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内涵管理

2011-08-15田淑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制度

田淑华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内涵管理

田淑华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

一个学校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还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学校文化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文化场和文化力。

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

一个学校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还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学校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十分古老而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六艺”学说,《史记滑稽列传》载:孔子曰:“六艺于治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的道义以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1]。

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学校文化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文化场和文化力,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生活资料,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宿舍及其他的内部设施。校园的花坛、树木、道路等其他环境,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又体现学校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它以其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行为。

(一)绿化和美化校园

在校园内栽树木,种花草,并号召师生自己动手建校园,既绿化美化了校园,又增强了师生的爱校意识,甚至可以按班级、科室承包小块绿地,按学校的总体设计管理和美化绿地,使师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

(二)校园的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一种艺术,校园建筑更要体现艺术性,朴素、典雅、鲜明、协调、造型新颖,同时还要富有教育意义。应建立一种标志性建筑,多少年后,我们的毕业生回首在学校的生活时就想起那个标志,想起那个标志就想起当年的生活,师兄弟一起畅谈那个标志下的故事……

(三)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利用室内外墙壁画画或写一些反映学生生活的条幅,向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在橱窗里贴上学生各种活动的照片、图画、书法作品、科学家的照片,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楼道转角、柱头挂语录牌或标语,如“慢步轻声”,“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说脏话可耻”等提醒大家保持安静、文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校园精神文化

大学生活,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最佳阶段,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趋于成熟的紧要关头。系统的、多元化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已经拉得很近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标准,很直接地折射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向上。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模拟,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在为进入社会作充分的准备。在大学校园里,由于所有学生都处在一个相对高的起点上,所以竞争激烈。一个人要一专多能,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站稳脚跟。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作为时代骄子、社会发展储备力量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素质培养,已经被各个阶层,特别是大学生本人充分认识到了。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已成为大学生的追求。学生之间完全是按照社会的方式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如何能使自己适应激烈的竞争,每个大学生都在寻找各自的锻炼方式,校园的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

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重要通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由物质、精神和制度三方面构成,其中尤其以精神文化更重要。校园文化活动不是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简单的文体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既有文艺、体育方面的,更有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方面的,还有品德修养和心理教育等各个环节的,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训练场,是社会生活的浓缩。

三、校园课程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指出: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是一种文化现象[2]。课程文化的实质,是课程文化最根本、最深层、最终极的规定性。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尊重和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互动;在对待教师专业发展上,强调教学反思,提倡通过积极的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3]。将课程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文化建设范围,也是着眼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文化活动”,即每学期一次的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成为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的学校生活。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作为学校软实力重要资源的教师,最重要的发展方式是自身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大量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需要课程与教学的表现与发展平台。高学历的教师,只有在课程与教学中表现出高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才能真正转化为学校发展内涵。课程与教学显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等相关度最大,联系最紧密,从而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品位。课程与教学的特色彰显了课程与教学所造就的师生共性行为。即学风和教风:如有的表现为严谨沉稳,有的则豪放洒脱,有的朴实勤奋,有的则开放多元等。课程与教学体现出不同学校的风格和个性,就构成了一种学校文化,就成为一种品质和魅力,也就造就了学校品牌。

四、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其中,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校园文化呈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形式,而制度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框架。校园文化既表现为物质的,更是制度的、精神的。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任务和要求所确立的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体现。因此,我们重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此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教师群体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的确,教师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道德风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必须让教师拥有关及学校发展决策制定的参与权和对重大事件的质询权。尊重教师的参与权和质询权,意味着对学术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道德的尊重、对精神的尊重。教师是学校良好风气的传承者,真正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既可以收到素质教育的实效,同时又可以强化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实行到真正推广不仅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文化素质,也反映了学校科学管理的水平。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办好一所学校形成独特文化风格的基础[4]。制度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说制度文化对于学校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使国家意志得以体现,办学者主张得以贯彻,人格健全发展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制度文化,而校园制度文化的主要表现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以促进校园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我们应为此而不断努力。

[1]李秉德.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1.

[2]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2002,(4).

[3]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8.

[4]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96.

G647

A

1001-7836(201.)07-004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07.019

201.-03-26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落实“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工程规划”

田淑华(1962-),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