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整合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8-15李竖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口误层面语篇

李竖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语言整合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李竖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传统语义学的“组合观”,即“一个合成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的函数”的观点,也是形式主义语言理论的核心。认知语义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严格的“组合观”在语言中极其少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合观”。语言的象征单位、语音、词汇、句子、语篇与口误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语言的“整合观”,同时语言的整合现象对英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整合观;英语教学;概念整合

一、语言整合观概述

语言意义的整合概念始于60年代中期Lieb与他人就语言框架概念而制定的整合语言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框架——概念整合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并不是词语意义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整合出一种新的语义。

二、语言整合观在不同层面的体现

(一)象征单位

象征单位,即语音单位与语义单位直接相连的结合体[1]。语言并不仅仅是词语的简单堆积。通过整合两个或多个象征单位可以形成更大的语法构造。例如,在英语中,象征单位[TAKE/teik]和表示过去式的词素[PAST/ed]可整合成过去式形式took,其象征单位可表示为[TAKE-PAST/took];在汉语中,也有相似的整合现象,如象征单位[花/hua]和表示复数的单位[复/们]可整合成复数形式[花儿们]。

在这一过程中,复杂的语法构造不完全等于数个象征结构的简单相加。在语法构造与语义结构相匹配时,需要在各成分间进行一些具体的细微调整,整合出有一定意义功能的语法结构。

(二)语音层面

语音当中也有很多的整合现象。比如北京话的“甭”就是“不用”的合音,“别”是“不要”的合音,汉语里面的语音的整合就会形成变调的现象[2]。在英语中这种语音整合更是屡见不鲜,如‘in the’[in ]→[inn],‘this shoe’[is u:]→[iu:][3]。这是英语语音中的同化现象。同化就是两个音相邻互相影响,有时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有时会产生一个新音。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异化现象,如粉笔[fěn bǐ]→[fénbǐ],野草[yěcǎo]→[yécǎo]。同化异化现象是语言整合观在语音层面的完美展现。

(三)词汇层面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绝大部分的词汇都不是单词的简单叠加产生的意思,而是在原有单词或单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得出来的意思。汉语中“冰棍”不等于“冰”加“棍”,不是冰做的棍,两个字放到了一起就产生了其浮现意义“冷食”。有的词汇甚至具有多个浮现意义,例如“先生”可以指“某位男士”也可以指“丈夫”。在英语中也不乏这种整合出来的词汇,“blackbird”不是指黑色的鸟,而是指黑鹂鸟,“dayboy”不等于“day”和“boy”的简单相加,而是指“走读男生”。很多情况下整体都要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这部分就是整合出来的浮现意义。英语构词法中有一种叫“揉合”构词法,例如smog就是smoke和frog整合出来的,brunch是breakfast加lunch[4]。在英语汉语中有大量的这种通过整合构造出的词语,足以证明语言的整合观。

(四)句子层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出来的话有时并不是字面意思,其中还有其隐含意思。听话人必须通过语义的整合得出说话人的暗含意思才能达到有效交际。例如有两个人在办公室里,其中一人说“这屋子有点冷啊!”另一个人如果领会了说话人的暗含意思的话就会把门窗关上,如果没领会就只会回答一句“嗯,是有点冷”之类的话。

通过整合还会出现许多隐喻和转喻现象,Lakoff和Johnsen写的一本书《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有个隐喻说,辩论就是战争,这是两个概念域的整合,无论是辩论还是战争都有胜有败,有敌人和对手,因此可将这两个不同概念域中的词语进行整合,形成隐喻[5]。整合还会产生转喻,例如班级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这里的“新面孔”指新人。隐转喻都是概念整合的结果。

(五)语篇层面

语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它所处的语境、文化和背景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出现作者或说话人原本要表达的意思。例如狗出现在了汉语的语篇当中时通常是不好的意思,在汉语里有许多关于狗的说法,如“狗急跳墙”等。相反,在说英语的国家,狗是人们的朋友,自然在英语里狗大部分都是褒义的,如“lucky dog”等。当狗的语篇与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整合时,不同的意义也就随之产生了。

同时,在英语和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既表主动又表被动的词语,当他们位于不同的语境中,听话者将其与相应的背景知识结合时才可领会其真实含义。如汉语中的“打饭”、“剪头”、“理发”等,如果一个人给一位理发师打电话问他在做什么,理发师回答“我理发呢”,听话者很容易知道他正在给别人理发,而不是被别人理发。如果听话者不将理发师的回答与背景知识相整合就会产生误解。可见,在语篇层面也存在着大量的语篇与背景、文化、语境等整合的现象。

三、从口误看语言整合观

通过口误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说话人的心理过程,语误中也有许多整合现象,例如,“咱们抽阄啊”,说话人本想说“抽签”又想说“抓阄”,结果说成了“抽阄”,产生了口误,这种口误现象被称为“揉合”。揉合口误就是语言整合现象的结果。这种口误现象不仅出现在词的层面,在句的层面仍然存在,例如,“我最爱吃疙瘩汤”,说话人本想说“我爱喝疙瘩汤”,但由于语言整合说话人将两个概念整合到了一起,因此错将“喝”说成了“吃”。从大量的揉合口误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出语言的这种整合现象。

四、语言整合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的整合现象比比皆是,它弥漫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整合观告诉我们语言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具有创新性的[6]。差异越大的概念越容易产生新意。通过对语言整合观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型等进行活学活用。所谓活学就是不要死记硬背,要与相关的整合思想相联系,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将所背单词释义生硬地拼到一起,而忽略了语言的整合观,导致对文章的不解。教师应在讲解单词时应告诉学生课后单词的释义的不完整性,课后的释义只是单词意思的原型,它们还有边缘意思。单词处于不同的语境和词组当中有其特殊的意思,语言整合现象是语言的一个共性,这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进行正迁移,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1]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1.

[2]沈家煊.语言中的整合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3]Peter Roach,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25.

[4]John R.Taylor.Cognitive Gramm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97 -1.1.

[5]George Lakoff,Mark Johnsen.Metaphor We Live By.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5.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2.7.

Blending View in Languag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LI Shu-xin
(School of Western Studies,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Compositional view”of traditional semantics,that is the meaning of a synthetic expression is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components,is the core of formalist linguistic theory.In research,cognitive semanticists found that“compositional view”in language is extremely rare.And according to it,they put forward the“blending view”.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blending view”of language from some aspects,such as symbolic units,phonetics,words,sentences,texts and slips of the tongue etc,but also clarifies its enlightenment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lending view;English teaching;conceptual blending

H3.9.3

A

1001-7836(201.)07-0168-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07.072

2010-12-16

李竖新(1986-),女,河北威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误层面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口误
口误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我家有个“口误专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