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例乳腺增生症妇女的病理学分类及危险程度分级

2011-08-20陈丽芹朱会玲李素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危险度性病变增生症

陈丽芹,朱会玲,方 宏,李素荣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乳腺增生症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及精神因素所引起,好发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一直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其癌变危险性为普通妇女的2-4倍[1]。而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分类类型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是对唐山市300例乳腺增生症妇女的病理学分类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乳腺检查妇女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36岁。

1.2 病理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乳腺触诊初步确定为乳腺增生症,通过钼钯X线及彩超进一步诊断,最后经病理穿刺活检。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组织脱水处理,石蜡包埋切片,普通H.E染色。切片由2名病理医师进行光镜观察作出诊断。根据Dupont和Page[2]定义分为:非增生性病变、不包含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和包含不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另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体征和细胞学改变划分为4个等级[3]:(1)乳腺增生1度:包括”乳疼症”在内,属乳腺增生症的早期,该病变的病理提示,虽然乳腺小叶间的间质无明显的改变,但腺体小叶内导管数量却又明显地增加。(2)乳腺增生2度:属乳腺增生症的中度改变。临床上常可触及明显的结节,部分结节可出现触痛感。结节的病变范围可超过乳房的一个象限,病程较重者可涉及2个以上象限。临床检查所触及的结节或”肿块”不随月经的改变而出现变化。病理检查提示,乳腺小叶内导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小叶与小叶间的间质(结缔组织)增加,其周围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侵润,或出现条索样的增生组织。(3)乳腺增生3度:本期病变又称纤维腺病期。临床可触及坚硬而又分布广泛的结节,结节大小不等,在病程长、病变较重的患者中结节可分布于全部乳房。本期病变的患者较少有乳房疼痛的主诉,乳房内的结节和“肿块”大小不随月经的周期改变而改变。病理检查提示,本病中的纤维组织增生超过了腺体导管的增生,使腺体导管受阻、变形,上皮细胞体积变小。(4)乳腺增生4度:乳腺增生4度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症,系乳腺增生症的重度病变。患者的疼痛症状已不是本病的主要就诊原因。临床检查可触及形态各异的穿珠样或葡萄状结节;有的患者由于先期的结节和“肿块”已经发生融合,因此表现为结节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肿块”的质地硬且病程长。病理检查提示,腺体内导管出现明显的扩张,腺体及导管的上皮组织增生活跃,导管和腺体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囊肿内充满无色、暗蓝色和棕色的液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采用“分布类型检验方法”,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病理诊断类型病例以非增生性病变病例数最高,不同病理分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乳腺增生危险度间病例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乳腺增生危险度1级病例数最多。见表1、表 2。

表1 乳腺增生不同病理分型情况

表2 乳腺增生不同危险度分级情况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本身不能反映和区别组织学的变化,不能区分正常增生和异常增生的界限,没有区别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变化的关系,不利于非癌性病变与癌前病变的区别和评估。事实上乳腺增生症是一个病理诊断,只有病理医生根据病理切片来进行诊断,临床医生在没有病理的支持下,作出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是不慎重的[4]。国际上将此类乳腺增生症命名为“良性乳腺疾病(BBD)”,以与癌性病变相区别。但长期以来由于有关BBD的众多研究都由研究者自行命名各种乳腺病灶,造成名称含糊、定义不精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分类不清晰,导致BBD的分类和分析具有争议性。一直到1985年才由美国病理学家协会在Dupont和Page[2]工作基础上提出了BBD的三大病理学分类:①非增生性病变;②不包含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③包含不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大型研究[2]发现,③、②类病变癌变可能性分别是①类病变的5.3倍和1.9倍,因而引发我们对BBD的重视。该分类反映了不同组织病理结构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对准确评估癌变可能性及对于后期临床管理异常重要。在本研究中,乳腺增生症BBD的病理学分类主要以增生性病变类型为主,说明癌变可能性较低,但病理分型中亦出现了不包含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和包含不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对于此类病理类型,由于其癌变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要对其充分重视,经常进行乳腺体检,并尽量避免对其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的存在。在采用乳腺增生危险度分级中,病理分类主要以乳腺增生危险度1级为主,对于此类患者不必过分紧张,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避免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的存在。本研究中,2、3、4度分级均存在,对于患有2度增生症的患者需首先请有资历的专科医师对自己的乳腺病变作一次认真的全面检查,一旦病变出现新的发展,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患3度或4度增生症的患者,经专科医师检查排除了潜在的早期乳腺癌和隐匿性乳腺癌后,需接受一个或几个疗程的药物治疗,以观察病变部位的“肿块”、“片状肥厚”等体征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消失情况,以免发生早期乳腺癌。

[1]田艳玲,夏宏伟,闰学明.北京市西城区贫困妇女乳腺疾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81.

[2]Dupont WD,Page DL.Risk factors forbreast cancerin women with 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J].N Engl J Med,1985(312):146.

[3]金宗浩.乳腺增生和乳腺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1.

[4]纪光伟.“乳腺增生”能作为外科临床诊断用语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9.

猜你喜欢

危险度性病变增生症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