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1-08-15林润仙

山西水利 2011年9期
关键词:大同市市区采区

林润仙

(大同市南郊区水务局,山西 大同 037001)

大同市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林润仙

(大同市南郊区水务局,山西 大同 037001)

大同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大范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并引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且出水量衰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及对策,以保障未来城市东移发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运行。

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饮水安全;大同市区

1 大同市区未来发展概况

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表明,大同市区发展战略总体东移,由“主城”和“副城”组成,范围为原大同市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和大同县两镇一乡(周士庄镇、倍家造镇、党留庄乡),总面积2357km2。“主城”要开发御东,疏解老城,形成“一轴两城、分开发展”的布局。御河以西地区,重塑古城风貌,加强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和恢复;城西北片区,避免无序开发,逐步置换用地;城西南片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南片区,搬迁工业企业,开展城中村治理改造;御河以东地区,承接古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安排区域性服务职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加强外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园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副城”为口泉区,为以生活居住为主,以生态恢复和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宜居城镇。

2 市区城市饮用水源地布局情况

大同市供排水集团公司担负着向市区供水的任务,主要水源地有城北、城南、城西、口泉高庄、城东、二三十里铺、党留庄,西万庄、马辛庄、供水公司、仝家湾、智家堡、南郊供水处13处水源地。上述水源地中,除二三十里铺水源地位于大同县周士庄镇、党留庄水源地位于大同县党留庄乡外,其余水源地集中在城北采区、城南采区、城西采区和口泉采区。上述四大地下水采区及各水源地供水管路网络分布于御河以西地区。从水源地布局总体看,御河东北地区缺乏水源地。

3 开发利用现状

城北采区位于采凉山山前倾斜平原与御河二级阶地交汇处。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时面积约33km2,至目前城北水源区总面积197km2,区内由市自来水公司开发的白马城水源地、安家小村水源地,以及大同铁路分局、山橡集团等集中开采的自备水源及分散的农业开采井组成一个傍河取水的大型水源地,日开采量13.3万m3,除向同煤集团日供水量4万m3外,主要向城区供水。

城南采区位于市区南部御河河谷阶地处,北临自来水城北水源地。现状城南水源区有市自来水公司五水厂、六水厂,另有二电厂水源地、新建西路开采区、智家堡水源地及南郊扬水站和大同制药厂、化纤厂等自备水源及农业开采的开采井,总面积193.5km2。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河水渗漏转化等,富水性较好,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已有7眼生活水井被迫关闭停用,日开采量10.4万m3。

城西采区位于十里河洪积扇中部、市区西南端的西水磨一带,该水源是大同市开发最早的水源,20世纪90年代初期原10眼井全部报废。现状的十里河水源区由市自来水公司十里河西水磨水源地、同煤集团时庄水源地、南郊水利局开发的马魏辛庄水源地和仝家湾扬水管理处,东华机械厂、柴油机厂、七○研究所、机车厂及地方企业糖厂等自备井开采及零星农业开采井组成一个大型水源地,总面积88.9km2,日开采量 7.9 万 m3。

口泉采区位于口泉河冲洪积扇中部高庄附近,水源控制面积约30km2。1965年凿井开发,受采煤区影响,硫化物、硬度等含量较高,不适宜饮用,主供高庄氮肥厂、同煤煤气公司工业用水,日开采量3.3万m3。

4 存在问题

4.1 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大范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煤电基地建设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同市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已超过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下降。首先在城西水源地形成机车厂—柴油机厂漏斗,继而形成城北水源地为中心的御河铁路大桥漏斗及白马城—古店漏斗和城南漏斗,其后随着漏斗向纵深发展,现已扩展为城北、城南、城西三大漏斗。降落漏斗总面积由1984年的5.51km2扩大到2007年的129.58km2,平均下降1.24m。

4.2 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形成地裂缝

根据监测资料可知,与地下水降落漏斗相呼应,产生了时庄—西韩岭和利群制药厂一带2个地面沉降中心,其中最大累积沉降量124mm,平均沉降速度24.8mm/a;一般累积沉降量40~50mm,平均沉降速率8~10mm/a,大于大同盆地区域性沉降速率3mm/a。地裂缝最早发现于1983年,仅在大同机车厂生活区发现一条长1.3km的地裂缝带,到目前地裂缝分布范围已扩展到城区,在大同机车厂、铁路分局、五里店、马军营、322医院、文化里及凿井队等地已发现11条,总长度达31km。

4.3 水源地相互干扰,出水量衰减

水源地开采区内、外城市生活取水与工农业取水相互争夺,水井互相干扰,削减了城市生活水源地产量,致使水源地开采水量明显减少。如城北水源地在20世纪60年代单井出水量最高可达近1万m3/d,目前单井出水量仅为1500m3/d左右。为保证城市生活及工农业发展,供水单位不得不新建供水工程,掠夺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井深度逐年加深。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补给量不足,工程供水能力逐年衰减。

4.4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市区河流,除淤泥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外,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甘河均呈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过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河道断流正逐步使整个生态系统退化。由于缺水,不得不采取“限农压工保生活”的方针,更难以顾及生态需水,缺水也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形成“缺水—污染—更缺水”的恶性循环局面。

5 保护措施

5.1 科学布局饮用水源地

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在大同这样一个严重缺水地区,随着城市人口及经济中心东移,水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科学布局饮用水源地尤为迫切。目前,现有饮用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御河以西地区,过河输水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为此应在御河以东地区积极寻找新水源,科学布局、合理配置。逐步替代现有不安全水源地,缓解御河以东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同时保障城市东移目标的实现。

5.2 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控,压缩地下水超采量

以控制地下水超采为目标,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和相互调控已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可向市区供水的地表水源赵家窑水库、孤山水库、册田水库、引黄北干线供水工程均与地下水输水管网连通,具备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条件。同时应科学论证各水源地不同年份、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按照优先配置地表水,补充配置地下水的原则,压缩地下水的超采量。从压缩地下水的超采量着手,改善市区地下水水环境状况。

5.3 与生态环境绿化带相结合,建设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工程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生态环境绿化带面积的大幅增加为饮用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操作平台。由于人口、企业的搬迁,城北采区、城南采区、城西采区无人绿化带面积增加。为此应在绿化带内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建设集雨、引洪工程,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饮用水源地。

5.4 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避免无序开采地下水

大同市区七大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园区建设取代了目前工业企业零星散乱的现状,为饮用水源地的重新布局和水量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园区集中用水应由公共供水企业向工业园区统一供水,实现园区内各企业间科学配置水量的供水体系,取消各企业自主开采地下水的状况,避免工业园区出现地下水超采状况。

5.5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地下水位、开采量、水质以及周边环境降雨量、河川径流等项目的监测,掌握超采区水环境状况,适时调整防治措施和开发方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水资源论证,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运行。

S273

C

1004-7042(2011)09-0003-02

林润仙(1968-),女,1990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水文地质专业,工程师。

2011-07-16;

2011-08-23

猜你喜欢

大同市市区采区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煤矿采区上、下车场气动推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