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1-08-15

关键词:院系辅导员基层

夏 菲

(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夏 菲

(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针对当前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机构、工作内容、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以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经济学院6所高校进行了调研,调查分析各校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学生工作体系的途径。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现状调查

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内部的管理重心开始由学校向院系转移,为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素质教育,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质量。而院系学生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部分和落实环节,只有院系学生工作的充分实现,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有根本保证。目前各高校关于院系学生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路不尽相同,结合各校院系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工作体系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机制,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经济学院6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其中教育部直属院校4所、省属高校2所。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67份,有效问卷66份,回收率95.7%,有效率98.5%。

二、调查结果

(一)院系学生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各高校在院(系)层面,通常设立一名党委(或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负责本院(系)的学生工作,其中由院(系)党委副书记负责的占90.9%。同时院(系)专门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待遇,其中科级57.6%,副科级7.6%,没有级别的13.6%。

(二)院系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方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院系的日常学生工作的分配上,只有小部分按学生事务需要分配,占22.7%;大部分还是按年级分配,占68.2%,还有是按班级分配或人数比分配,各占6.1%和1.5%。而在班级的日常学生工作的分配上,有班主任具体负责的只占1.5%;由年级辅导员负责的占72.7%;由分管具体事务辅导员具体负责的占21.2%。同时,有71.2%的辅导员除了负责具体的学生工作外,还要负责院系的各项琐碎工作。被调查者中,有57.6%认可目前的院系学生工作的分工方式,7.6%不认可,34.8%认为不好说。

(三)院系学生工作的运行机制

通过调查,为了保证院系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有92.4%的院系都有学生工作人员例会制度,主要是由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召开,一星期或一个月一次。班主任主要是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对于班主任的选聘只有24.2%是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由领导指定安排的占37.9%,自愿申请随机安排的占34.8%。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的考核调查中,54.5%从德能勤绩考核,24.2%从工作能力考核,领导打分和不清楚的各占10.6%。由学生工作部或团委负责考核的占42.4%,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考核的占30.3%,由所在院系党委考核的占25.8%,由组织部或人事处考核的占1.5%。

(四)院系学生工作机制的评价

对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中,有54.5%的人认为目前的学生工作机制不明确,不好判断;22.7%的人认为还是有前景,但完全取决于个人;21.2%的人认为学生工作不受重视又辛苦,只是一个工作和跳板。目前学生工作发展的最大瓶颈的调查中,有71.2%认为是泛化的学生工作内容占据了学生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无法专业化和职业化;19.7%认为目前学生工作的职业地位和前景不明确,打击了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结果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工作机构配备不齐,学生工作地位不受重视

配备齐全、工作得力的学生工作机构是院系基层学生工作必需的组织基础。通过对6所高校的调查,各院系为满足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多数都设立了学生工作办公室,但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学生工作的地位不受重视,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不明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能有效保证各基层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院系学生工作内容泛化,分配方式不科学,“德育教师”身份被“虚化”

院系学生工作内容长期以来缺乏规范,教务、学工和行政办公等几个系统之间职责划分不严格,导致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要承担大量非学生工作本职的事务。同时,院系日常学生工作的分配方式不科学,泛化的学生工作内容占据了学生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无法专业化和职业化,导致基层院系学生工作被冲击,学生工作人员“德育教师”身份被“虚化”。

(三)院系学生工作队伍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工作效果

以辅导员为重点的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院系基层学生工作必需的组织保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颁布以后,各高校逐渐提高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但在基层院系学生工作中,辅导员配备不足够、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水平不高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在调查中,大多数院系的辅导员配备比例在1:300左右,达不到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文件规定的1:200的配备比例;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院系学生工作机构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机制理不顺,各工作环节不能确保有效运转;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的学生工作理念及方法,不能使工作满足现实需要、符合管理规范,从客观上影响了院系学生工作的效果。

(四)院系学生工作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学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和考评机制、制定有利的发展政策,才能保持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和活力,使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有事业心和光荣感。但目前学生工作评价方式单一,考核不科学合理,学生工作机制不完善,职业前景不广阔,辅导员面临多重角色冲突,无法充分调动积极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高效的学生工作机构,为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开展打好组织基础

高效的工作机构是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开展的组织基础。要建立高效的学生工作机构,首先需要克服分工不明的问题,明确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职责,对于工作成果进行严格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部惩罚措施。实行领导负责制,安排院系级领导主要负责学生工作,整合院系内各部门的工作量,促进教务、行政等各部门的合理分工与相互协调,有效领导基层工作人员和基层学生组织开展工作。

(二)明确院系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为做好全方位的学生发展指导构建服务平台

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建立学习、生活、就业等全方位的帮扶指导平台是高校学生工作努力的方向。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团建与学生日常管理、资助与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思想、学业、生活、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应对近年来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挑战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抓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从人员选聘、培训、岗位补贴、政策保障、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让学生思想政治教工作充满活力;第二,要站在构建和完善育人体系的高度认识学生工作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科学的学生工作队伍考评机制,为学生工作者的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提高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第三,定期对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的工作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第四,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以及学院其他学生工作者之间的工作责任,理顺工作机制,确保各工作环节的有效运转。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专项任务项目“高校院系学生工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Z042)

[1]张彦.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6,(9).

[2]宋子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高校基层学生工作体系[J].法制与社会,2008,(12).

[3]邵兵,尹立一,苑颖.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26(3).

[4]范焕谦,郭红莲.院(系)大学生教育管理七级工作体系的构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101-103.

猜你喜欢

院系辅导员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基层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