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性

2011-09-05罗艳球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意境

罗艳球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灿烂星辰,是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过后的人文精华,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在人格养成、情操陶冶、民族精神养育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直探人性本源,轻便吸取人生的智慧。但中华经典语言文字的高度浓缩和精练也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加之部分教师在诵读指导中不注重方法,一味让学生盲目地背诵诗文,但由于不理解诗文的大意,不能体会诗文的意境,因而所积累的东西也没能发挥其作用,经典诵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死记硬背、盲目背诵的现象,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性,我注重学科融合,倡导经典诵读“四结合”,使生涩难懂的中华经典变得丰富、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诵读的效率。

一、经典诵读与书画相结合。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现象,到了唐代,三者达到了后人无可企及的高度,并且彼此互相渗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典诗文,我也将诗、书、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描写景物的诗歌,我更喜欢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多学科融合,将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融为一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效果非常显著。如教学《绝句》时,我让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后,让他们找找看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用了哪几个表明颜色的词语,再动手把诗中描写的景象画一画。对于这种在语文课中渗透美术环节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我还经常让学生通过看挂图、插图解诗文内容,如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时,有学生就发现了课文插图中的错误:图上的月亮竟然是圆的!这与诗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明显有悖。我表扬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帮助编者修改课本插图,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另外,我还常常举行“给诗配画”或“看画吟诗”等比赛,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写字训练课上,我把经典名句作为写字训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练习写字的同时,加深了经典诗文的记忆,可谓一举两得。

二、经典诵读与音乐相结合。古诗文语言凝练,形象生动,诗人往往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语言上千锤百炼,,使古诗文具有文学语言的音韵美。尤其是隋唐以后的诗词,非常注重语言的韵律,讲究押韵、平仄、对仗,词与词的组合体现了音韵美、音乐美,诵读起来音调铿锵,声韵和谐, 琅琅上口,具有很强的美感。我时常利用音乐配以吟唱和舞蹈把诵经活动变得灵动、美妙、高雅。诵读时,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他们吟诵诗文时摇头晃脑、声情并茂,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真的别有一番风味。有时我还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特点配上优美的民乐,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古诗文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另外,还借助刘三姐故乡的有利因素,让学生用刘三姐山歌的调子把古诗给唱一唱,或者配上优美的乐曲编排舞蹈,通过歌舞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领悟中华经典蕴涵着的思想精髓。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的文艺汇演活动就是把经典诵读和音乐巧妙结合起来,整台节目令观众觉得耳目一新。

三、经典诵读与表演相结合。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悠久,光辉灿烂。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无不体现中华经典诗文的典范和精神,无不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唐诗虽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练的诗句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宋词句式潇洒,句句经典,往往是一首词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或是一片独到的意境,或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老子》每一篇经典诗文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在诵读活动中,我常常以经典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为能够通过舞台(教室、讲台等)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进一步了解经典诗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教育。

四、诵读经典与习作相结合。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在诵读活动中如果只重视诵读、只注重积累,还是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写作技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又给别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印象。首先,在指导学生体验诗人对词语的锤炼,如教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业:这首诗描写了朋友离别时的悲伤、凄凉,你能否把“无”换成另外一个字,让诗歌的基调变得高昂一些?学生纷纷把“无”改成“逢”、“见”“遇”“有”“想”“念”等。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是何等的精准和巧妙;其次是让学生扩写古诗词。再次,我们常常以经典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为能够通过舞台(教室、讲台等)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另外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分类积累古诗词名句,在习作训练时巧妙地让学生运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的作文中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将语文、音乐、美术、表演、习作融合在一起,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通过读、唱、画、演、写等方式吟诵经典,让感受诗文的音韵美,欣赏诗文的旋律美,体会诗文的色彩美,领悟诗文的思想美,感受诗文的文辞美,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的能力,使经典诵读真正具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意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春色满园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一朵花的意境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