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2011-08-15李瑞存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意识政治思想

代 慧 李瑞存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代 慧 李瑞存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既是全面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贴近学生实际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主体性;创业型人格

一、创业教育及其本质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它的提出适应了当前社会的要求。只有实施创业教育,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把大学生培养成创业型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二)创业教育本质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人在处理外部关系时的能动表现。创新的内在潜质就存在于人的主体性当中,创业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的主体。

创业意在开创,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存在沿袭的老路,一切要靠自己去摸索、要靠自己去闯荡去开拓。必须做到“内心自由”和“精神自由”,独立地解决问题,特别是独立地选择创业目标和道路。因此,创业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知识、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规律和特点,以及创业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优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有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条是灌输原则,一条是疏导原则。它们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创业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所有关于创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激发创业意识的其他因素都是外在于人的,必须进行“灌输”。通过这种“灌输”使学生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加深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情感,逐渐形成比较明确的创业意识。

其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这就需要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方法。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营造浓厚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引导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勇于进取。

(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般方法和理论依据。创业思维能力是开展创业活动的核心能力。创业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它需要大脑的持续运转。无论是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市场机遇的捕捉、市场风险的预测、分析与决策等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能为此提供专业知识,却能在一般方法上为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唯物辩证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市场经济活动中既有直观的现象,又有隐晦的本质;既有看得见的手,又有看不见的手,辩证法就是要帮助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的过程,无论是其途径还是方法,在实质上都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1]。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把学生带出校园的象牙塔,把灌输教育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尊重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

(三)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创业教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当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不甚理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模糊和淡化。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加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活力[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创业目标的确立是人生理想的具体表现,创业目标的逐步实现将会更加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条件。

其次,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业离不开奋斗,创业之初的奋斗尤为艰辛,许多成功创业者都是在十分艰苦复杂的条件下,经过几番坚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环节。然而,有的高校由于对实践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经费和师资力量紧张,不同程度地忽视或疏离了实践教育环节,削弱了实践教育内容,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施创业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区劳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实践层面上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通过实践途径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借助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把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创业教育之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开展的主观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主体意识。创业与就业最大的差别就是心态上的差别。创业是自觉自愿的实践活动,它要求创业者认识到自身在创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独立自主地解决创业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一种管理式的教育,将学生当作物来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管住”,不出“乱子”。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主体意识。

第二,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延伸。人之所以要创业,不仅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身在校园,心系祖国,满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肩负报效祖国的责任跨入社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第一,培育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创业就是开创新的事业,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创业者需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又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寻求变革、适应变革,为今后的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

第二,培育大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看,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创业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还需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他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创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导、动力和精神支撑作用。创业就是要开创一番事业,而不仅仅是找到一个职业和岗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创业理想和抱负。大凡创业者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功创业的信心。因此,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业理想和信念,可以为其今后创业提供内驱力。

第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来维持。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方面,既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为其提供道德评价,又要坚持自我教育原则,将创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创业者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

第三,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体能和心智的全力投入,这对于在优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坚定的创业理想和信念离不开精神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在意志品质的培养上应有所作为。首先,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教导学生,创业的进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收获在于付出,不存在完美的创业;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在失败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从事创业。

(四)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客体(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名人名址教育——创业教育的生动课堂。学校应多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做报告,通过他们的艰苦创业史、奋斗史,鼓励青年学生树立创业之志,弘扬创业精神。组织学生到艰苦创业的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不仅要学习当地人民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坚韧精神,更要学习他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不等不靠、办厂兴业、自求发展的宝贵品质,激发同学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畏艰难的壮志和热情。

第二课堂活动——创业教育的情趣阵地。开展健康高雅的第二课堂活动,寓创业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1]邹斌.论高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中的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吴起华.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编辑:杨桂芳

2010-11-16

本文为2009年度淮北师范大学校级教研项目“‘概论’课程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y09204)的阶段性成果。

代 慧,女,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瑞存,男,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政治思想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