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

2011-08-15袁爱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公民情感

袁爱媛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浅析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

袁爱媛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之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影响着其政治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政治行为受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而展开,能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政治参与;政治心理;大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政治体系民主化和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在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多方面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心理。其中,政治心理是反映人们主观意识从行为主义角度出发的一种影响模式,因而其成为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状况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的实际行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政治文明进程和发展趋势,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政治心理的定义

政治心理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引导个体政治行为,通过对政治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表现在政治参与的个体结果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政治心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含义:

(一)政治认知

根据西方学者的调查研究,所谓政治认知是指公民对政治基本含义的基本了解、对政治人物的认知、对政府体系制度和最新政治资讯的了解。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于政治认知的概念和内涵存在一定的效差性,效果和程度都具有差别,但首先做到基本了解,才可能产生认知,进而才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公民对政治有了基本了解,萌发了心理活动,才会产生政治行为。

(二)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指对国家政治事件的接触、讨论和关心。例如,媒体报道关于我国政治事件的新闻,人们关注度很高,表现出政治热情,这就是一种情感。当人们有了这样的政治情感,经常关注、关心政治事件,积极自愿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会发挥到极致。

(三)政治行为倾向

个人的行为倾向,这里指的是个人政治行为倾向,也就是在政治活动中,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对政治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政治价值取向性,只有当公民的政治行为倾向与国家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相一致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文明。

综上所述,在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就是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和环境的刺激而形成的一种自发的、不受限制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理论以及政治文明等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热情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利益需要对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期望得到某种利益,就是说希望自己的政治意图或政治愿望得以实现。比如,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初衷,希望通过政治活动中某种渠道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或政治愿望,获得比除政治以外的各种其他渠道更容易达成的个人意愿,满足个人利益的某种需求。

而在当今,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现代化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不会因为某种单一渠道而转向,期望中的利益不一定必须通过过去那种单一模式实现[1]。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其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自我衡量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另外,高校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教育、培养、要求,使大学生们对政治参与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们试图通过对政治参与的过程,获得实现自身利益的可能,在一定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政治的产生无疑是精神层面的上升,能够给青年学生带来成就感、满足感。于是,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期望得到利益的方式就会相应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生自身修养对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公民,以个人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制约因素也就日益增多。来自社会、高校的压力,纷纷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来,政治参与是社会参与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高校进行了全面素质教育,其中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普及,为大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毕竟不同于社会人士,不能像一般公民一样,在政治参与中的积极心理来自于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经济收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大学生而言,影响他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因素在于学校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政治素养的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状况、政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探索,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性质,还将直接影响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

高等教育一直面对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一条也是最具根本性的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这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由此可知,高校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掌握我国政治资讯,把握当今政治局势,对我国政治发展充满信心,并深信自己的力量能为祖国作出贡献,积极参与政事,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学生。

因此,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指导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在对待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和社会思潮时才能够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重要问题上都应更加清醒和坚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客观、合理地分析国内国际热点问题。

(三)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对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平等的价值判断倾向、多姿多采的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不同阶层间存在的经济利益要求等等,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多元化政治价值取向。社会各种思潮的存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他们会根据自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属于自己的远大理想,对社会充满正义感,对政治充满责任感。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影响大学生利益倾向的一个因素,使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

三、大学生政治心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良好的政治心理促进政治参与进程

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中包含个人政治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这三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政治参与起到积极作用,从不同角度加速政治参与的进程。

首先,政治认知对政治参与并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倾向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就是说,政治认知作为一种基础理论在人们的大脑里搭建一个框架结构,再通过情感和倾向的引导,最后形成一种政治行为并通过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其次,大学生政治情感对于公民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以满足个人意愿是前提,通过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观上自愿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最后,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对参与政治活动的影响最大。学生对政治事务的热情、关心为其政治行为起了导向作用,他们有了自己的政治行为倾向,加上政治效能的效应,对政治参与产生的结果更有归属感和真实感。政治行为倾向,增强了他们对政治参与的回应,从而提高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引导公民有序、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

(二)民主意识形成推动政治参与的水平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推进,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已经充分觉醒。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理论涵养、知识底蕴、自身素质来讲,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充满希望。由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各种差异因素导致公民个人对政治参与的表现不同,使之形成多元化趋势,产生政治参与的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而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更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在政治参与过程中。

(三)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良好的政治心理是良好的政治参与的前提,为了能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要加强国情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无论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广大青年的奋斗和拼搏。高校不仅要调节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性判断和选择能力,也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参与政治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切实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王俊华.浅议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1).

[2]姜安,等.政治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G444;G641

A

1001-7836(2011)07-011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47

2010-11-30

袁爱媛(1985-),女,四川自贡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公民情感
论公民美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