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中人的行为性分析

2011-09-05夏军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夏军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化的教育改革使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获得竞争地位及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基础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转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认识对象的主体性。只有充分理解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行为,才能转变各自的传统观念,更好的发挥主体能动性,才能完成以创新精神和人文理念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行为性分析;独立行为;角色行为; 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不但要培养他们创造生活的能力,而且要陶冶他们享受生活的能力。是注重生活经念和体验,回归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有人情味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情的教育,触及灵魂的教育,人生的境况都是最好的教材。故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行为必然是生活中自然发生行为,而不应该是脱离生活,有意识按照某种模式刻画出的行为。对两者各自行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理解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行为具有二元性。首先师生是自然的人,其行为受自我意识支配,是自然生态中独立行为。其次师生是社会上的人,其行为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是社会生态中的角色行为。

在教育的二元性中西方文化特别推崇自我的独立行为,而中国教育却鼓励角色行为,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载体是字典,是电脑,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不再是生活中的人,是融知识、礼仪、道德等于一体的完美角色形象,教师千方百计演好这个角色,然而这种角色形象脱离了生活形象的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其角色形象 的认同产生了怀疑 ,反而离学生太远。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是教师训练的对象,生产的模具。同时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即使有想法也要为了扮演“好学生”这一角色而放弃。他们各自扮演了教育中的两个角色。这种只 重角色教育而忽略对人的自身教育,必然是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自主,重外在的纪律、轻内在的能动性。压抑个性的教育已为中国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只有把老师看成是一个有限的人,在生活着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也有七情六欲,学生才能亲近他 ,与之平等的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对学生也必须看成是一个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老师也才能拉下架子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体念生活,参与对生活的认知和创造。

师生的行为具有二元性同时具有两重性,即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有意识行为是指主动的、有预谋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无意识行为是指下意识的、没有预谋的、潜在的本能行为。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去实现目标。

在有意识行为下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弊病。首先教的过程中必然有明确的目标,有周密的计划,教师为了完成他的教学目标计划,所设计的课程有严格的逻辑性,学生课程以外的问题教师无法给予一一回答,教师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很小,其次学的过程中,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定向的接受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 ,这种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定向思维、机械思维、逻辑思维。

在无意识行为下的“教”与“学”则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安排的课程比较灵活,那么学生便可以把活动课程中经历和体验的形态和形象储存在记忆中,也可以借助这些记忆展开形象思维、扩散思维、创新思维,从而获得的课程目标也是多元化的。

这样“教”与“学”的行为就可以分为四种,即独立无意识、角色无意识、角色有意识和独立有意识。通过对教育过程中人的行为性分析,我们教育的盲点也就显而易见,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对应试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同时又很出色的执行了应试教育的各项政策,这就让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频繁的活跃于有意识的角色行为,压迫了独立性就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提问,更没有创造性。

我这里强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独立的有意识行为而且要注意无意识的独立行为,营造一个创造性所需要的,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即形象思维和扩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生长的土壤、气候、灌溉等环境条件。鼓励学生必须借助形象思维或者逆向思维等去打破常规阻力的障碍,才能产生新的主意。

“自主行为”与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反思、独立性、独特的个性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自不必说。但达到创造性的成功也离不开“直觉行为”,因为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我们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却轻而易举的在梦中解决,最最简单的道理是人在梦中时往往不受制于常规逻辑的束缚。梦幻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打破理智控制的解放思想的机会,这种机会能够让人自由自在的组合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理智控制下绝不可能产生的。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无意识自由思维虽荒诞不经、荒唐可笑,但这些无意识自由思维却可能打破常规给人以创造灵感。

新形式下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明白教育过程中的人的行为性,把捉人的行为与思维的关系,把有组织的课堂教育与灵活的活动课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又保证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方向性。我们的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独立性等方面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式教育成功之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李安编著

[2]素质教育新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武俊平徐英编著

[3]21世纪生存空间西苑出版社杨东平编著

[4]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黄全愈编著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升学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托起教育理想,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警惕高校素质教育陷入功利主义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