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智贤:献身教育的心理学大师

2011-09-24王春美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儿童

王春美

朱智贤,一位从黄海之滨走出来的世界级心理学大师。他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自强自立,逆境成才。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断追求进步,潜心教研,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为我国心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智贤(1908一1991),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人,教育学、心理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赴厦门集美师范任研究部主任兼教师。1936年赴日本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研究室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选择回国,先后任江苏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中山大学教授。1947年到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1949年3月,应中国共产党之邀,就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组长。同年10月出任出版总署编审局处长,后改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1951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育系、心理系教授,后历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并主持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等。朱智贤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

命运多舛,自强不息

朱智贤1908年出生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赣榆县城。他从小家境贫寒,命运多舛。9岁时慈母去世,12岁时长兄夭折,26岁大学毕业前夕,当地土匪骚扰县城,父亲遭匪徒杀害。但他硬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依靠写作挣的稿费完成学业,并用稿费赡养继母、供养三位弟弟求学。

朱智贤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留在附属小学任教。在附小任教的两年中,他结合教学进行科研,发表了20多篇教学论文,还出版了《小学课程研究》《儿童自治概论》等书。因为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1930年,他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深造。进入大学后,他更加勤奋,发表和出版了多种论文和专著,如《教育研究法》《儿童教养之实际》《小学行政新论》等。在大学四年级课程论的课堂上,任课教授曾把朱智贤的《小学课程研究》列为学习参考书写在黑板上,引起全班哄笑。当教授得知参考书的作者就是班上的学生时,高兴得连称“难得”。

追求光明,矢志不移

1936年,在日本留学的朱智贤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从此便开始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江苏教育学院任教时(1940年),他就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讲授有关课程,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心理意识问题。他也因此成为该校当时最年轻、威信最高的进步教授。在中山大学执教期间,他积极为进步同学秘密集会谋划、提供场所,掩护被营救的学生去香港,以至奋笔疾书,发表《风雨如晦话学潮》的时政论文,谴责国民党当局。他也因此遭学校解聘,后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只身前往香港,在达德学院任教。在这个时期,朱智贤迈出了他政治生命的第一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遗憾的是,不久达德学院就被香港当局查封,他入党的愿望未能实现。

北平和平解放后,朱智贤和其他进步学者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从香港来到北平。先是参观学习,后分配了具体工作。1951年,朱智贤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教学、研究、介绍国外心理学成果等方面的工作。他对心理学充满信心,对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目标充满信心。后参加全国文科教材会议,被指定参与《儿童心理学》的编写工作。

1965年党的生日之际,朱智贤再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很快到了“文革”,这一申请再次搁浅。1979年11月22日,朱智贤71岁,在古稀之年终于光荣入党。他说:“入党只是我重新迈步的一个起点。我现在所要追求的是以垂暮之年为党的事业再立垂暮之功。”入党后的12年,是他83年人生岁月中最充实、最光彩、最辉煌的12年,也是他为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12年:《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家庭教育儿童百科全书》《思维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史》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著作先后出版。1985年,朱智贤一手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创办《心理发展与教育》刊物。1986年,他领衔主编了《心理学大词典》(“七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1989年出版,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潜心科研,呕心育人

朱智贤潜心科研,取得众多成果。他的论著有200余种,其中《儿童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贯彻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外科学成就、联系我国实际、能够体现我国学术水平的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1987年,该书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朱智贤认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走中国化的道路,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研究应立足本国实际,发展出一套真正服务于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系统理论和常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83年,75岁高龄的朱老承担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这一国家级课题,历时7年艰辛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课题成果编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典范。

朱智贤的卓越工作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我国心理学学科的贡献有三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他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基本理论研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搞不可。”因为基本理论研究关系着我国心理学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等大问题,关系着我们的心理学能否具有中国特色、成为真正科学等大问题。他身体力行,写作了一系列价值高、影响广的心理学理论著作,树立了基本理论研究的典范。二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朱智贤是一位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造诣的心理学家。几十年来,他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心理科学研究的指导。尤其可贵的是,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不是被迫的、外在的、口头上的,而是自觉的、内在的、实质上的坚持。他注重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把马克思主义变成自己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也不是僵化的、教条主义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实事求是的坚持,注意根据时间、地点、条件,实事求是地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研究学术问题,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三是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无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学史》,这些巨著对于我国心理学科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填补了学科专业发展的空白。他在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构新学科。如《儿童心理学史》不仅是国内首创,这种横贯中外、涵盖古今的巨著在国外也是少有的;创建新体系。如《思维发展心理学》把思维心理学的元理论与发展心理学统合起来,创建了新的学科体系;引进新理论。他一直反对搞学问时倒向某个国家或学派的“一边倒”的错误倾向,主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运用新方法。他特别重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以横断科学方法论为中介,既要综合改造和运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要不断吸收和采纳新的科学方法,从而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

朱智贤很早就与教育结缘,自大学毕业后便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教书,其后又辗转从教于多个学校。讲台伴随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在这里,他呕心沥血,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心理学、教育学人才。由于为人和蔼谦逊、教学态度认真、做学问严谨求实,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有一句名言:“教师要先会做人,然后才能教好书。”他对待教学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对待学生是充满热心、饱含深情的,他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而且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直到暮年,他仍然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地承担着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他最关心的是学术的梯队建设,他常说“学术梯队是我学术生命的延续”。

1991年3月5日,朱智贤因病在北京逝世。中国心理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加倍努力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为教育、为祖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猜你喜欢

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儿童
“没有用”的心理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跟踪导练(二)5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