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8例结核病变组织抗酸染色结果分析

2011-08-20孙亚欣张志超董美玲赵孟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抗酸结核结核病

孙亚欣,张志超,董美玲,赵孟禹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病理科,吉林 长春 130041;2.吉林省人口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了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1]。尽管目前临床诊断结核的指标多种多样,但是对病变组织进行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染色阳性菌仍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分析108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结核的病例抗酸染色结果,探讨该方法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常规病理诊断为结核的病例108例,对其石蜡切片进行抗酸染色。其中男性52例,年龄17-77岁,女性56例,年龄17-73岁;肺标本52例,颈部淋巴结标本11例,肾脏标本7例,胸膜及胸壁标本7例,乳腺标本3例,耳鼻喉科标本9例,附睾标本3例,输卵管标本3例,膝关节标本2例,其他11例。

1.2 试剂及方法

1.2.1 试剂 抗酸染色试剂盒购于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染色方法 采用萋-纳氏石碳酸复红抗酸杆菌染色(Ziehl-Neelsen acic-fast stain),具体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对照,染色后油镜下观察。

1.3 结果判定抗酸杆菌即结核杆菌呈鲜红色,长约1.3-3.0 μ m 左右,红染,不折光 ,呈稍弯曲的微细杆状物,或为稍弯曲的念珠样细杆状物,与组织切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它细菌及细胞核呈蓝色。

1.4 统计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08例病例中,抗酸杆菌阳性率为39.81%(43/108),男性病例抗酸杆菌阳性率为46.15%(24/52),女性病例抗酸杆菌阳性率为33.33%(19/56),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239 2)。

肺组织是行抗酸染色最多的部位。颈部淋巴结抗酸杆菌检出率最高63.63%(7/11),其次为肺组织检出率44.23%(23/52)。肺组织抗酸杆菌检出率与肾脏42.86%(3/7)、胸膜及胸壁28.57%(2/7)、乳腺33.33%(1/3)、耳鼻喉科标本33.33%(3/9)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表 1)。附睾组织66.67%(2/3)、输卵管、膝关节等标本量少,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表1 108例结核病变组织不同部位抗酸杆菌检出率(%)

3 讨论

结核病在病理形态学上以langhans细胞、类上皮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或有干酪样坏死的结核结节为体征。通过抗酸染色,在病变组织内查找抗酸杆菌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抗酸染色阳性病例经抗结核治疗均有效。本文对病理形态学诊断为结核的108例病例的石蜡切片进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9.81%(43/108),男性病例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46.15%(24/52),女性病例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3.93%(19/56),结核的发病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文献报道[2],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结核病除主要为肺结核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淋巴结结核、泌尿系统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结核患者的人数正逐年增多。在对抗酸染色阳性病例的临床分析中,本文发现结核在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肺组织是行抗酸染色最多的部位,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44.23%(23/52),高于文献报道的36.65%[3]。颈部淋巴结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最高63.63%(7/11),其次为肺组织44.23%(23/52)。因此,建议病理形态学诊断为结核的病人,特别是发生在颈部淋巴结和肺组织的病人检测病变组织抗酸杆菌,尽早明确结核诊断,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尤为重要。另外,肺组织抗酸杆菌检出率与肾脏42.86%(3/7)、胸膜及胸壁28.57%(2/7)、乳腺33.33%(1/3)、耳鼻喉科标本33.33%(3/9)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附睾组织66.67%(2/3)、输卵管、膝关节等标本少,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在对抗酸杆菌观察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在结核性肉芽组织、多核巨细胞及无坏死性的病例中不易找到抗酸杆菌。原因在于结核杆菌呈灶性分布,且类上皮细胞结节形成的过程就是巨噬细胞吞噬与破坏结核杆菌的过程,多数结核杆菌已被消灭,因此抗酸染色结核性肉芽组织中不易找到结核杆菌,与王秀娥[4]的报道一致。其次,在有干酪样坏死组织的病例中,根据坏死区的不同改变,可以找到或找不到抗酸杆菌。第三,即使是同一病例,有的病灶内可以找到大量的抗酸杆菌,有的病灶内抗酸杆菌阴性。

总之,行抗酸染色在病变组织中查找抗酸杆菌简便、快捷、具有特异性,是目前确诊结核病的确切手段。但是其菌检阳性率较低,质量控制对阳性检出率的提高不容忽视。

[1]张建芳,段 艳,苏明权.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点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03):195.

[2]王 刚,杨喜民,余 航.抗酸染色阳性结果的临床提示及流行病学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5):378.

[3]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0-470.

[4]王秀娥,王郑莹,王秀敏.97例结核病变组织中抗酸染色结果的分析报道[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130.

猜你喜欢

抗酸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1~2014年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