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对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现状

2011-08-15汤志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1期
关键词:护生护患儿科

蒲 娜 汤志梅

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专业性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对儿科护士各方面要求也很高,包括较高的临床护理质量、对患儿的关爱及高度责任意识、自身良好的法律修养、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等。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生,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现对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实习护生对纠纷的防范措施做如下综述。

1 引起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1.1 护生的原因

1.1.1 关爱意识缺乏 有文献研究表明,实习护生70% ~80%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通常是被照顾和宠爱的对象[1]。他们普遍缺乏关心与爱护别人的意识,而之于护理工作来说,关心与爱护患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护生在医学院接受系统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自身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也使他们很少主动关心患儿。如此让患儿觉得护生不亲和、态度冷漠,引起患儿的厌恶,不利于护理操作进行,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1.1.2 责任意识不足 护生从学校向临床过渡,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当他们实际参与临床工作后,才体会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理想是护士被亲切的称作白衣天使,现实是社会地位不高、不被重视。邱海玲等[2]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6名实习护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8%的实习护生未适应儿科环境及自身角色转变,责任意识不强,仍视自己为学生,自我放任,单纯进行护理操作而忽略护患沟通。长此下去,护生本身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感,临床学习积极性不高,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导致纠纷发生。

1.1.3 护理质量不高 李观芝等[3]通过对96名实习护生在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表明,相当数量的实习护生不敢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能进行较熟练的操作只占少数。例如针对股静脉采血操作,70.8%的护生不敢进行操作,仅7.3%的护生对该项操作较熟练。这种现状致使护理质量不高,易引起家长的不满而引发护患纠纷。

1.1.4 缺乏有效沟通 护生刚到临床,缺乏经验,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能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护理纠纷发生。须玉红等[4]通过对其所在医院2007~2008年儿科住院患儿家长投诉原因的调查分析表明,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低、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其中护患沟通不到位达16.1%。

1.1.5 缺乏对护理文书的正确认识 护生知识结构不完善,书写护理文书水平有限,经验缺乏,极容易出现错误。书写护理文书过程中,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准确、格式不规范、项目不完整、字迹不清楚甚至出现错别字、没有较好的使用医学术语、各种记录及执行单没有及时签字、护理记录过程编造的情况,使记录失去真实性,易引发护患纠纷[4]。

1.1.6 法律意识淡薄 曲静波等[5]通过对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调查研究表明,仅28.16%的护士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护生刚接触临床工作环境,法律意识比临床护士更为淡薄,不能意识到尊重患儿权利的重要性,损害患儿的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等合法权益,家长过于心疼患儿而对护生求全责备,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 护生以外的原因

1.2.1 儿科病房特点 宋金霞等[6]研究表明,儿科有较强的专科特点。她们提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药物剂量的换算和输液速度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小儿治疗剂量与致死剂量很接近,除此之外,基础护理学中要求小儿输液速度为20~40滴/min,对于初涉临床的护生很容易出现差错,易引发护患纠纷。现今家庭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7],所以病房中常常是一个患儿、多个家属陪护的情况,环境十分嘈杂。这种情况下易使护生和患儿家长双方心情烦躁,影响护理操作进行和有效护患沟通而引发护患纠纷。

1.2.2 患儿原因 患儿年龄小,认知差,没有健全的思维意识,不能如成人一样做到积极配合医师护士进行治疗,亦不能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觉。郭红霞[8]报道在小儿静脉穿刺操作中,患儿的不合作率为73.8%,他们情绪易变,好动,容易跑针,难以做到一针见血。此时患儿哭闹,连同家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态度,就会责骂护生,引发护患纠纷。

1.2.3 家长原因 黄蔚等[9]通过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患儿家长存在违医行为。家长为了方便省事,做完治疗,擅自离院,不遵守医院病房规章制度,拒绝接受采血和一些实验室检查。这样不仅使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监测,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最终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2 防范对策

2.1 护生方面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防范

2.1.1 适应坏境 作为实习护生,应该端正心态,看到专业优点与前景,不要让优越感和自豪感占据身心,反而应该积极熟练操作技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增强自信心,在操作时做到技术娴熟,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患儿及家长,得到患儿及家长的肯定。张秀琴等[10]通过对150名护生心理状态的调查表明,90%的护生实习目的明确,但不能较好的适应儿科工作环境。所以护生在护理工作中,当不能改变周围环境时,应该试着努力改变自己,在嘈杂的病房环境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遇到不顺心的事主动向信任的人予以倾诉,得到朋友、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坚定自我信念,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1.2 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张秀琴等[11]调查研究显示,本科护生和中专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得分率分别为67%和67.9%[11]。这表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高,护生应主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学习,注重细节。清楚了解和掌握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专科基本操作[12],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生应熟练掌握儿童用药特点及药物配伍禁忌,注重观察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养成良好的护理操作习惯,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1.3 主动积极进行有效沟通 有研究对儿科实习护生带教特点分析后提出,护生在实习过程应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口勤、腿勤[12]。据调查,临床上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流1次,86.9%的患者选择沟通的内容与疾病有关[13]。由此而知,护生如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儿家长心声,排解他们心中的疑虑,打消他们的顾虑,积极与他们谈论患儿病情,真诚做到为患儿着想,重视患儿权益,使患儿病情尽快康复,能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1.4 充分认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 吴爱桂[14]以体温单、长期医嘱单、一般护理记录单、临时医嘱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特别护理记录单、长期医嘱执行单为重点对680份病历进行检查后提出,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在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保障等事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始依据,具有民法、刑法等法律证据意义。这充分说明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护生实习时,应树立正确的护理文书书写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护理文书的书写,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1.5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周荣慧[15]对57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有98.24%的管理者认为应在护理基础教育中增设法学课程。这表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生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自身与护理相关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及义务,依法进行护理操作、从事护理工作,以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2 护生以外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防范

2.2.1 提高用药剂量准确性 刘文珍提出[16],将常用药物剂量划分成单位制,可以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正确抽取所需要的药物。如西地兰,瓶装0.4 mg/2 ml/支,换算成0.2 mg/1 ml和 0.02 mg/0.1 ml,当医嘱需要量为 0.06 mg 或0.07 mg时,直接除以0.02 mg/0.1 ml得到的得数3 或3.5,即为应抽取的药物用量。针对儿科较强的专科特点及药物剂量换算在儿科的重要性,护生若如此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能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2.2 运用非语言性沟通 刘霞等[17]调查显示,在儿科,非语言性沟通占沟通方式的65%。所以针对患儿认知差,没有健全的思维意识的特点,护生在操作中宜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掌握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影响患儿,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躁动哭闹等不良情绪,让其在接受护生操作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

2.2.3 正确的进行健康教育 赵凤杰等[18]的调查结果表明,25.9%的家长认为刚入院时心神不宁,顾虑重重,难以接受健康教育。护生当选择适当的时机主动积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与家长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谈,告知家长遵守病房规章制度,避免违医行为,保持病房安静,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3 总结

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生,应当调整好心态,适应儿科工作环境,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主动积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充分认识护理文书重要性,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等,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针对患儿年龄小、认知差、思维意识不健全等,适时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与患儿交流互动,对患儿家长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尽快康复。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争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最大程度地减少及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1]陈真真.实习护生涉及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士杂志,2009,19:51 -52.

[2]邱海玲,莫 伟.儿科实习护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7:38 -39.

[3]李观芝,吴李敏.儿科实习护生专科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0上):1781-1782.

[4]须玉红,高 新,陈春花.儿科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新疆医学,2009,39(10):144 -146.

[5]曲静波,毕小飞,盖玉杰.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8):73 -74.

[6]宋金霞,毕秀兰.入科指导对儿科护生实习的作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89 -90.

[7]冯桂英,邬蕴仪,周勇霞,等.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03,7:5 -7.

[8]郭红霞.整体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864.

[9]黄 蔚,周 青,陈艳碧,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74 -76.

[10]张秀琴,张桂华,王学惠.儿科护生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5 -16.

[11]彭 媛,赵田田.本科护生和中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8下):2187-2188.

[12]熊娇莲.儿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0,34(6):468.

[13]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14]吴爱桂.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3):182-184.

[15]周荣慧.对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1 -763.

[16]刘文珍.提高儿科护理操作中药物应用剂量准确性的方法[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5,21(10A):35.

[17]刘 霞,李 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95.

[18]赵凤杰,曹 伟,付 君,等.影响儿科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调查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1中):2921-2922.

猜你喜欢

护生护患儿科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