划、发展战略等整体性方面的规范,还包括确保都市旅游各项政策得以实施和都市旅游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性规范。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制定这些政策不仅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并且要考量其所实现的旅游经济增长是否以牺牲环境质量和浪费旅游资源为代价。都市旅游发展的优良社会文化环境,既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素质,从而具备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整个都市的社会安定和文明有序,经济活跃发达和竞争公平诚信,都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精神理念,市民文明好客,社区和谐包容,从而为都市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三)强化都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机制,推动产业环境的“生态化”

旅游产业作为都市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与其他产业相互联系,与这些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如何确定都市旅游产业的地位,如是否确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应根据都市整体经济禀赋特征和增长潜力确定,而不应盲目地过分倚重于都市旅游业,避免产业结构单一性所引致的都市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另一方面,都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必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与配合,而“大旅游观”下都市旅游产业领域的扩展又使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具有了发展契合点。〔8〕因此,都市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构成都市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之间彼此提供正外部利益的有机整体或产业结构体系,即都市旅游产业环境的 “生态化”,是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市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主要在于结合开发新型产品和联合发展新型业态,如都市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务、文化、体育、科教等产业相结合,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产品、培育形成新型业态,不仅丰富了都市旅游内涵,增强了都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形象完善和品牌扩张,使各个产业中一切可供利用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资源得到更为集约化的使用,甚至使废弃资源得到再生利用,从而增强都市产业结构的重组弹性,即,保持创新活力并不断地以先进的具有扩张潜力的产业替代衰败产业,形成都市产业的新陈代谢机制。都市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对于都市资源和空间等方面的竞争与冲突,主要通过产业主管部门或产业企业间的竞争与矛盾直接表现。由于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制度惯性,从现阶段来看,消解冲突与矛盾有赖于考虑都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产业规划和政策法规,甚至通过更高一级的权威机构综合协调。部分城市已有的整合多部门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以及多数城市采用的涉及多部门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等协调会议机制或机构,即是行政引导协调发展的实践方式。但从长期来看,只有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领域,改变资源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原有分配格局,使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才能最终实现都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建立都市旅游发展监测评估机制,加强都市旅游环境质量的可控性

随着都市经济社会和都市旅游的不断发展,以都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需求增长的无限性和都市旅游资源的短缺性之间的矛盾将日趋激化,可能导致都市旅游发展超过都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从而对都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带来破坏性冲击。解决这一矛盾最直接的做法是挖掘都市旅游存量资源潜力或努力开发新资源,从而增加都市旅游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增长。〔9〕但是,都市旅游供给的增加不能以资源和环境透支为代价,特别是有些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建立起都市旅游资源、项目和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估机制,掌握都市旅游资源的动态发展信息,最大可能地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未雨绸缪地做好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资源的培育和养护,充分发掘都市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规避资源破坏性和环境不协调性旅游项目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都市旅游发展监测评估机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准确掌控都市旅游的环境信息,针对性地调节和控制都市旅游供给与需求结构,以将都市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限制在其资源和环境自然更新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推进政府、企业和居民互动参与的都市旅游决策和管理机制,实现都市旅游发展的利益均衡和社会和谐

传统都市旅游的发展往往忽略都市居民的参与,而更多的由都市政府与都市旅游直接利益相关的企业担当决策与管理的主体。但是,都市居民是都市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都市旅游者直接互动,是旅游者了解都市文化、体验都市风情的重要媒质,也是与都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最密切关联的主体,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对旅游者的接纳度和对旅游环境的自主保护程度,将对提升都市旅游产品质量、优化都市旅游环境和提高都市旅游永续发展施加最直接的影响。随着公民社会和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都市居民与政府、企业互动参与都市旅游决策和管理,相互之间达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利益均衡,从而使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得到各方面利益主体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对实现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都市居民不仅需要参与有关都市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等可能影响到他们既得利益的决策,更需要对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1〕崔凤军.前言//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 -20个命题研究 〔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Page,S.Urban Touris m〔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1-18.

〔3〕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J〕.旅游学刊,1999,(2).

〔4〕彭华,钟韵.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初探 〔J〕.经济地理,1999,(1).

〔5〕林洪岱.中国都市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A〕.中国旅游绿皮书 2002-2004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58-359.

〔6〕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 〔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7〕宋旭光.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54-155.

〔8〕张永庆.都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J〕.经济地理,2005,(4).

〔9〕欧阳斌,陈家国.发展都市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与战略模式 〔J〕.城市旅游,2004,(4).

(本文责任编辑 王云川)

F592.7

A

1004—0633(2011)03—067—07

本文得到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资助。

2010—02—08

胡雯,博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教师。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四川成都 610074

张毓峰,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研究所讲师。研究领域:旅游管理与区域经济。 四川成都 610074

猜你喜欢

都市旅游评价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旅游
都市通勤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