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变迁与俄语中女性呼语的变化

2011-08-15况雨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俄语礼貌言语

况雨霞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时代变迁与俄语中女性呼语的变化

况雨霞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呼语鲜明地反映出语言对社会进程的依赖性和社会变革给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其用法既受民族传统、社会结构和集团意识的制约,又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及亲疏程度相呼应。为此,就时代变迁对俄语中几个女性呼语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印证社会进程和社会变革对呼语的影响。

俄语;时代变迁;女性呼语

引言

呼语几乎为世界上所有语言所共有,传统上被视为一种相对自由且相对独立的、较小的语法单位。呼语是说话人用来招呼对方、引起对方注意或表明言语对他而发的词或词组。呼语不是句子成分,与句子中其他词没有语法上的联系[1]。Ф.И.Буслаев院士提出的呼语被看成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手段”[2]。

呼语具有鲜明的礼节特征,以其生动的交际性,成为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呼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吸引谈话者的注意。呼语既可用人名,也可按亲属关系、社会地位、职业、职位、年龄、性别等来称呼;呼语可以包含评价,也可有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色,如:Любочка,Маринуся,Любка,умница,красавица。呼语鲜明地反映出语言对社会进程的依赖性和社会变革给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其用法既受民族传统、社会结构和集团意识的制约,又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呼语中体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变革,是语言的微型交际系统。”[3]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社会变革在呼语的变化及使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句法单位,呼语具有了社会意义范畴。为此,本文将就俄语中称呼女性的几个呼语作一探索。

一、俄国革命前使用的呼语

俄罗斯君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君主制度一直把人分成不同等级。俄语的言语礼节中,俄国革命前还没有一个能包罗万象的对陌生女性的呼语,对于女性常用的有госпожа,барышня,сударыня。民间尤其在农村,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受话人年龄等称呼 девушка、красавица、дочка、доченька、милая 等,这样的呼语在老年人的言语中特别用ты。一般来说,呼语 госпожа针对特权阶层,сударыня 针对中等阶层,барышня特权阶层和中等阶层兼而用之,但对低阶层则没有统一的呼语。

呼 语 Сударыня 源 自 государыня 或 осударыня。Сударыня从19世纪初开始作为民间礼貌用语使用,它运用广泛,既能对熟人用于口语非正式场合,也能用于陌生人、年龄和社会阶层比自己高、相当及比自己低的人;使用人群不仅有仆人、店员和普通社会阶层的人,而且有俄罗斯贵族、高阶层的人。

19世纪 сударыня运用广泛且使用随意,更多出现在中下阶层的口语中,不同的言语情景修辞色彩不同。如:сударыня(ты)моя,既可以作为对亲戚、亲近的、年龄小或相当的、地位低或平等的人温柔信任的呼语,也可带有责备或嘲弄色彩。

在民间诗歌(仪式典礼或哭诉)里也有未婚妻姑娘对父母亲的敬重呼语:сударь батюшка,сударыня матушка。

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贵族普遍迷恋西方,蔑视并拒绝俄罗斯的东西,呼语 сударь和 сударыня 比俄罗斯饮食、服装和风俗习惯更受蔑视。

Сударыня作为民间和上层社会过时的呼语一直保存到19 世纪末。1889 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Хороший тон.Правила светской жизни и этикета”一书中这样写到:“现今礼貌交际中已不再使用 сударь 和 сударыня。这些词现在只有店员伙计和普通身份的人使用。有教养阶层的人按名和父称称呼。如果是重要人物,则加上 княгиня、княжна、графиня、баронесса等封号。”

革命后呼语 сударыня 迅速地被 гражданка、товарищ、женщина及 девушка等呼语替代,而且作为旧时代的残余在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言语中保留的时间也不长。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们才开始偶尔地,更多是在男人们带有玩笑或玩笑性彬彬有礼色彩的言语中重新被使用。

俄国革命前地位低下的人称呼特权阶层的姑娘为барышня,或用法语称呼为 мадемуазель。苏联开始的最初几年里接线员、打字员、公务员等还习惯使用呼语барышня,在老一辈的言语中 барышня 保持的时间稍长久些。苏联时期 барышня、барчук 与 бар、барыня 一起迅速消失,而且这些词获得了否定的讽刺嘲讽色彩。

呼语девушка一词在农村被上了年纪的人广泛运用,且无年龄限制。它不仅作为礼貌用语称呼陌生姑娘,而且还可以称呼熟悉的姑娘、结了婚的妇女、寡妇等。在一些俄罗斯方言里,由于经常使用,девушка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意义,已作为语气词不分年龄和性别可对任何人使用,如:Ну,девушка,в магазине товару лико что навезли.

二、俄国革命后及苏联时期使用的呼语

言语礼节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1917年2月革命后君主制覆灭,临时政府取消了自彼得一世开始的对14个等级官员称呼作了规定的官员等级表,又用граждане、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规定了全体公民的统一称呼。几个月后发生的十月革命,使呼语 гражданин 和 товарищ 体现出了严峻的政治分裂,没有专门规定称呼谁为同志,谁为公民,但大家已迅速掌握使用呼语的场景:товарищ——支持革命的自己人,гражданин——不清楚其政治立场的人,或许是“反革命”,господин——资产阶级的残渣余孽。

苏联时期,呼语同样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В.Трофименко 和 А.Волгин 在“Поговорим об этикете”里写到:“呼语,关乎教养、品位和文化。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根据呼语可以判断出政治立场、意识形态、阶级属性。呼语能立刻确定一个公民的地位:товарищ—自己人,政治可靠,根正苗红;господин——值得注意,要怀疑此人是否是反革命,是否有剥削阶级倾向,是否反共产主义;гражданин——有明显的刑事犯罪的言外之意,曾经的同志,现在的被侦讯的公民。”[4]

在前苏联товарищ一词曾广为使用,受其影响,此词在特定的阶段在一定历史舞台曾发挥了其独一无二的作用[5]。但慢 慢 地 товарищ 淡出了人们的日常 非正 式呼 语。товарищ淡出了,短时间内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呼吁,于是出现了用来区分性别的原始词汇мужчина和женщина。后来这一称呼模式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突破了使用和修辞上的局限,作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呼语开始普及。这两个称呼语虽然普及,但破坏了言语礼节标准,表现出说话人缺乏文化,因此不能被所有人接受,有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语言学者对它们一直持否定态度,但它们还是被大多数俄罗斯人接受,逐渐成为称呼陌生中老年人最合适的词语。俄罗斯语言学者 Колесов 指出,“женщина”一词包含了所有层次的中老年妇女,而它的原始词汇意义“女人”已退居到第二位,从而成为常用的中性呼语[6]。

苏 联 时 期 呼 语 барышня 和 девушка命 运 迥 异。Барышня不仅迅速消失,而且获得了否定的讽刺嘲讽色彩,而девушка这个词却得到广泛运用。20世纪三四十年代девушка已不再被认为是俗语词,而且被作家带入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交际中。这个词没有局限性,可以针对任何姑娘,必要时可借助形容词 дорогая,милая 等来加强礼貌程度。Девушка也因称呼售货员、服务员、接待员和接线员而得以加强,且与受话人年龄无关。

与 женщина不同,作为中性词和日常生活用词,девушка一 般 不 会 引 起 姑 娘、年 轻 女 性 的 明 显 反 感。Девушка保留了对陌生姑娘恭维称呼的需求,但不表达特别的礼貌、谦恭和恭维,其后缀 - ушк - (дева- девушка)已失去小称意义。

三、对俄罗斯旧式礼貌呼语的态度

当今俄罗斯社会风云变幻,政治形势扑朔迷离,商业大潮汹涌席卷,新旧观念杂存斗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呈多元态势[7]。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统一称呼形式的要求重新出现。

自 80 年代末起古老的俄罗斯呼语 госпожа、дама、барышня、сударыня 等开始复活。90 年代俄罗斯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在正式场合开始重新对女性使用 сударыня、госпожа等呼语,且这些旧式礼貌呼语正在成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一种时髦。

尽管如此,也很难说барышня作为谦恭称呼能够复活。Барышня多以复数形式出现在老年人对小姑娘的玩笑中,如果年轻人使用,则嘲弄成分比恭维要多。即使呼语барышн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使用范围也很有限,未必能替代 девушка。据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调查,барышня就算作为玩笑话,也不能对任何姑娘使用,更多的是针对少年时代穿着打扮很漂亮的中学生及中学高年级女生,任何时候都不太可能用 барышня来称呼女大学生、护士、售货员,甚至身着牛仔、热裤、妆容惹人注目的姑娘。

革命后呼语 сударыня 迅速被 гражданка、товарищ、женщина、девушка等呼语替代,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它们才开始偶尔地、更多是在男性带有玩笑色彩或彬彬有礼玩笑色彩的言语中重新被使用。很难预测,сударыня能否成为运用最广泛的呼语。

结语

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俄语中的呼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在保留基本传统的情况下,呼语会不断变化并逐渐形成新的规范。

[1]张会森.最新俄语语法[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Буслаев Ф. И.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M].М.,1959.

[3]Оликова М.А.Обращение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английском языке канд.дис[D].М.,1979.

[4]Трофименко В.П.,Волгин А.Н.Поговорим об этикете[ M].М.,1991.

[5]李明滨.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КолесовВ.В.Культура речи культура поведения[ M].Л.: Лениздат,1998.

[7]程家钧.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H350.9

A

1001-7836(2011)07-014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64

2010-12-16

况雨霞(1967-),女,江西上高人,副译审,硕士,从事语言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俄语礼貌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当诚实遇上礼貌
小猴买礼貌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