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转型企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以开滦股份公司为例

2011-08-15胡碧军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开滦煤化工转型

胡碧军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018)

谈转型企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以开滦股份公司为例

胡碧军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018)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传统煤炭产业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企业,在公司转型发展所需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公司广开渠道,多措并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公司成功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转型企业;人才;引进;培养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滦股份”)从2002年开始致力于公司的转型发展,在原有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然而,在公司转型初期,与公司拥有的强大的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专业人才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内部煤化工专业人才奇缺,不能满足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制约公司快速转型、成功转型的瓶颈。

面对这样的现实,公司领导班子及职能部门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了在公司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引进、培养各级各类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公司走出了一条煤化工人才引进、培养的新路子,煤化工人才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转型发展。

一、确定目标,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煤化工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为公司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07年年初,公司制订了《2007-2011煤化工人才五年规划》,确定了三个工作目标,即: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目标、优化人才结构工作目标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工作目标。围绕《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公司调整人才引进思路,拓宽引进渠道,加大了对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一)树立大人才战略,面向全国招聘煤化工急需人才,建立并利用煤化工人才库,为发展煤化工产业储备人才信息。为了适应公司焦炉煤气制甲醇、粗苯加氢精制等化工新项目的生产要求,公司在2007年11月组织了面向全国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工作,共有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130多名化工技术人员应聘,首期录取了8名急需的各专业人才。之后公司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公司掌握的外部化工人才库,根据公司产业的发展,采取“普遍联系,重点突破”的方式适时洽谈引进。

(二)借助网络,实施煤化工人才招聘常态化。公司改变了过去有急切人才需求时才组织招聘的理念和做法,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大人才招聘网站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外部网站等媒介,根据公司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实际情况随时发布、更新公司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岗位需求和福利待遇情况,不断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增强了公司对化工人才的吸引力。

(三)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推进人才招聘引进工作。一是公司于2008年起在北京化工大学专门设立了“开滦股份励志奖学金”,达到了宣传企业、吸引人才的目的。二是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建设国家级煤化工研发中心,通过项目合作研发、煤化工技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公司煤化工研发方向、产业发展情况等,搭建起了吸引高层次煤化工技术专家来公司工作的平台。

(四)发挥公司自有的“人才孵化器”作用,推进煤化工人才内部交流共享。在外聘、外选煤化工人才的同时,公司也注重发挥内部“人才孵化器”的作用,对公司下属投产时间较早,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储备有一定技能素质人才的企业,采取内部横向交流的方式,将内部培养的比较成熟的煤化工人才充实到新兴的煤化工产业中,实现了人才的内部交流和共享。

(五)坚持化工类毕业生引进的“高门槛”,为建设高素质化工人才队伍奠定基础。公司先后与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招聘渠道。自2006年起,公司规定:操作岗位人员必须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大专、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必须先上操作岗位;研究生可以根据专业技术岗位和人才引进储备需求适时引进。这些毕业生引进条件的设定,进一步规范了煤化工人才引进、管理工作,为建设高素质化工人才队伍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2002年发展煤化工产业以来,公司通过面向全国招聘、合作方引进、集团公司内部选拔派入等多种渠道共招聘引进各类煤化工人员116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6名,引进毕业生816名。在引进的346名技术人员中,外部招聘引进220名,集团内部选拔派入114人,外聘退休人员12人。接收的816名本、专科毕业生全部为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392名,大专学历的高技能操作员工501名,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培养,认真落实煤化工人才规划,为人才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支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煤化工产业员工队伍,但是总的特点是年龄小、经验少,整体业务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缺乏煤化工产业核心技术人才,距离建设产品多元化、现代化煤化工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平稳、高效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公司按照煤化工人才规划安排,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使一部分人员尽快成长为核心技术人才。

一是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了以高管人员培训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青年技术骨干培训班等班次为主的“提高型”培训。通过由公司所属各煤化工子公司和煤化工研发中心定期组织外聘专家讲授煤化工产业基本知识、外出参加煤化工专业会议、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使各群体人员的煤化工基础知识得到普遍提升。

二是依托与有关高校的校企联合,举办了以学历教育为主的“知识升级型”培训。公司每年都选拔一部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各岗位人员到国内煤化工专业教学、科研实力比较强的高等院校参加相关专业的短期培训和研究生、本科层次的学历培训。目前,公司已推荐参加攻读化工专业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7人。

三是举办了围绕重点生产环节、重点工程的“实用型”培训。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即将投产的新项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实用技术、实用知识。先后组织焦炉煤气制甲醇、粗苯加氢精制、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其他同类型工厂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是举办以自我提高为主的“自学型”培训。公司对每一名员工特别是每年接收的毕业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都要组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针对职业生涯设计,采取在煤化工子公司建立局域培训网络、建立专业图书馆、为员工集中购置专业书籍等多种形式,为员工自学创造条件,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经过努力,公司近几年引进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较快,据统计,从外部招聘的各类人才中,现任副总工程师的3人,任部门、车间正副职的37人,任主任助理、工段长的37人;2003年以来接收的煤化工类大中专毕业生中,任部门、车间正副职的7人,任主任助理、工段长的11人,任关键岗位一操、二操的126人。公司煤化工人才队伍正在逐步成熟、状大之中。

三、改革创新,开滦股份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一)树立人才战略观念是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保证人才需求的思想基础

公司始终认为,人才战略、人才培养规划是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综合型、技术型人才的成熟是企业成功转型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公司上下树立了“人才是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方式引进人才,尽最大努力去挖掘人才,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局内、外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环境,高度重视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采取得力政策和措施充分释放人才的创造潜能,为煤化工人才在公司建功立业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来,开滦股份积极开发局内、局外两个人力资源市场,特别是加大了对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使外部人才为我所用,极大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创新管理模式,搭建有利于人才引进的平台,是保证人才需求的制度保障

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煤化工核心专业技术人才,公司积极与上级主管单位结合,共同建立起了“绿色通道”,涉及档案、工资、住房及亲属随迁、就业、子女就学、落户等事宜的,从宽从快,特事特办。对公司急需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办理调动手续的煤化工专业人才,公司采取聘任为技术顾问、劳务引进等方式与他们合作。在薪酬方面,公司除了普遍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之外,对特殊人才采取了协议工资的形式,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对特殊人才的吸引力。

(三)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是加快煤化工人才成长的动力源泉

在人才的使用中,公司打破了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只要是有能力且综合素质高,即可通过组织选拔、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行政管理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对外部引进的煤化工人才也一视同仁,只唯能力,大胆使用甚至破格提拔,使大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发展的空间,增强了各级各类人才扎根企业、奉献建功的内在动力。

[1]蒋子威.有效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J].职大学报;2009.4

[2]李株: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商业文化;2008(9)

[3]马香银.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上)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n Transformation Enterprises——Taking Kailuan Energy and Chemical Co.,Ltd.for Example

HU Bi-jun

(Kailuan Energy and Chemical Co.,Ltd,Tangshan 063000,China)

Kailuan Energy and Chemical Co.,Ltd.is an enterprise which is under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new coal chemical industry.In the aspect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al chem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Kailuan Energy and Chemical Co.,Ltd.has explored multiple channels and various measures,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providing 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enterprises;talents;introduction;cultivation

F406.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4-0018-03

2011-05-03

胡碧军(1981-),男,大学,法学学士,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业务主管,经济师。

猜你喜欢

开滦煤化工转型
电力机械设备运行及维护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型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沣芝转型记
对“煤化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