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一种比较研究的视角

2011-08-15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马克思主义

申 森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
——一种比较研究的视角

申 森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西方社会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新兴的一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成为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各学科交叉的热门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人的本质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论依据。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又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资本;社会关系;人的本质

自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以来,社会资本理论在学术界立即掀起了新的研究风潮。作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资本理论成为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备受追捧的新的解释范式。然而,即便社会资本理论所倡导的原则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人们还是会联想到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关系到底如何。

一、西方社会资本理论:信任与规范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它逐渐成为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很多学科都比较关注的前沿理论。它的被关注与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在时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这是因为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由主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然而人际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即为社会资本。另外一方面,以往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都越来越显露出它们各自的缺陷。它们都把当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个性化和自我约束这两种要求割裂开来。结果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化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所以,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整体主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暂时的历史合理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要求对二者进行扬弃,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所以社会资本理论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成为西方吹捧的焦点。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础在国内理论界有着争议,综合看来可以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者组织的共同利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它通过人际的合作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通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社会资本的内容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

(2)社会资本主观上的内容又是一种文化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的产生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会对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与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社会资本的功能是为本群体或者利益集团带来价值增值,也即是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本所具有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之社会关系理论:生产关系的本质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所以在分析社会现实的时候,将社会关系作为切入点。

虽然马克思经典作家并没有对社会关系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对他们的社会关系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社会关系理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广义上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在广阔的历史的共同生活当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伦理关系、阶级关系、城乡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等等。马克思曾说过:“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2]狭义上的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3]。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决定和支配作用。其他一切的社会关系也即通常所说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决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上层建筑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其存在和发展又会对生产关系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就成为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也成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中始终强调社会关系的物质性。

三、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之关系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经历了160多年的风吹雨打,但是与时俱进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着青春活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因此永远不会过时。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正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关系理论论述的精华的基础上提出的。

1.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的产生其实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客观和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关系是社会的物质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3],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4]。这些观点表明了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客观实在的,是由物质生产的水平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具有客观规律性。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学者布尔迪厄继承了马克思的这种观点,他认为社会是客观的存在,只有在实在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各种联系才是真实的。

(2)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认为,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关系是由于其占有的生产资料的多寡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社会关系具有多层次性。社会资本理论也同样认为社会资本在不同的人之间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当中其存量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的继承。

(3)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认为,社会关系是可以进行再生产的。马克思曾说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5]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然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调整,进行自我的更新与发展。而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著名学者科尔曼也认为,不同的行动者通过互相交换彼此的资源从而获得利益,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社会资本还会增加。

(4)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认为社会关系不是孤零零单个人的部分的片面的联系的累加,而是每个人通过有机的系统的联系获得整体的全面的联系,从而获得了强大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理论也是西方学者为了弥补以往的个人主义盛行而产生的人们发展的片面化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倡导的新型理论。他们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倡导社会形成整体力量。

(5)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认为各种社会关系比如道德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等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给人们社会关系的支持,指导人们更理性合理的进行选择与行为。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同样继承了这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规范人们的行为,指导人们的行动,同时社会资本还是人们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6]。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在实质上是根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给予其丰富的理论养分的滋养,才使得其生根发芽。

2.社会资本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传承

但是同时,西方社会资本理论产生于当代,所以相对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讲,西方社会资本理论产生于马克思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有着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所不具备的与现时代结合的新气息。

(1)西方社会资本理论提出社会资本的本质特性是其功能性。社会资本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方式上[7]。西方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作为除传统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以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源是指土地、货币和财产等物质资源,是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进行调节的。但是权力、地位、名望、机会、信息、管理等各种精神资源也是需要资源配置的。这些资源除了通过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进行初次的配置,还会通过社会资本等进行再次分配。这是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对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的细化。

(2)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在理论上构建的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网络是由每个个体共同构建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不同层次的资本构成,包括个人的社会资本、群体的社会资本、组织的社会资本和国家的社会资本等。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里的构成要素,是社会关系网中无数节点之一。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网的线。无数的节点与线连接起来的整个社会关系网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西方社会资本理论的社会网络形式是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深化。这为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社会资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本质区别

西方社会资本理论虽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土壤,但是它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却有着区别。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消极功能:第一,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的群体内部成员之间互惠、合作、规范通常也会成为阻碍该群体之外的其他人获得特定社会资源的屏障。第二,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成员禁锢在一个团体内部,狭隘的小团体将会阻止成员的创新能力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整个群体从社会资本获益实质上是以牺牲和限制个人自由为代价的。社会资本理论虽然理论上能够控制个人的无理性行为并使人们更有利于获取某些资源;但是它在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个人自由。考察其原因可以发现,封闭性的社会结构或结构性壁垒是根本原因。当今社会充斥着复杂的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资本理论虽然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由于其消极功能的制约,不可能彻底解决社会劳资、阶级矛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

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以人们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中的社会关系,而生产关系发展又是由生产力的现实发展状况决定的,因此社会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有着牢固的根基。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中对异化社会关系的批判,宗旨是为了营造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关系模式。通过发展生产力达到变革社会关系的对抗性、片面性和狭隘性,使社会关系上升为一种和谐性、全面性和丰富性,也就是消除社会不利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等一切异化的社会不良关系。最后达到所有人对社会关系的共同控制,社会关系凝聚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

社会资本理论虽然根基于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有很多新的发展。但是二者之间有很多区别。在本质上,社会资本理论无法根本解决复杂的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无法超越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 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与批评化的道德[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34.

[3]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5.

[4]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柯夫[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5]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

[6] 陈耸.社会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研究[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9(1):38-39.

[7] 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6.

Western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From Visual Ang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 HEN Sen
(School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Social capital theory was a completely new theory in 1960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an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theory of political science,economics and sociology,it became a popular theory.Marxism is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In the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human society,Marx pointed out that human nature is the sum of social relations.Marx’s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the West’s argument.On the basis of Marx’s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hip,Western social capital theory deepened and refined it,but the two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social capital;social relationship;the nature of human

F 091.96

A

1008-9225(2011)03-0008-04

2010-12-16

申 森(1987-),女,山东嘉祥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耀华】

猜你喜欢

马克思资本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