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9-06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康复科社区卫生残疾人

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

根据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到2015年,我国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但是目前只有10%的残疾人或16.7%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大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康复服务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社区康复是康复服务的重要形式,具有受益面广、方便、经济、可及的特点,发展社区康复有利于解决康复需求的缺口[1-3]。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社区康复现状,发现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范围内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新疆27家、山东13家、内蒙9家、黑龙江8家、天津7家、上海5家、广西5家、山西4家、河南3家、云南3家、辽宁2家、河北1家、北京1家、四川1家、重庆1家、海南1家和浙江1家。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通过专家咨询、查阅文献,形成社区康复状况调查表初稿,并开展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2)现场调查:由研究者直接发放调查表,并向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内容和填写要求。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开展社区康复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和控制,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开展社区康复情况 在受调查的92家社区机构中,只有39家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占42.4%;有56.0%的机构没有设置独立的康复科;28.9%的机构没有设置理疗科。见表1。

表1 社区康复科和理疗科的设置情况[n(%)]Table1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nd TCM physiotherapy

2.2 康复科人员构成情况 被调查机构康复科人员数平均为3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人数最多为13人,人数最少为0人。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48.12%。学历以大专以上为主,占76.15%。从事康复工作人员以中医和针灸推拿专业最多,占35.98%和33.47%,其次为护理和临床专业,占20.5%,康复专业仅占10.04%。见表2。

表2 社区机构康复人员情况Table2 Condition of the personnel constitution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2.3 开展康复工作情况 康复科门诊量较小,平均每月门诊量为54人次,有25家被调查机构门诊量为0。已开展现代康复工作的机构数较少,其中9家开展了上门康复训练,20家机构开展了门诊康复工作,18家机构开展了病房康复工作。从康复服务量看,所有机构康复服务量都不大,其中服务人次较多的为病房康复,平均每月51人次;门诊康复和上门康复服务量较小,平均每月分别为3人次和1人次。

2.4 康复科业务收入 被调查机构康复科收入普遍不高,79家被调查机构康复科收入为0,有13家机构康复科有一定业务收入,平均每月为9 234元,其中骨关节疾病康复收入平均为2 194元,脑血管疾病康复收入平均每月4 743元。

2.5 康复用区域情况 多数被调查机构没有单独的康复用房,只有30家设置康复区域,其中康复面积中位数为40平方米。有2家被调查机构康复面积最大,为500平方米。

2.6 社区康复设备拥有情况 被调查机构拥有康复设备数量不多,种类不全。社区卫生机构拥有较多是颈腰牵引床、远红外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和轮椅,拥有率分别为38.04%、36.96%、35.87%、30.43%。矫姿镜、组合阶梯和巴斯球拥有率最低,分别是9.78%、9.78%和6.52%(具体见表3)。

2.7 社区康复其他情况 被调查机构中只有少数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康复健康档案,建档率为21.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康复人员参加康复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年中只有25.0%的人员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人员中平均一年有2次有关康复的培训。只有3.3%的被调查机构参与或进行过社区康复的科研。22.8%的被调查机构建立了康复的转介机制。

表3 社区康复设备拥有情况Table3 The situation of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in communities

2.8 康复工作的问题 对社区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目前社区康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社区康复人员,现有康复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对社区康复重视不够,部分地区社区康复费用尚未纳入医保。三是缺乏开展社区康复的硬件,如场地、设备。四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康复认知度不够,对早期康复的意识差,难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3 讨论

3.1 社区康复发展未受重视,缺乏政策和硬件 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之一,其发展滞后于其他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康复需求。本调查发现5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设立康复科,而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开展社区康复的人力、设备和场地等硬件[4]。有些地方管理部门对社区康复未有足够的重视,社区康复的服务内容并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内,进一步制约了社区康复的发展[4-6]。发展社区康复首先应加大对社区康复资金的投入,保证具备开展社区康复的硬件环境。社区康复卫生医疗费用远远低于大医院机构式康复费用,并具有受益面广、方便、可及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医保政策的引导,将康复期患者合理分流至社区将有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加强社区康复健康教育 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康复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疾病的早期康复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社区康复患者往往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患者家属对长期的社区康复锻炼缺乏认同,或不信任社区卫生机构,使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在社区康复训练[7]。由于社区康复缺乏对外宣传和健康宣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据此应加强社区康复的宣传力度,可利用助残日为社区居民进行康复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提高社区康复认同度。

3.3 社区康复加强内涵建设 本调查发现在已开展社区康复的机构中康复工作缺乏内涵,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学历低,康复人才匮乏,很多由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兼任,缺乏岗位培训,服务质量不高[8-9]。尚未形成高素质的康复人才梯队。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缺乏技术规范。未与上级医疗机构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未与残联、居委会建立动态的合作。发展社区康复必须重视内涵建设。首先着重康复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吸收从正规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的新生力量,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其次,制定社区康复人员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规范其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再次,提高康复工作痕迹性管理,规范社区康复的健康档案、医疗文书的书写。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机制。

1 胡海鹰.社区康复的现状及机遇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441.

2 张金声,李和兴,田园,等.北京德胜社区残疾人现状与康复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611-1613.

3 赵林.社区持证残疾人康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8(15):790-791.

4 杨柱,夏帮金.合肥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医学,2009,12(30):1401-1402.

5 潘翠环,林昔和,罗爱华,等.广州市社区康复发展现状的调查[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36):46-49.

6 屈云,盛敏.地震后四川农村社区中康复现状的问卷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9(15):887-888.

7 李晶华,邱红,冯晓黎,等.吉林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11(21):21-22.

8 贾明艳.康复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528.

9 魏步良,戴佳慧,陈刚,等.闸北区残疾人社区康复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769.

猜你喜欢

康复科社区卫生残疾人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我骄傲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更正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