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德县淤地坝建设成就及发展思路

2011-08-15

山西水利 2011年9期
关键词:淤地坝管护全县

王 鹏

(保德县水利局,山西 保德 036600)

1 概况

保德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是黄河流域225个严重水土流失县的县份之一。全县总面积998 km2,水土流失面积995 km2,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万t/km2。境内沟壑面积678.32 km2,占总面积的68%,沟道总长5 453 km,其中:1 km以上的沟壑密度为5.46 km/km2,1 km以下的沟壑密度为1.93 km/km2,切割深度154 m,最大相对高差830 m。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水土资源,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淤地坝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淤地坝建设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水土流失地区流域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流域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淤地坝333 座,坝控面积 497.76 km2,拦蓄泥沙 4 662.98 t,淤地384.4 hm2,年增产粮食288.3万kg,坝系工程建设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2 主要成效

2.1 稳定和抬高侵蚀点,有效减少入河泥沙

按照我国第三次科学考察报告提出的我国近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力争用15~20年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淤地坝建设可从沟头到沟口布置不同类型的坝体,以有效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控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保德县长度大于1 km的侵蚀沟道有998条,总长1 925.1 km。全县淤地坝工程年拦蓄泥沙497万t,有效遏制了沟底下切,控制了沟头前进,减少了入黄泥沙。

2.2 以坝系工程示范推动淤地坝工程建设

保德县的坝系工程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验,60年代示范推广,70年代掀起高潮,80年代树立样板,90年代示范阶段五个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淤地坝建设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以腰庄流域为示范点的坝系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0年底,腰庄流域共建成淤地坝63座,其中:骨干坝11座,中型淤地坝23座,小型淤地坝29座,坝控总面积46.56 km2,总库容1 198.9万m3,其中拦泥库容738.07 万 m3,滞洪库容 460.83 万 m3,淤地 108.07 hm2。这些工程的建成,为淤地坝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淤地坝工程建设。

2.3 坝系工程建设是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建设沟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是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突破口和重要措施。沟坝地作为基本农田,土地肥沃、旱涝保收,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粮食生产自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2.4 淤地坝建设为山区农林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淤地坝建设可增加坝地、落淤肥田,变荒沟为良田,为山区农林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淤地坝建设既增加了基本农田,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从而使大面积坡耕地得以退耕还林。保德县腰庄流域杨家沟村在村前沟内打淤地坝3座,坝控面积4.46 km2,淤地12 hm2,人均沟坝地达0.06 hm2,仅沟坝地人均产粮450 kg,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退耕面积达到22.4 hm2,坡改梯面积达到26.67 hm2,同时发展经济林6.67 hm2,柠条20 hm2,种草8 hm2。林草面积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养羊数量由原来的50多只发展到350多只。淤地坝建设进一步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使工程措施与农民经济利益有机结合,巩固了淤地坝治理成果。

2.5 淤地坝建设可调节生态系统,减轻旱涝灾害,保障饮水安全

淤地坝建设除可缓洪和拦蓄泥沙外,还可起到一定的涵养水源的作用。保德县腰庄流域杨家沟村淤地坝建成后,在坝地内打井5眼,除解决人畜饮水外,还可浇灌坝地25.33 hm2,干旱年份一般灌溉两次就可达到多产多收的目的。南河沟乡中赵家墕村在村前沟内打淤地坝1座,2010年在沟内打19 m深水井1眼,出水达6 m3/h,可满足全村的人畜饮用水要求。土崖塔乡武家梁村人畜饮水水源井靠打淤地坝抬高水位蓄水,解决了该村和西梁村两村520多口人、1 300多只猪羊和30头大畜的人畜饮水困难。

3 存在问题

3.1 生态工程破坏加剧

保德县是产煤大县,2010年煤炭产量达1274万t,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 13.48亿元,2010年达到44.3亿元,年均增长26.69%,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采煤漏水、弃水,工业废水、废料、弃渣,对全县水资源和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初步统计,全县采煤塌陷面积达580 km2,占总面积的60%,因采煤对已建淤地坝造成严重威胁的达5座,弃渣和非法占用2座,直接经济损失达1 400万元,长期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加之忻保高速公路大量废土弃渣向河道内倾倒,对朱家川流域汛期行洪构成严重威胁。

3.2 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近年来,保德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对淤地坝建设的投资力度,此外,认真学习和推广大宁县淤地坝建设和管理经验,成立了“保德县淤地坝工程管理站”,并根据实际将淤地坝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所建淤地坝进行管护和年度岁修。但因管护经费有限,给管护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与此同时,“谁种植、谁受益、谁治理”的制度实施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户只受益不维护。此外,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人员召集难、形成决议难、筹劳筹款难”问题使淤地坝管护工作困难重重。

3.3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配置不合理

在淤地坝工程建设中,全县坡改梯工程力度较大,2010—2011年坡改梯面积计划达800 hm2,但由于生物措施相对滞后,在配置生物措施时没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和生态自然修复原则,影响了治理效果。

4 发展思路

4.1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坚决制止人类生产活动对淤地坝工程的破坏

淤地坝建设的管理关系到治理成果的巩固和治理效益,因此在淤地坝建设与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决遏制各类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淤地坝工程的破坏,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恢复治理。

4.2 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切实把淤地坝管理落到实处

首先,要把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县域“十二五”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以“生态保德”建设为重点的城乡生态化,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淤地坝管护工作不仅仅是水利部门的职责,县政府应成立淤地坝工程管理领导组,各乡镇应成立相应机构,从上到下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过失问责制,并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其次,要在淤地坝建设与管理上实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同乡、村签订责任状,彻底改变“只受益,不管护”的现状。第三,认真学习和推广大宁县淤地坝管护经验,推行“护坝田”制度和“一人一坝”管护制度,履行好报汛、操作、抢险等职责,保证淤地坝在设计洪水标准内规范操作。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要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按照防汛预案,实施“防、撤、抢”方案,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淤地坝这一富民、利民、惠民的工程发挥其应有效益。

4.3 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水土流失治理离不开生态林、经济林、种草和自然封禁等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今后的治理中,注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配置生物措施时注重适地适树进行树种搭配、实行木材林与经济林互补,在加强生物治理措施的同时注重生态自然修复规律,努力降低生态治理成本和加快生物治理速度,促进生态植被恢复,使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实现宜居、宜业的“生态保德”目标。

猜你喜欢

淤地坝管护全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清水河县淤地坝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从投资和安全角度设计与优化淤地坝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