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化中的服务与管理
——美国大学图书馆访问印象

2011-09-25

图书情报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服务

朱 强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1)

·专题研究·

变化中的服务与管理
——美国大学图书馆访问印象

朱 强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1)

介绍了访问美国埃默里大学图书馆、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概况和总体印象。指出了国外图书馆正在向建立高密度储存书库和拓展各类学习、研讨空间的多样化空间发展。其读者服务的精细化、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图书馆改革和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以及图书馆合作、数字出版、文献保护等方面均对我国图书馆界有着强烈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美国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改革 图书馆服务

江苏大学图书馆热情邀请我来做一个演讲,正好今年八月份我们馆有一个6人的团组 去美国访问了几所大学图书馆,我就把这次访问当中的收获和印象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最近两三年,大家都很关心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有专门的会议做过多次的讨论。我们自己也感觉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界的变化很大。但是这个变化的方向是否对头?有时候还是觉着不太有底,于是有了这次的考察。借着今天这个开会的机会,我想先讲一下访问概况和总体印象,然后分别就每一个图书馆做一些介绍。

1 访问美国大学图书馆的总体印象

这次一共访问了5个大学图书馆,分别是埃默里大学图书馆、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主要印象有以下几点:

(1)空间多样化发展。所到的图书馆都把馆藏纸本书刊往储存书库调整,腾出空间来做研讨和学习空间。往储存库转移有两种方式:多数是异地——远程储存馆的方式,也有少数采用本地就近的方式。总的来说用于藏书的空间减少了,相应的开架阅览空间也减少了,更多空间用于读者的个人学习和小组研讨。

(2)读者服务精细化。所到的美国图书馆中,电源、网络、灯都是放到桌面,还有大量的自助设备,如打印、复印、扫描设备甚至订书机等等。在自助服务方面,图书馆用图示清楚地标明了操作流程。在有书架的地方,架号都很清楚,导引台也很醒目。各种研讨间、笔记本电脑都可以由读者进行网上预约和借阅,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阅览桌椅和研讨室空间也是可以重新布局和组合的。

(3)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图书馆非常注重对读者的提示和教育,各种各样的标识非常醒目,不仅随处可见,而且张贴也很规范。图书馆也特别强调绿色理念,垃圾回收箱都作了分门别类的标识,有装易拉罐的,有装塑料瓶的,还有装废纸的。

(4)强调合作。美国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已经非常深入,深入到有些业务工作甚至馆员聘任都由合作进行。馆员和教师关系也很密切,图书馆接待来访时也会请院系相关老师来参加。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广泛,更多的是以一种团队(Teams)的形式来工作。

那么E-only是不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通过访问我们感觉到是有这样一种趋势,另一个感觉是他们在主动改变来适应外部环境发展。图书馆不仅在仰望星空求发展,也在脚踏实地做服务。

2 埃默里大学图书馆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是一个私立综合性大学,有文理工医等学科,医学实力在美国较强。学校规模虽不太大,但已有175年的历史。我们访问时正值“国际开放获取周”,图书馆网页也有相关配合的标语。图书馆主页右边的“Quick Links”包含了从事科学研究(Do Research)、获取帮助(Get Help)、发现服务(Find Services)和图书馆概况(Learn About Us)四个方面的快速链接。例如,Learn About Us是关于图书馆藏书、数字化学术研究、电子数据中心等方面的介绍;Do Research包括查找数据库、发现电子化资源等;Get Help指出了如何问图书馆员、与学科馆员联络以及开放时间等等。栏目设置非常简洁,但主要内容都被一一展示出来。

图书馆入口处列着大大的“Welcome”欢迎标语。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有过三期扩建,现在每年都会利用暑假进行局部装修改造。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商学院分馆装修。这次装修改造是将书架移出,电脑桌椅被安排进来。在一个阅览区,我们看到旁边有一些工具书架,但没人查书,读者都是坐在电脑桌前查资料。在数字化科学(E-Science)发展起来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开始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提供服务,埃默里大学图书馆也因此专门成立了电子数据中心(Electronic Data Center)。中心的电脑旁边都有网络打印机和扫描仪,扫描仪可以直接插U盘,方便用户随时自助复制。

图书馆的研讨空间刚刚装修过,采用玻璃窗分割以便更加通透。本科生使用的研讨空间油漆颜色非常丰富,使用的电脑都是苹果电脑。这里还有用来阅读、还原缩微制品的设备。在另一个阅览区,我们却看不到书。埃默里大学图书馆比较传统的阅览室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建的阅览大厅,基本保留原状,但在后面桌子上放了两排电脑,靠墙的书架也只有很少的书。由于全馆只保留了几十种纸质报纸,图书馆阅报室的空间非常狭小。在地下书库,我们看到它装了一些密集书架,也陈列着异形的、开本较大的纸质资料。由于是早期建筑,地下书库的层高较低,书架固定在楼板上,空间调整起来很困难。

设在馆内的音乐和多媒体图书馆(Music and Media Library)实际是一个部门,不大的空间里也有一批电脑,主要是让读者从网上去欣赏。图书馆还有一些小的教室,放在后面的是笔记本电脑,学生可以随时使用。

图书馆新成立了一个“E-Scholarship”小组,尝试在E环境下帮助人文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学术研究。一个实例是:某研究生的论文是关于美国某地早期黑人交易市场的研究。时光流逝,当年贩卖黑奴的市场早已不复存在,该生仅获得当时交易市场的一张刊载于报纸上的局部的照片。该小组以此为线索,搜罗了一批文献,依据文献的描述及照片,在电脑上复原构建了当年黑人交易市场的完整结构和场景,从而帮助该生很好地完成了这篇论文。

目前,埃默里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50%多一点用于电子资源,还有不到50%用于纸本资源。

3 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

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Georgia Tech)完全是一个理工大学,工科非常强。学校主页的画面不断变换以突出其学科的优势和重点。图书馆主页也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的图片,而每一幅图都是介绍图书馆的服务,例如海报展览、指引读者如何查找资料、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等。图书馆建筑也刚刚扩建,是一个专门用于本科生的学习空间(Learning Commons),规模很大,学校的网页上也放了许多相关的建设图片。从我自己所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个学习空间已基本布置完毕,有教室、实验室、很大的报告厅,还有咖啡厅。它的屋顶花园有很多太阳能电池板;楼里有大量研讨间,配有白板、多功能显示屏;开放空间有不同种类的阅览桌椅;桌上配备有电脑和网络插座以及电源插口;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学习空间里指示牌的蓝色部分是空的,可以临时贴一些活动、指示、海报等,上面有方向导引。大量的空间用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大量的电脑供学生使用,但里面就是没有书架。在他们的阅览室是看不到书的,只有局部的藏书空间有一些书;同样配备有标识清楚的垃圾回收箱。

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介绍说他们95%的文献购置费用于购买电子资源。

4 哈佛大学图书馆

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约比建国早140年,由一批来自英国剑桥的毕业生所建立,因此所在的地方也叫剑桥(Cambridge)。哈佛大学图书馆有76个,魏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是其主要的图书馆,还有哈佛商学院图书馆(Baker Library,又名Knowledge and Library Services),以及著名的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

4.1 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改革情况

哈佛大学图书馆正在进行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初衷是认为过去所建立的这么多图书馆是不是都有效?还有没有必要保留这么多的图书馆?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协同管理构架的大学图书馆系统并且致力于增进新的信息技术相关资源。改革的原因是资源建设重复。因为分馆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经费分配不尽合理,管理也不太如人意,效率不高。这次改革所提的主要口号就是要建立一个协同管理的架构系统,据其副校长介绍为Coordinated Management或者Shared Services,而非传言中的Centralize,集中化。因为Centralize太敏感,容易被抵触。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致力于增进新的信息技术相关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是指信息资源,而且包括与建设、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资源相关的图书馆设施和设备,所以它是一个集合概念,特别注重对教、学、研三方面的支持。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改革愿景一是要建设一个21世纪的标志性图书馆,一个前沿的、敏捷的、既有内部协同合作又有外部合作协同的机构;二是让用户不仅能在哈佛找到任何书、电子期刊或者博物馆的某件藏品,也能在哈佛以外的任何地方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根据2011年10月25日的官方消息,哈佛大学图书馆改革的最新进展是出台了组织结构框架:①将把所有图书馆按照相似的馆藏发展需要、内容领域、或者特殊的活动分成5个相关组,加强横向协作;②维持个体图书馆与所在院系的直接关系,同时建立向各组长报告的责任机制,由组长负责推进实现新的图书馆系统的策略性目标,加强纵向领导;③还将出台一个适用于所有馆的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信息和技术服务、获取服务、保存以及数字化图像,以便加强信息技术的相关服务;④今年年底将会推出全面的机构改革计划。

哈佛大学图书馆改革的总目标是支持哈佛的学术发展。在进行改革之前,哈佛改革工作组做了一个调查,对每一个图书馆都要求其回答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有哪三个主要的工作目标,通过汇总获得了一个全校性的发展目标。

4.2 密切融入教学科研——以哈佛商学院图书馆为例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的正式名称是Knowledge and Library Services,而非Business School Library。它主要通过与教学研的紧密结合为客户传递最大的价值;建设和丰富知识信息的生态系统,以便在客户需要时即能无缝地传递所需信息;同时在知识、信息和学习实践方面做值得信赖的咨询顾问。主持全校图书馆系统改革的副校长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三年前所聘的微软高层主管,一位女士,由于对商学院所做的出色改革而被学校聘为副校长。哈佛商学院图书馆在过去三年实现了六项服务策略转变:①密切与教、学、研相结合;②组织本校主要资源;③发展网上服务;④向电子产品和服务方向发展;⑤支持全球的研究和教育;⑥增加本校员工知识传播的获取。在图书馆组织结构中,全部的55人被分成5个团队,其中从事信息管理服务、研究服务、课程服务的人数最多。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密切融入教、学、研的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2.1 课程服务方面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为商学院的几乎每一门课程都作了大量工作,包括提供相关指南以及为课程大纲提供必要资料。2007年他们只为3门课程提供服务,到了2008年就增加为34个,2009年增加了9个,2010年又要增加10%。提供的基本课程服务包括:①教学准备服务,如基于授课内容的最新信息——商业案例、企业及其领导人信息、课堂演示内容的展示如展览、图表、图像等;②技术帮助,为教员提供利用新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帮助;③帮助建设课程网站网页以及交流平台;④课程教材、教辅材料及视听资料的收集、查找和保留,并在网上提供全文链接或信息导航。另外还要为课程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包括:①信息产品和学习资源的定制,为教师提供情报收集及相关领域的调研分析、预测报告、决策参考方案等;②提供学生研究作业、课堂学习活动和项目内容的设计;③提供课程平台链接和课程阅读参考教参的设计;④提供教授课堂研究报告所需研究技能以及如何查找相关资源的帮助。

课程跟踪服务和教授密切联系,把信息资源、技术和个人智力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图书馆员的智慧也能在教学当中发挥作用。比如和教授一起在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课程规划和学习资源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和支持;创建一个知识E-Learning的数字图书馆。

4.2.2 知识研究方面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注重知识的传播,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叫Working Knowledge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看到商学院教授所有正在做的工作;教授们也可以随时把设想、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在上面发布,并允许检索和获取;还可以浏览未发表文章、征集意见和评论。例如The Untold Story of ‘Green’ Entrepreneurs 这篇文章已有16个评论发布,Cheese Moving: Effecting Change Rather Than Accepting It收到了6个评论。Working Knowledge平台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2010年有260万访问者,2011年访问者已达270万。平台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交流和传播。

4.2.3 拓展专题文献服务 在专题文献服务方面,哈佛商学院图书馆对此作了深度拓展。例如建立了有关铁路的专辑文献数据库RailroadsandtheTransformationofCapitalism(铁路——资本主义的转型),收集了美国及世界历史上铁路对于资本主义影响的相关资料。该数据库不仅详细介绍了铁路的发展历史,也给出了实体和网上展览,还有相关的研究文献链接。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TheHighArtofPhotographicAdvertising、LatinAmericanBusinessHistory、Women,Enterprise&Society、BuyNow,PayLater:AHistoryofPersonalCredit、TheSouthSeaBubble、TheHumanRelationsMovement以及Bubbles,Panics&Crashes等7个专辑数据库。

4.2.4 专业馆员素质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关键是有一批素质非常高的专业馆员。他们被称为研究服务馆员或者知识服务馆员,具有商业管理学和图书情报学双学历,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以及所研究专业的相关知识背景;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咨询和情报分析工作经验;一般是从本馆或本行业从事多年信息咨询工作且具有资质的馆员中挑选,或者从大型情报咨询公司招聘;有几个月的试用期,然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

4.3 服务精细化

哈佛大学图书馆在服务方面做得非常精细,他们把服务分成0-4五个等级。0级服务是自助服务,如应用设备的自助服务,检索、下载等网络化服务。1级服务是准备服务,即简单的操作。2级服务是根据读者要求提供传统的信息参考咨询。3级服务属于较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包括疑难问题的解决、文献情报的提供、学科动态预测、学术活动的跟踪、学术的评估等。4级服务是知识增值服务,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解决读者个性化的深层次问题,提供科研方案决策和富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从而支持知识的创新。五级服务法将图书馆的工作归类,便于管理和更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同样,馆员工作也作了分类,可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在知识服务这块,馆员分为三类:研究馆员、学科馆员和院系联络人,各自都有不同的工作职责。研究馆员(Research Librarian)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能够帮助用户确定和使用本馆资源,或者为课程、学期论文、硕博论文和其他科研项目设计研究方案。他们不仅为学生提供帮助,也为教授和其他教职人员提供帮助。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主要为研究者提供按照学科组织的电子资源、印本资源、咨询服务项目等的详尽信息,负责其内容并定期更新,技术人员帮助处理页面的技术问题。学科馆员专业素质相当高,对本学科研究情况非常了解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揭示和描述,负责本学科的资源发展。院系联络人(Liaison)一般由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担任,主要任务是建立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络、创建和讲授与使用图书馆有关的课程、接洽师生、写作课程研究指南、帮助创建课程网页、为具体院系提供一般咨询服务等。

当时给我们做导游的Fred就是一个科学史和美洲文明史的研究馆员。他的本专业是动物学,也有图书馆学学位。Fred担任科学史和美洲文明史这方面的研究馆员,为科学史和美洲文明史撰写研究指南和制作相关网页,为教学研究提供大量所需资料。

4.4 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地区研究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除国会图书馆以外美国最大的东亚图书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东亚图书馆,他们也为学校教学提供支持。例如东亚系有位教授开设《罗马与中国》这门课,学科馆员马小鹤、助手李丹就合作帮助这位教授共同开设,包括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甚至承担一些讲课任务。

5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也是8个常春藤学校之一,位于纽约州的伊萨卡(Ithaca,NY)小镇,在五指湖边,依山傍水,景色美丽,环境幽静,人口很少。康奈尔大学历史悠久,但学校规模并不大,学生只有一万多人;还有一个校区在纽约城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是美国第十大图书馆。虽然它的学生数不如北京大学多,但到馆人次要超过我们(我们只有他们的一半)。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员很多,有400个馆员,还有500个学生助理。5.1 图书馆体系变化

康奈尔大学的图书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一是从院系分馆理念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群(Library Cluster)转变。图书馆数量由原来的20个整合为16个。二是实体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转变。在图书馆整合的过程中,有的就从实体馆变成了虚拟馆,也即网上图书馆。例如2010年初和2011年的7月,物理图书馆、工程图书馆分别转变成虚拟图书馆。

在它的图书馆架构中,有负责传统业务的,如技术支持、基础业务、特藏、行政管理等。也有从事新兴服务的(至少在我们看来还是比较新的),如教学科研支撑服务和数字化学术服务。图书馆机构设置给我们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专门的校友办公室,即由图书馆出面联络校友,给图书馆捐款捐书。馆长告诉我,她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走访校友和拉赞助。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个研究与评估的专门部门,负责对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图书馆运行等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图书馆制定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在基础业务方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包括采访和资源共享服务、编目与元数据服务、传递与元数据管理等。馆际互借服务负责向直接借阅联盟以及其他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进行文献传递。美国8所常春藤学校建立了一个直接借阅联盟,任何一个学校的读者都可以向其他学校免费直接借书,而且在网上借阅后负责传递到读者指定的地址;还书时只要还到他所在的图书馆就可以(哈佛大学图书馆从今年开始也加入了直接借阅联盟)。在教学科研拓展和学习支撑服务方面,按照学科或专题领域提供支撑服务。这项服务涉及图书馆体系内的所有分馆,是图书馆面向公众的代表,其业务协调由图书馆公共服务执行委员会及其下属的若干分委员会负责。在数字化学术和保存服务方面,其数字化学术服务包括知识产权咨询、学术交流新模式的咨询、网页社交、开放获取等等;另外还有专门的文献保存与维护服务,负责文献的物理修补、格式转换、远程存储等业务。

图书馆设有很多委员会,部门概念比较模糊。委员会分成5个方面,分别有一个副馆长负责,但具体事务由委员会来落实。其中有Access Service Committee(访问服务委员会), Instruction Committee(指导委员会), Public Services/Public Computing Advisory Committee(公共服务和公共计算咨询委员会), Reference and Outreach Committee(参考与拓展委员会)以及Web Development Group(Web开发组)。它们都是跨部门的委员会。图书馆的Collection Development(文献资源建设部门)负责人被称为Coordinator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东亚图书馆馆馆长是Curator;有主管教学研究与拓展服务的副馆长(Associate University Librarian for Teaching Research, Outreach and Learning Services),也有教学科研支持服务主任或称副馆长(Director of Research & Learning Services);它还有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r,知识产权官员。

从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书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图书馆部门的模式已经淡出,更多的是从读者服务角度来设置,以团队或者任务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5.2 用户服务精细化

(1)舒适的学习研讨空间。学习研讨空间的桌椅有排排坐的,有围桌坐的。个人研讨空间可以预约,先来先得,可借4小时,预约之后直接到借书处拿钥匙。研讨空间内张贴着清晰的借阅规则。研究生也有专门的区域,预约之后可以借一学期。当他不在的时候,别人也可以使用。在一个自习室内,我们看到它的桌椅摆放非常随意,而且带有轮子,可以随意调整。

(2)便捷的服务。图书馆内提供各种自助打印、复印、扫描设备,除了图书外很多东西都可以借阅,包括笔记本甚至自行车。在图书馆主页上,我们看到在其主要的图书馆Olin Library内有两个笔记本(Laptops)可以借,Uris图书馆内有6个可借。笔记本提供网上预约,预约好之后可以直接去取。

(3)浓厚的文化氛围。图书馆有专门的区域举行展览和粘贴海报,还经常举行书林漫谈活动(Chats in the Stacks),即邀请出了新书的教员、作者来书架区域演讲,可以谈谈他写书的原因和经过,主要含有什么内容等等。图书馆再将演讲视频或音频放在网站上提供给更多人使用。

5.3 全方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支撑服务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对教学科研有着强大的支撑,通过合理的馆藏建设、合作关系和互借协议,用户能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资源。图书馆有学科专家,网上都有他们的照片及其所负责的学科。

图书馆的服务也是分层次的,有支持教学的,有支持科研的,有支持数字化出版的,还有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对于课程的支持令人印象深刻。学校利用BlackBoard平台作为教学支持,但图书馆几乎为每一门课程都作了指南,即把课程相关资源及学生学这门课所要看的资料、要做的准备,都放在网上与课程链接在一起。比如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指南,从BlackBoard中就可以直接链接。图书馆馆员为课程编制的指南也会列在个人主页上。

图书馆还对教学研究提供信息跟踪服务,即根据教学、教授的要求,为教师提供数据库检索、数据管理规划、数字化出版、追踪新趋势等方面的咨询。图书馆的学术活动、文化交流项目也经常邀请相关教师参加,这样可以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也可随时向相关教师通报已到的新资源和信息。过去强调信息素养,现在又增加了数字素养。图书馆要通过多途径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这方面的最新趋势和信息,比如关于RSS, Facebook, Blog,Twitter, Social Bookmarking等新工具的使用,图书馆都可做相关的介绍和辅导。图书馆还强调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一个例子是,当康奈尔要把本科生图书馆的所有8万多册藏书卖给清华文科图书馆时,图书馆专门召集会议,请教员们一起参与讨论。

5.4 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合作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跟其他机构的合作是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康奈尔大学有16个分馆,分馆之间可以进行正常的馆际文献传递。它和常青藤联盟学校也可以通过物流系统直接借阅。在这之外,如果还有没有解决的文献需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会通过普通的馆际互借,如OCLC的馆际互借,或者馆与馆之间的直接馆际互借去解决。特别要提到的是它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因为两个学校图书馆的缩写都叫CUL(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他们把两个图书馆之间的深度合作称为2CUL(读音与too cool 相同)。例如分地域建设南亚馆藏,合购回溯数据;共同雇佣斯拉夫研究方面的学科馆员(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雇佣了一个斯拉夫研究的学科馆员,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支付一半费用给他)。至于网页的长期保存技术、土耳其文的编目技能等等,都可以共享。他们甚至考虑要拿出两馆各自经费的30%统一使用,并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决定这笔经费的用途和所购资源。

除此以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还做数字化出版。VIVO就是七馆联合起来建立的一个社交型科研联盟网。它不是纯社交网站,而是一个有着若干共同研究兴趣的、专业的社交网络。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还比较关注国际化,和顶尖研究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近几年它的馆长分别访问了北大、农大和人大,跟清华大学也有多年的合作。

除了和图书馆界的合作,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也和Google, Hathi Trust, Microsoft,Amazon这些机构合作。它和Amazon的合作是将独有的、版权已经失效的图书,扫描以后放在Amazon的目录里。任何读者如果想要这本书,都可以支付费用并且重印,因为不需要付版权费。这样一方面使藏书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使图书馆获得部分收入。与谷歌图书(Google Book)的合作是让谷歌帮助扫描图书,这样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免费获得了这些书的数字版本。这些数字版本存放在一个提供云服务、云存储的供应商那里。

5.5 引领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潮流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做了一个数学和统计学领域的在线期刊Project Euclid 的数据库,Internet Archive(互联网档案馆)也是他们发起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用户机构一起支持建立了arXiv.org网站,一个致力于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开放获取系统,目前已得到了11个国家123个机构的承诺,这是一种支持新科研模式的合作。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还联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和出版社联合开发了数字出版管理系统DpubS(Digital Publishing System)。

6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芝加哥大学也是美国最富盛名的私立大学之一,1891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办。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收藏非常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手稿、档案收藏以及地图和航空照片。其特点是服务相对比较集中,没有那么多分馆。

6.1 高密度储存图书馆概况

芝加哥大学的高密度储存图书馆是一个有着椭圆形玻璃穹顶,类似变形版国家大剧院的建筑,新近扩建并开放使用,主要用来存储不太常用的资料,或者说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学习和研究空间而把书移出图书馆的一个举动。这座图书馆和它的藏书使得芝加哥大学成为美国仅有的几个在校园拥有整个科研藏书的大学之一。美国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都把藏书移到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或小城镇,但芝加哥大学在讨论的时候,学校的教职员工不同意搬走,认为还是放在图书馆附近最为方便使用。最后图书馆和学校都采纳了教授们的意见,向地下挖了50至60英尺的藏书空间作为储存图书馆。储存图书馆总造价8000多万美元,目前已容纳藏书350万册;地面上是一个阳光阅览大厅,其玻璃顶经过特殊处理,贴了膜,可以隔热,但又透光。储存图书馆不仅方便了读者,也实现了藏书的高密度和近距离存储。

储存图书馆的地下藏书空间布满了由钢架组成的一个个格子,每个格子放着一个金属的盒子,靠地下滑轨和一个特殊装置来自动将盒子取出。这些盒子在地下50英尺,平常没有光线,因为人用不着下去。地下的墙壁有30英尺厚,并有一个5英尺宽的缓冲空间和密封的衬垫墙,既保证了恒温恒湿,又不会让易碎的书刊出问题。整个储存图书馆的造型、环保和细节设计都力求尽善尽美,也比较节省能源。

6.2 高密度储存图书馆借阅流程

读者在电脑上查询目录选取图书,这个书就会直接提交到工作站。储存图书馆系统根据记录信息定位图书,并由机器自动抓取传送图书盒子;图书盒子通过传送通道由机器自动送达服务柜台;读者再从柜台拿到所需图书。整个流程所需时间为3-5分钟,而规定时间为15分钟。

6.3 文献保护技术和数字化

在这个新扩建的玻璃穹顶下,除了读者空间外,还有一个文献保护中心,主要是对文献进行保护修复和数字化。在文献保护及数字化方面,使用的是非接触式扫描,有些数字化设施读者还可自行使用。在文献修复方面,要使用一些化学药品和试剂,但比较注重环保。在工作空间,我们看到了用于修复纸本书的冷抽气工作台,它具有文献填补、纠正变形、有控制的清洗、湿处理等功能,这实际上是博物馆文物修复时所用的高端设备。还有一个台上型的通风柜,一般是化学实验室所用,能将化学实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抽走,起到隔离、补充新鲜空气、控制风速的功能,具有耐热、耐酸碱腐蚀等特点。

图1 高密度储存图书馆借阅流程

总体来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业务具有以下特色:①文献保护和修复设施设备齐全,工作流程完善、操作规范;②环保措施到位,避免修复人员受到废气侵害;③数字化资源量不大。数字化仅仅是文献保护的手段之一,并不特别强调数字资源积累;④数字化设施读者可自助使用。

6.4 多媒体技术的服务应用

除了文献保护中心,该馆的特藏研究中心

也很有特色。除了对特藏文献进行保管、修复,更重要的是用于展览展示和研究。有一个展厅专门用来在不同的时间展示不同的内容。我们去的时候正在展示前苏联的海报,包括镰刀斧头之类,还有前苏联出版的一些图书。在多媒体交流研讨空间,有大屏幕和专门的控制装置,可以把一些珍贵的藏品拿出来后通过上面的摄像装置拍摄,然后直接投到大屏幕上,由多个人同时进行研讨。

7 结语

参观以后我们感到在数字化进程中,国外大学图书馆除了不断改进外,特别强调的还是服务;当然,管理也要跟上。希望这个介绍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根据报告录音、PPT整理)

ServicesandManagementinChange:ImpressionfromaVisittoAmericanUniversityLibraries

Zhu Qiang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Beijing 100871, China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files and overall impression of Emory University Librar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ibrary from a visit to these libraries. It points out that foreign libraries are oriented to high-density storage space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cop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Their refined reader services, subtle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and support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libraries collabor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document preser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fer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to our librarie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library space; library reform; library service

G259.712

朱 强,男,1955年生,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管理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大学图书馆学报》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建设与管理,发表著、译作60多篇。

猜你喜欢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服务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书写中国留洋科学家传记不应迷恋博士学位
美国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生态化及其启示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与借鉴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