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群英谱

2011-09-20叶青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0期
关键词:同盟会孙中山革命

文/叶青

孙中山(1866-1925):革命先行者

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此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就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6月,创办的黄埔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病在北京病逝。其遗嘱名言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黄兴(1874-1916):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

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

辛亥年武昌起义后,从香港赶往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与清军作战。上海等地光复后到上海,任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于苏州等地讨袁失败,再度东渡日本。1914年赴美国,仍为护国军筹措军饷,积极讨袁。1916年袁死后,回上海。同年10月31日病逝。

宋教仁(1882-1913):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

字遁初,又作钝初,湖南桃源人。他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他对于辛亥革命和革命后的政局、政治思想都具有重要影响。

1904年,与黄兴等创立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任副会长。后赴日本留学,组织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并以其为旗帜统一反清口号、凝聚革命力量。同盟会成立后,他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发表在《民报》上。

之后他转入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注重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法律制度、议会等的潜心研究。翻译了《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各国警察制度》、《俄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等著述。广州起义中的布告、令文,武昌首义军政府起草的《鄂州约法》、法令、文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民国官制和《临时约法》,均主要出自他之手。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不久辞职。8月,主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举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满腔热情地为在中国实现西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而奔走呼号。1913年3月20晚,被袁世凯指使刺客暗杀于沪宁车站,22日因伤势过重逝世。

廖仲恺(1877-1925):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原名恩煦,字仲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

1903年1月赴日本留学,同年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副部长、会计长。1906年,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

辛亥革命后,到广州任广

在AP3综合异常区发现有三条银矿体,规模不大, Ag品位68.35×10-6—159.0×10-6,矿体宽1.0-3.0 m。

东都督府参议兼理财政。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部财政部副部长。1918年在上海参与创办《建设》杂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他任财政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后任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他被囚禁,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1923年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协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兼任国民党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等要职。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坚决维护革命的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同年8月,被国民党右派暗杀。

陈其美(1878-1916):革命首功之臣

字英士,浙江吴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孙中山高度赞扬陈其美是“革命首功之臣”。

1907年徐锡麟、秋瑾被杀害后,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挫折;两广、云南的起义屡屡失败,同盟会内部意见分歧,上层发生严重分裂,光复会又重新自立门户。在这种困境下,陈其美在上海重整旗鼓、打开局面,从空言渐进于实行,“党势为之一振”。

他网罗结交青帮作为羽翼,成为青帮在上海的头领;创办精武武术学校,以霍元甲为总教师;吸收大批江浙资本家加入同盟会,通过他们结交了李平书、朱葆三等社会名流,推动他们赞助革命,从而掌握了商会、商团武装等,使同盟会在上海有了比较扎实的社会基础。他先后办过《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又协助于右任创办著名的《民立报》。宋教仁、谭人凤、杨谱生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委托其为庶务,主持日常工作。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拜把之兄,并将蒋介石荐与孙中山。

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上田纯三郎寓所中将陈其美枪杀。

张静江(1876-1950):“革命圣人”

谱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他以个人智慧和钱财为辛亥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没有他就没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

张静江与“革命”发生联系,源自一次巧遇。1906年,孙中山乘船绕道前往日本,在这艘海轮上遇到了张静江。张静江说,将来如果革命起事需要钱的话,可拍电报给他,并约定暗号,如拍“A”字即是1万元,拍“B”字即两万元,依此类推。孙中山当时并未很在意。1907年,孙中山计划发动反清的镇南关起义,没有经费,忽然想起了张静江。于是按张留下的地址拍了个“A”字的电报,不多时,果真1万元汇到了。此后只要孙中山有电报来,张静江从不回绝。据不完全统计,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达到了110万两白银。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张静江等带头以商人名义捐赠巨款,使临时政府财政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缓解,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感动。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静江高票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7月又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此后张静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29年6月,张静江在杭州主持举办“西湖博览会”、“全运会”,曾轰动一时。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家属前往香港治病。1938年8月赴瑞士暂居,次年前往美国。1950年9月3日在纽约家中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蔡元培(1868-1940):革命翰林公

字鹤卿,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民国元老柳亚子曾在《纪念蔡元培先生》中指出:蔡元培先生一生有三大业绩,第一大业绩就是:从发起中国教育会到创立光复会,并主持同盟会上海分会,替辛亥革命建立了牢固的根基。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是一位极为重要的先驱,他能以翰林之身参加革命,成为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并一生坚持进步,可谓史无其二。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回国后,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章炳麟(1869-1936):有学问的革命家

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学者。鲁迅先生十分推崇他那“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精神,誉之为“后生的楷范”。

他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遭通缉流亡海外。在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结识,立志革命,推翻清朝统治。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替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与蔡元培等联合发起成立“光复会”。

1906年出狱后他再次东渡日本,参加了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09年在日本重组光复会与同盟会决裂。1913年宋教仁案后策动讨伐袁世凯被袁禁锢。晚年在上海以卖文为生,在苏州办国学讲习会。1936年因病去世。

秋瑾(1875-1907):“鉴湖女侠”

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瑾,自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随丈夫寄居北京,目睹国势危急,清廷腐败,立志献身救国事业。曾创作《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与陈撷芬成立共爱会,与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鼓吹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1905年初回国省亲,结识蔡元培、徐锡麟,加入光复会。7月再赴日本。9月加入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安置留日回国学生。次年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继与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皖两地同时举事,被推举为大通学堂督办,往来于沪、杭间,联络沪、浙军队与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7月13日因事泄被捕,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徐宗汉(1877-1944):“辛亥女杰”

原名佩萱,出生于上海,香山北岭村徐氏后代。她的祖上在十九世纪中叶移师上海,在商业领域风生水起,先辈徐荣村曾获世界博览会丝绸一等奖。徐宗汉受民主思想影响,提倡女权,倡办女学。1907年赴南洋襄办华侨学校,并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回国与高剑父等在广州组织同盟会分机关。

1910年2月,担任广州新军起义的联络工作。起义失败后避走香港。1911年春,参与筹划广州黄花岗起义,她与侄儿李应生等在香港摆花街同盟会机关制造炸弹,并率领亲友将枪械弹药秘密运进广州。4月,黄兴率队进攻督署,不幸兵败受伤,徐宗汉为其改装,并护送乘轮逃至香港。经过一场生死患难,徐宗汉与黄兴结为夫妇。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偕徐宗汉离港赴沪,转道去武汉指挥作战。当清军封锁长江,黄兴被困汉阳时,徐宗汉与张竹君用红十字会渡船,冒险护送黄兴自汉阳渡至武昌江岸脱险。

“二次革命”失败后,她随黄兴逃亡日本、欧美,继续从事反袁活动。“五四运动”时,徐宗汉参与领导上海妇女投入爱国运动,并耗尽家产支持学运。之后致力于贫儿教育。1944年3月病逝于重庆。

张竹君(1876-1964):革命中的“南丁格尔”

广东番禺人。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妇女领袖之一,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会员。

张竹君早年信奉基督教,毕业于广州夏葛女医学堂。在柔济医院从医的张竹君以高明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同时还在医室之外附设福音堂一所,每逢周六周日,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除宣扬基督教福音外,常常发表演说,批评时政,鼓吹维新思想。后来影响日益扩大,为教育界和新闻界人士所倾倒。她在广州利用此类活动募集资金,先后创建了神福医院和南福医院二所,各耗资巨万。还创设育贤女中,开广州女学运动之先声。

1904年在上海创建医院数所,并在爱国女校附设“女子手工传习所”,主办“卫生讲习会”等。武昌起义开始后,积极组织“红十字会”,从事战地服务工作,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那时她任南市上海医院院长,联络南市各医院发起组织“中国红十字会”,被推举为会长。参加该会的会员共有123人。这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张竹君的率领下,奔赴武汉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地进行医务工作。不久,又在汉阳设立一个分院,先后救治了伤病员1300多人。随后,又派出第二救伤队开赴镇江,转入南京,救治了1000多人。其中的一切费用开支,全由她负责筹集支付。当时,人们赞她为“女界梁启超”,“中国第一个南丁格尔”。辛亥革命后,她仍回上海继续从事医务工作,直至去世。

猜你喜欢

同盟会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中国的出行革命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