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1-09-24刘玉岭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他人以及相关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据调查,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已经形成。这种现象应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工作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师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大力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建议:

1.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列入学校主体工作的议事日程,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制定规范的实施计划,建立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系统。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危机预防体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和环境属于学校潜在课程范畴,它的作用有时比正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还大,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3.切实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重视学生社团建设。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學校应当重视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4.利用网络这个新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不断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将指导性与服务性有机结合起来。

(刘玉岭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