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谣诗词话东征

2011-09-17■孟

党史文苑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东征阎锡山抗日

■孟 素

歌谣诗词话东征

■孟 素

为了从发展中巩固陕北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和发展抗日运动,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于1936年2月20日突破敌人黄河封锁线,进入三晋大地,转战山西历时70多天,5月5日挥师西渡,顺利地结束了东征战役。在此期间和之后,关于此次伟大战略行动的歌谣和诗词应运而生,意义非凡。

(一)

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部,从瓦窑堡出发,开始了东征。经过三天紧张的行军,于28日到达延长县城。在这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具体确定了东征的路线,布置了兵力。参加东征的红军有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等部队。2月初,旧历年刚过,毛泽东带领东征军总部机关,从延长县城出发,向清涧方向前进。当部队走进一个小山沟休息时,毛泽东给随行秘书、机要人员、警卫班和电台工作人员讲了话。他说,今天我向你们讲两件事:第一,是要注意保密;第二,你们大家要搞好群众关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多了解群众情况,多向群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月6日,抗日先锋军总部机关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当晚一场大雪,推迟了渡河时间。毛泽东在黄河边散步,眺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即景生情,写下了 《沁园春·雪》这首光辉诗篇。

沁园春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 “原”指秦晋高原。末三句 “是讲无产阶级”。这首词挥洒纵横,雄视千古,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之一。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将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引起山城轰动,全国震撼。

2月17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 《东征宣言》,进一步阐明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这里,毛泽东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军东渡黄河。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人困马乏,武器低劣,人地生疏,人员又少,与当地坚持斗争的陕北红军加在一起总共不过13000余人。与红军相比,阎锡山军队不仅占有天时地利之便,而且人数众多,仅布防于黄河沿岸的军队就多达十几个旅,更何况以逸待劳。在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红军却能够顺利突破阎军重兵防守的黄河天险,给阎军以沉重打击,这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红军理想信念教育和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而重视利用歌谣的编撰、传唱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生动活泼的体现。还在东征开始前,毛泽东就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要求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抓紧抓好。东征部队的政治工作人员根据指战员的特点,认真及时地编了一首东征歌谣,迅速在部队中推广传唱:

我唱歌来东征歌,红军已经过黄河。

黄河东岸山西省,打了山西打日本。

这首歌谣指出了红军的任务和东征的目的。广大指战员目的明确,士气高涨,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调动起来了,使广大指战员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聂荣臻等率领的红一军团来到清涧县后,立即派遣红二师第五团团长张振山负责组建渡河突击队。突击队由24名队员组成,一律陕北农民打扮。2月22日,乘着夜色,在连长曾国华率领下,在绥德县沟口登上两只小船,冒着枪林弹雨,迅速突过河去。接着张振山率领第二梯队赶过河去,经过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反扑,后续部队陆续过河。23日拂晓前攻占了中阳县的三交镇,全歼守敌1个营。

沟口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生动形象描述当时情景的歌谣:

正月二十八,红军结疙瘩,

沟口过的河,坪上往上爬。

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为右翼。20日9时,先遣部队在清涧县河口乘上5只小船,经过激战渡过黄河。21日,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红十五军团在20里长的黄河面上,全部抢渡完毕,进占了义牒镇。义牒守敌逃往石楼,又被红十五军团包围。阎锡山急忙调兵增援,企图解石楼之危。然而,其援军被歼灭1个营于蓬门。

坐落于山西省交口县大麦郊镇的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2月22日,毛泽东在河口渡河到辛关,第二天到达义牒镇。

尽管阎锡山在黄河沿岸布置了重兵防守,并修建了各式碉堡1000余座,各碉堡之间还配置了大炮、重机枪等重武器,尽管阎锡山自夸黄河防线是摧不垮的铜墙铁壁,但在红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仅仅一夜之间,阎锡山苦心经营数月之久的黄河防线就崩溃了。一时间,红军机智英勇的形象被人民群众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还专门作了一首 《挡不住》的民谣来抒发畅快的心情:

满地是碉群,挡不住红军,

阎罗王快走,日本鬼快滚。

这更加鼓舞了红军夺取更大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而阎军的士气更趋低落,军心更趋动摇,阎军河防部队“将无战心、兵无斗志”,陷入一片混乱的状态。据驻守三交镇一带的阎军第七十一师师长杨耀芳后来回忆,红军突破阎军防线后,前仆后继,锐不可当,守兵无法抵抗,河防碉堡封锁线遂被突破,所有守兵,大部分被击毙,残部向后溃退。

当时,山西人民处在阎锡山的统治下,终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地主豪绅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群众对之恨之入骨,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摆脱苦难。红军进入山西后即把民族革命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起来,领导群众开展了打土豪、斗恶霸的斗争。1936年2月下旬,红军突破黄河天险,歼敌一部,随即来到交口县,先后在水头镇、张家岭等地发动群众斗倒了地主,分得了田地。穷苦农民扬眉吐气,喜上眉梢。红军政治部当时乘势编了一首歌谣来扩大宣传和影响——

水头有个苟照安,买卖田地闹得欢。

见了穷人不眨眼,苦害百姓太凶残。

自从来了共产党,穷人造了他的反。

水头打倒苟照安,张家岭斗王怀安。

分财分物真够忙,分了粮食一百石。

衷心感谢共产党,穷人个个笑开颜。

这首歌谣在群众中流传很广。不久,交口县的其他村庄也模仿水头镇和张家岭的群众开展了斗地主、分田地的斗争。据 《救国时报》载,红军东渡后, “没收大富户、大地主的财产。大富户、大地主如欢迎红军,不没收他们的土地财产,可由他们自动认捐”。

可见,歌谣客观地反映了事实真相,没有丝毫虚张声势和夸大其词的痕迹。胜利的歌谣在红军中广泛流传,战士们听着它一面行军一面作战,疲劳、困难和饥饿一扫而尽。歌谣也通过群众传到了阎军士兵中,他们从中听出了群众的喜怒和人心的向背,看到了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许多人开始犹豫和动摇,最后弃暗投明。

(二)

东征红军在山西除了和阎锡山的军队作战以外,继续有效地发挥政治优势,做了大量的宣传抗日和发动群众的工作。红军所到之处,政工人员以至指挥员常常深入到群众中召开群众大会,写标语、演戏和张贴布告,使抗日深入民心。同时,也在不少地方建立党组织和区、乡政府,组织农民协会。群众发动起来后,就进行扩大红军的工作,或组织游击队在当地进行斗争。各支部队扩大红军的总数达到近万人。时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领导开展政治工作时也写过一些布告以及歌词等,最具代表性的是1936年3月,红军东征到晋西石楼县城后,诗人无法抑制胜利的喜悦心情,激情满怀,挥笔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红军东征歌》:

密云遮星光,石山乱纵横。

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

摩拳擦掌志气高,我们的铁红军。

猛虎扑羊群,冲锋向前进。

山西省永和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内建有毛泽东塑像

但见那阎军连跑又打滚。

猛部随猛追,追到石楼城。

土皇帝阎锡山,太原坐得稳。

传来了警报胆颤又心惊。

沿河堡垒一扫平,骇掉汉奸魂。

红旗山西飘,同胞齐欢迎。

“华北国”阴谋,受了当头棍。

抗日讨逆大家来,工农商学兵。

身为宣传部长,陆定一在戎马倥偬中提笔写诗,以诗歌为战斗武器,不仅鼓励红军战士英勇作战,而且还真实地记载了光辉的革命历程。它像一幅革命的画卷,逼真地勾勒出工农红军东征时势如破竹的雄姿。这首豪迈铿锵而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民谣 《红军东征歌》始终传唱于东征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东征红军前进的步伐。这首歌词堪称红军东征的史诗,字里行间回荡着红军东征节节胜利的步履声,它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红军东渡黄河,宣告了土皇帝阎锡山妄图阻挠红军抗日东征的阴谋彻底破产。早在1935年冬,中国共产党就同阎锡山进行交涉,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开赴抗日前线,遭到拒绝。阎锡山更加利用黄河天险筑起了连绵不断的碉堡线,企图阻挡红军抗日。红军东渡黄河后,迅速包围了石楼和文水等县城,直接威胁到太原的存亡,这时的阎锡山被红军的节节胜利吓得惊慌失措,如坐针毡。山西人民重见光明,激发出巨大的抗日热情。红军东征的伟大胜利,使敌人妄图建立 “华北国”的美梦化为泡影,从此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3月,红一军团到达临汾地区后,军团政治部对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以我党我军爱国爱民的实际行动,揭穿了阎锡山的欺骗宣传,同时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育感化了许多爱国人士,使他们懂得了红军的性质,认识到只有抗日救国才是摆脱苦难的唯一出路。在进行政治宣传中,红一军团就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歌谣的形式,他们在布告中以通俗感人的语气写道:

照得本军东征,志在救国救民。

铲除卖国汉奸,驱除倭寇日本。

建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

红军东征期间,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即“晋西会议”会址之一山西省石楼县四江村

……

这个布告在当地影响很大,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它明确地告诉人民群众,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中日战争必将不可避免。每个正直爱国的中国人都应团结起来,“铲除卖国汉奸,驱除倭寇日本”,担当起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当时,山西军阀阎锡山正在利用人民不了解红军、不了解共产党的状况搞所谓 “军事防共” “政治防共”和 “民众防共”等花招,使许多群众的心中产生了畏惧红军的心理。群众疏远红军、躲避红军和冷落红军的情况时有发生。红军的布告和在当地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拨开了人们心头的疑云,宣告了阎锡山欺骗宣传的破产,人们对红军的态度为之扭转。

毛泽东率中路军在石楼、永和、隰县、孝义一带山区 (属于晋西地区),与阎军孙楚、杨效欧等部20个团兜开了圈子。同时,右路军在汾河两岸、吕梁山南端纵横驰骋,困平阳,占侯马,克襄陵、吉县两城;左路军在汾阳、文水、交城、娄烦、静乐一线游刃有余,前锋直指太原南晋祠圩。3月17日,毛泽东冒雪经城北沟、温泉庙、西岐沟、桃红坡等地,到达灵石县双池镇附近的西庄村 (现属交口县)。

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每到一处都为老百姓着想。红军在双池镇的时候,发动群众打开了当地的万兴当铺,凡穷人的东西一律物归原主,把地主有钱人的东西一律没收分给老百姓。接着,红军又打开了多年控制食盐的石咀会福庆长杂货铺盐库,把食盐分给老百姓,解决了穷人长期吃不上盐的问题。老百姓奔走相告,百里之外的穷人都跋山涉水前来取盐。当时,红军到达了双池镇西庄村。西庄世代缺水,吃水困难到要去十几公里外的村子去挑。毛泽东得知此情况后,指示部队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找到水源。总部立即派出几个小分队四处找水,在村东头找到了一股小泉,战士们顺着小泉向下挖,终于挖出了一眼泉井,解决了群众祖祖辈辈饮水难的问题。战士们挑着水桶,挨门逐户地给群众送水,年过花甲的老人们翘起大拇指,连声称道: “真是神兵!”当地老百姓感激地称这股泉水为“幸福泉”,西庄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从此,这里传唱起这样一首歌谣:

吃水不忘挖井人,恩人就是毛泽东;

红军东征渡河浮雕

跟着红军闹革命,全国奋起打日本。

红军渡河东征在山西的70多天间,所到之处,召开群众大会和座谈会,并组织说书、唱戏等文艺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揭露蒋、阎互相勾结,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号召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红军所住过的地方,到处是 “打倒蒋介石,赶走日本军” “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 “工农商学兵起来打日本”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在红军居住较久的地方,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设有政府主席、委员和武装、肃反、粮食、财政、土地等部门。毛泽民在中阳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宣传抗日救国,同时还组织了农民协会和抗日救国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对于破坏 “扩红”、筹款等工作的坏人,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对罪大恶极的,报请红军保卫局批准就地惩处,以平民愤。根据毛泽东关于扩大红军的指示精神,东征红军还组织了 “扩红”工作组。在深入群众、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各部队设立了参加红军报名处,由地方政府协助,很快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父送子、妻送夫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许多青年学生离开学校,毅然报名当了红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扩红”运动,东征红军扩充新兵7000多人。期间,3月19日与敌激战后,周士第等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宿于孝义镇、冀村、杏花村一带。他听当地百姓说,杏花村盛产美酒,唐代诗人杜牧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此,他触景生情、灵感顿涌,即兴步杜诗原韵作 《参加红军》一诗:

参加红军人纷纷,倭寇国贼惊失魂。

抗日先锋处处有,革命同盟遍乡村。

在 “扩红”的同时,东征红军帮助地方政府组织游击队,与红军协同作战,有力地支持了东征战役。红军回师西渡时,不少游击队跟随红军到了陕北。

东征前,反动派诬蔑红军 “杀人如割草,穷富都糟糕”,因而使山西群众害怕红军。红军渡河后,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实际行动粉碎了敌人的反动宣传。群众热烈拥护党的土地改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穷苦百姓情不自禁编出了这样的民谣来纵情讴歌:

红军是穷人的知心人,斗了地主和豪绅,

分了土地和财产,穷苦百姓大翻身。

(三)

正当东征红军在山西高举抗日义旗、披荆斩棘之时,华北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蒋介石同阎锡山和日本武官今井武夫共商 “剿共”对策。蒋介石调集中央军10个师进入山西增援阎锡山,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根据地。宋哲元在冀、晋两省交界地加强防备,日军对华北也蠢蠢欲动。

同时,张学良、杨虎城、阎锡山和国民党中央的代表,又在同中共代表秘密接触。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张学良、杨虎城的谈判取得了积极成果。张学良建议中共把 “反蒋抗日”的方针改为 “逼蒋抗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致电张闻天,指出: “我们的基本口号不是讨蒋令,而是抗日令。”阎锡山看出蒋介石进军山西是引狼入室,便密电中共中央,请红军撤回陕北,好让中央军也离开山西。

4月下旬,毛泽东和彭德怀率总部机关到达永和县赵家沟村和桑壁镇一带红一军团军团部所在地,连日召开军事会议。在分析了形势的变化后,毛泽东做出了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为避免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保存国防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毛泽东决定把 “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4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创立全国各党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提出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6项共同行动纲领。28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致电各路红军将领,指出,阎锡山、蒋介石有51个团,取堡垒主义向我推进,蒋介石又强令张学良、杨虎城向我陕北后方进攻,因此,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红军西渡后,华北各省依然是实现对日作战的战略进攻方向,我们再一次进入山西作战的机会是会有的。就此做出回师西渡的决策。各路东征红军开始在绵绵春雨中陆续收缩西移。5月1日,毛泽东率总部人员到达永和县阁底乡的关帝庙中,指挥各路红军从清水关、永和关、铁罗关、辛关渡等地渡河回师。

5月2日,毛泽东从于家咀渡口回到陕北。

与红军出师东征一样,又有一首歌谣伴随东征大军西渡——

救国救民行东征,渡过黄河功告成。

倭寇日夜胆悬吊,国贼时刻心恐惊。

山西群众热情接,全国人民狂欢声。

青年学生投下笔,工人农民来请缨。

消灭敌人七个团,本身扩大八千兵。

革命同志呼胜利,英勇红军显威名。

为虎作伥是蒋阎,带兵阻拦叫陈诚。

发展巩固根据地,团结抗战又回旌。

这首歌谣以确凿的数字总结出红军东征的辉煌战果,证明党中央关于东征抗日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团结抗战又回旌”则表明了我党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诚意,同样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萧向荣 (1910—1976),广东梅县人。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萧向荣于1936年也曾极富感慨地写出一首 《红军东征诗·集结》,留下了关于红军东征和挥师西渡的战略行动的一些珍贵细节——

红旗高举映飘飘,杀敌歌声入九霄。

欲问赤麾何所指,东征抗日斩龟蛟。

大军日日向东行,直指黄河问渡津。

为避敌机免暴露,黄昏奔路月轮亲。

没路经过尽苏区,柴米油盐有应支。

打扫房庭烧热炕,问寒问暖抚戎衣。

北上红军阳月来,新正又向渡头开。

雄师抗日扶民愿,还我河山扫劫灰。

萧华 (1916—1985),江西兴国人。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儒将之风,诗作多存,流畅且厚重。1965年5月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为纪念红军长征30年而作》(后来成为 《长征组歌》的歌词),是其代表作,深为全国人民喜爱,几十年来广为流传。1976年2月,适逢红军东征胜利40周年,萧华回忆往事,心潮澎湃,动情地写下了《黄河凯歌(五首)》——

一、突破黄河防线

浪涛涛,夜沉沉。封锁线,碉堡群。

日寇侵略灾难深,毛主席挥师去东征。

飞舟破冰斩急浪,天堑河防一扫平。

冲锋陷阵向前进,猛攻三交石楼城,

炮火连天除旧岁,黄河欢腾迎新春。

二、奋战吕梁山

山峥嵘,沟纵横。烽烟滚,大战临。

红军飞渡敌魂丧,调兵遣将援吕梁。

抗日健儿勇无比,关上敌兵全落网,

雪压大麦千嶂白,晋敌九团遭重创。

缴获辎重如山积,雄师军威震四方。

三、占领同蒲路

东风吹,万象新。红太阳,照征程。

雄师进逼太原市,军阀阎贼胆颤惊。

晋南晋北齐告捷,气壮山河大军行。

红旗飘扬同蒲路,箪食壶浆夹道迎。

青年踊跃争入伍,抗日军民结长城。

四、回师

蒋重兵,压晋境。军民怒,愤填膺。

蒋阎卖国擅内战,增兵阻我抗日程。

再呼停战驱敌寇,红军暂回陕甘宁。

急流险浪有砥柱,英勇反击立功勋。

战士高歌凯旋渡,统帅欣然伴殿军。

五、欢庆胜利

人如海,旗如林。歌载道,花满径。

红军东征凯旋归,边区人民齐欢庆。

周副主席多操劳,远道赶来迎亲人。

白山黑水盼陕北,民族英雄铁红军。

八一宣言晓天下,抗日狂飙扫烟云。

这首 《黄河凯歌》,言简意赅且生动活泼形象地展现了一部历史的长卷。

红军将士创作的这些歌谣诗词,记述了东征红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纵横驰骋于山西大地上奋勇杀敌、组织动员群众和播洒革命种子的辉煌业绩,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东征阎锡山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爷爷的抗日
LG东征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
彻底摧毁阎锡山反动统治的一仗——忆徐向前同志指挥的太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