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2011-08-15朱国芳周华众匡辉

湖北植保 2011年2期
关键词:检疫水稻防控

朱国芳 周华众 匡辉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43007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属于重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蔓延速度快,发病时间长,防控难度大,近年来湖北省水稻细条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在扩大,新疫情点在增加,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将给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防止水稻细条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2009-2010年湖北省植保总站在潜江、天门、沙洋、枝江、荆州等地举办示范样板,广泛开展水稻细条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堵防并重,扑控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防控目标

水稻细条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应坚持“预防为主,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群防群控”的原则,依法监控,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置。对发病区域实行严格的封锁和控制,力争将水稻细条病限制在有限的区域内。对新发生的疫情点,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依法进行销毁扑灭。对老病区通过加强检疫监管、水旱轮作、种子消毒以及化学防治等措施,缩小危害范围,减轻危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2 搞好调查监测,及早发现预警

水稻细条病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会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始穗期发病较多。因此,为保证早发现,早防控,认真开展田间监测预警尤为重要。

2.1 广泛开展疫情调查。在调查时间上,应掌握水稻秧苗期、分蘖末期和始穗期,尤其是水稻移栽后长时间连阴雨天气(气温在25℃~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要进行详查。在调查方法上,要深入重点村组询问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细条病传播扩散及传染来源。还要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发现可疑病株即标记上报,选取有代表性的3株,放入塑料袋并及时于当日送省植物检疫站进行检测鉴定。

2.2 认真搞好疫情定点监测。在水稻细条病发生区、扑灭区和高危险发生区域设立疫情监测点,要求每个县市至少设立3-5个系统监测点,认真开展系统监测。如发现可疑疫情,经专家确认后,立即组织实施封锁、扑灭和防控措施,并全面进行普查,彻底查清分布情况。

3 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防控

3.1 强化检疫执法。从发生疫情地区调运种子是造成水稻细条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要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依法严格植物检疫措施,重点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要加强对水稻制种单位的技术指导,确保水稻制种基地符合检疫要求。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水稻制种产地检疫,全程跟进,严禁在发病区域繁殖种子。要加强调运检疫,杜绝从发病区域调运种子和秧苗等行为。要加大市场检疫力度,对从发病区域调入的种子等要进行复检,发现疫情及时处理。要强化疫情封控扑灭措施,对新发生的零星疫情点,要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病田水源外流,使用收割机或者除草剂快速铲除病田稻株,就地集中烧毁,并用生石灰对发病田块和田埂进行消毒处理。

3.2 实行分区治理。一是扑灭重病田,防治轻病田。病情指数超过 80的重病田一律铲除烧毁;轻病田采取药剂防治,控制病情发展,确保新叶无病症。二是预防保护区。疫情发生区周边的水稻田定为保护区,由专职植检员对保护区实行全程监控,视疫情发展情况和天气是否有利于发病,每隔 3d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预防。三是树立警示牌。分别在疫情发生区路口、村头、田边树立警示牌,或者用生石灰划线并以绳索圈示,告知农民此地系水稻疫情发生区,以减少人为传播疫情机会。四是设立封锁点。根据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分别在出村公路和河边设立疫情封锁点,各点派3~5人,从发现疫情起到水稻收割脱粒,应佩戴袖章轮流执勤,严格控制疫情发生区的稻谷及其副产品流入市场。五是销毁水稻副产品。为了彻底消灭菌源,对疫情发生区的水稻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毁,统一收购,工作专班积极做好农户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3 落实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不要从发病区引种,也不要选择易感病品种,这是控制细条病最基本的措施。二是合理轮作换茬。对新病区和有条件的老病区,尤其是发病中心田块,要进行水旱轮作,改种蔬菜、莲藕、或棉花、大豆等。这是控制病情蔓延和根治细条病的最有效途径。三是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 12h,再用氯溴异氰尿酸(独定安)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300~500倍液加赤•吲乙•芸苔(碧护)5000倍液浸种12h,捞起洗净后催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要加强栽培措施,培育无病壮秧。要搞好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补施微量元素,防止过量、过迟施用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灌溉用水做到浅水勤灌,避免串灌、漫灌,要适度晒田。

2010年全省大面积试验示范表明,使用德国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赤•吲乙•芸苔(碧护)5000倍液浸种,或在分蘖盛期每667m2施用碧护3g,不仅能提高水稻发芽率和发芽势,减少苗期生理烂秧,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而且能快速修复感病叶片,防止病叶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包颈难抽穗,以及空壳率过高等,达到有病增产的效果。

3.4 搞好化学防治。实践证明,化学预防是防控水稻细条病的最有效措施。应在水稻移栽前、分蘖期和破口前各施药一次,可兼治细菌性基腐病。药剂可选用独定安(50%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每 667m250-60g,噻菌锌 100-125g,兑水30-45kg喷雾。药剂防治时加入调节剂赤•吲乙•芸苔(碧护)2~3g防效更佳。对已发病田块每隔3d施药1次,用药3~5次。

4、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控措施

水稻细条病的综合防控,牵涉面广,责任重大。应成立相应的防控专班,加强对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把防控任务落实到有关单位、乡镇、村组及农户,杜绝出现防控死角。要落实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疫情普查,检疫监测,统防统治等工作,办好示范点,配好示范方,以点带面,指导防控。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防控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控技术措施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检疫水稻防控
什么是海水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