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实思考

2011-08-15耿丽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大学生

耿丽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实思考

耿丽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近几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不断升温,呈现出非常的态势。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令人担忧、引人深思,我们应冷静地分析、探索这一现象隐含的社会症结以及产生的现实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期使之降温,最终使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象回归常态。

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思考

近几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象不断升温,考录比率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据人事部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141万人之多,而2003年,这一数字仅为8.7万,8年间就增长了16倍。2011年所设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93∶1,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 961∶1的纪录[1]。同时,各省、市公务员招考的报名也是热浪滚滚。在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当今社会,这种现象令人堪忧和深思。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的“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1]。我们应以冷静的头脑分析、探讨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隐含的社会症结以及产生的现实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期降温。

一、大学生“考公务员热”凸显的问题

(一)社会创造创新机制缺乏

作为社会建设中最具活力的知识群体,大学毕业生理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其主体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闯荡,以追求取得科技文化创新和创造社会财富的成就。但声势浩大的公务员考试热表明,大学生主动规避市场和职业风险、求安稳图清静的职业取向明显。出现这种情形有其难以超越的社会原因,折射出人才市场配置机能失效,社会创新和创业氛围、环境缺乏。主要表现为: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存在靠人情、靠关系取胜的职场规则;法律法规不健全,按劳分配和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难以真正落实;产业结构错位,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技术型产业长期低迷;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健全、不完备,不同行业如政府机关与私营企业社会利益保障不平衡等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激活社会创造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从而阻碍人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基于这些社会现实,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创新体系和市场环境的信心不足,宁愿到机关里分享纳税人的贡献,也不愿意到公司、企业等部门经历未知的风险,或自己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2]。大学生是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是决定我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大批毕业生不希望从事创造性或创新型的工作,不能充实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长此以往,国家崛起所必须经历的高端工业的进程将遭受严重阻碍。

(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动力不足

公务员工作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人的办事能力、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对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未必适合。众多大学生把从政当做人生的出路,如此看重公务员岗位,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内驱力不足而导致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有充足的热情和活力去面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以锐意进取、勇于拚搏的精神摆脱现实的束缚,超越现实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创造美好的全新生活。当今中国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多一些创新意识、多一些冒险精神,才是中国经济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和希望。而在热考公务员的队伍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持有求稳求同的择业观,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缺乏成就梦想的锐气和激情,为求得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不管自己的专业、潜能和真正兴趣是否适合做公务员,就盲目跟风报考。这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一旦失去了坚定、执著、勇敢、自信这些内在的品质,就会热衷于追逐短期的现实利益,而放弃人生的梦想。“释放人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应该是当代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根本。

(三)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突出

毋庸置疑,行政权力属于社会广大民众的公权力范畴,公众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是政府工作的灵魂,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但“考公务员热”中报考人数“冷热不均”、“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尤为突出,不免让人为“执政为民”政治理念的未来性产生忧虑。从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看,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及海关、税务、财政、人事等部门考生趋之若鹜,一个岗位往往达到了三千人以上报考的盛况,而偏远欠发达地区及一些清贫部门却被考生冷落,像农林、气象、地质等部门经常连报名开考的人数都不到。这说明部分大学生考公务员的出发点较为“势利”,较为“嫌贫爱富”,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择业心态对将来社会公共管理必然带来不利影响。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拔人才的方式,但作为一种考试难以鉴定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在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试想如果这样的考生被录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他们心中会有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意识吗?会带来政府部门的高绩效吗?一些人心中向往的无非是公务员手中的权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最终将助长政府部门官僚主义甚至腐败之风盛行,成为社会最深刻之痛。

二、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实因素

(一)人才市场供大于求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而就业岗位增量不大,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200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有495万,2008年有599万,2009年有611万,2010年达至630万,加上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100多万当年未就业毕业生积压下来,可以想象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之庞大。另外,最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带来工作岗位的减少,再加上当前我国放缓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这些因素必然会加剧大学生就业的矛盾。每年都有众多的大学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困扰,有不少人面临寒窗苦读十余载最终却沦为无业游民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形下,公平竞争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无疑是众多大学生就业的希望,“考公务员热”也就成了自然现象。

(二)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

当前就业市场的可靠性和吸引力不足,对就业市场的不信任使许多大学生加入到考公务员的行列。一方面就业市场利益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利益保障差别较大。我国政府部门所享有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养老等方面的权益在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保障程度偏低或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薪资稳步上升,收入处社会中上等水平,还有可能享受车改、带薪休假、公费出资培训等优惠政策。此外,权力能够配置资源,公务员有可能优先获得一些社会资源;并且与权力作用相呼应的是,公务员容易积累人脉,获得社会尊重。对于经历十几年寒窗苦读甚至举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自然非同小可,而这些政府部门的优势在其他行业中不完全具备。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缺乏安全感。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用人陷阱,如有的用人单位不和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无偿占有大学生的劳动;有的违约辞退学生,却不付违约金;有的骗取学生保证金、培训费、违约金等。总之,政策待遇、择业环境、成长机会的不尽如人意,势必影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积极性。市场吸引力下降加剧了大学生对政府机关的向往和依赖,致使许多大学生把考取公务员当做就业的避风港。

(三)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今社会需要有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多元化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减少了大学生在社会成功就业的机遇。首先,不同类型高校发展方向趋于雷同,普遍存在“攀高”倾向,难以培养出社会亟须的多元化的特色人才;其次,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市场缺乏互动,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再次,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育不足,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一些大学生不了解社会,就业目标模糊、就业能力欠缺。高等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使一些大学生在求职中屡屡碰壁,择业渠道受到限制。在公务员考试侧重知识的考核,而对社会实际能力、素质、经验很少有要求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似乎找到一种较好的就业途径,争相成为“考碗族”。

三、应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措施

(一)完善大学生就业环境

只有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考公务员热”降温,使公务员考录回归理性和常态。当前就业问题是困扰大学生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和民生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因而加强大学生就业环境建设,需要以政府为核心力量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首先,要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主要的思路应该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具有科技文化含量的岗位;同时通过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其次,要实现就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乡以及社会各行业、各阶层,解决大学生择业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消除各种就业歧视和不公平现象。最后,政府要加强行政部门内部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打破“铁饭碗”、“铁保障”机制,把权力和利益拆分,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制度,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特权”的土壤,吸引真正有抱负、有才华、高素质的大学生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去。通过以上举措,优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开创各种事业的广阔平台,最终使大学生能够理性地对待考录公务员这种良性用人机制,使考公务员的竞争保持在一定规模和合理的范围内。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考公务员热”的现象表明,一些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思想保守、目标单一,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创造性的时代特征。为改变这一状况,有效缓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高校和政府有责任通过教育与政策引导,纠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偏差,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首先,要消除大学生“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文化的影响,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崇尚劳动、勇于实践的社会进步观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应再自视为天之骄子,而应把自身看做有知识的劳动者,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价值观念,致力于基础性、服务性、创造性的工作。其次,创造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要求需要有成千上万的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大学生是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知识群体,敢想、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是他们朝气蓬勃精神的显著特点。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摒弃求安稳、怕风险的思想意识,彰显创造、奋斗的青春风采。再次,帮助大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就业观念,改变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的局面。让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身潜质去选择职业。只有建立在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的客观评价上,才能进行正确、有益的职业选择。最后,要消除大学生对公务员工作的认识误区,让他们认识到公务员工作的责任感和崇高性。现代社会是网络文化畅行的民主化时代,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务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这一职业并非任何人轻而易举就能胜任。最终让大学生明确,报考公务员应建立在对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总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进步、健康的职业观念,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创造多彩人生。

(三)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象,社会对高校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必须有所作为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改变大学生热考公务员这种单一化的择业困境。为此,高校应从几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各高校要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形成自身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避免盲目地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倾向,与其他高校实现优势互补,把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有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第二,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变化,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应积极关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变化,明确地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不断地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克服当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的现象。第三,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的现状,高校应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第四,各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少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知缺乏、职业认知缺乏和社会认知缺乏而导致的就业意识“混沌”、就业目标茫然[3]。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从大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指导的教育方案,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让大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将来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这些举措有助于高校培养、造就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形成大学生多元化、多方向的职业目标,从而自然减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过热的势头,使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职业取向回归常态。

[1]杨铮,王永生.140万人报考国家公务员,外媒称阻碍中国发展[BE/OL][2010-11-28].http://www.chinagwy.org/html/xwsz/zyxw/201011/21_22658.html.

[2]任芳,田发伟.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做工人: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N].北京日报,2007-04-08(3).

[3]李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2007,(1):117-120.

On the Realistic Thinking of“the Civil Service Exam Fever”of College Students

GENG Li-ping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phenomenon of“civil service exam fever”of college students continues to heat up,showing an unusual situation.“The civil service exam fever”of college students makes person worried and ponder over the matter.In order to cool down it,we should soberly analyze the crucial social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ractical factors.Finally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make this phenomenon tur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the civil service exam fever;thinking

C913.5

A

1001-7836(2011)07-0200-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85

2011-04-18

耿丽萍(1965-),女,河南郾城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公务员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篮球公务员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