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2011-08-15罗秦岳许淑敏

湖北植保 2011年2期
关键词:玉米田若虫成虫

罗秦岳 许淑敏

(河南省伊川县植保植检站,471300)

赤斑黑沫蝉[ Callite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又称稻沫蝉,为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是河南省近十年来新发生的玉米害虫。1986年在伊川县白沙乡下么村的玉米制种田发现该虫,当时只见到几头成虫,属零星发生。2000年彭婆镇的彭婆村有1.3h玉米田受该虫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大部分干枯。2001年在各在乡的各在村南岭有10 h玉米田因赤斑黑沫蝉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干枯,减产严重。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79万h,2001年至今赤斑黑沫蝉危害玉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县玉米田新的主要害虫。2008年对该虫进行普查,该虫在我县所有乡镇均有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53 h,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18%~25%,百株虫量80~140头,产量损失20%左右;严重田块被害株率达60%~100%,百株虫量400~800头,产量损失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根据近8年的观察和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1 分布与寄主

赤斑黑沫蝉主要在南方水稻上危害,在我县主要危害玉米。发生危害严重的乡镇有,城关镇、彭婆镇、明高镇、酒后乡、各在乡、白元乡。发生较轻的有,半坡乡、江左乡、吕店乡、牙岭乡和高山乡。赤斑黑沫蝉食性复杂。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发现,成虫危害玉米、水稻、绿豆、红薯、白菜、烟叶、谷子等作物,最喜欢吸食玉米叶片;危害的主要杂草种类有茅草、狗尾草、地龙、竹叶草、马唐、田旋花等。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赤斑黑沫蝉在伊川县1年发生1代。以卵在田埂杂草根际或裂缝3~10cm处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期为7月中旬。若虫经30余天羽化为成虫,6月底7月初始见成虫(2009年7月5日始见成虫),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末期在10月上旬,10月中旬少见,成虫平均历期50d。8月中旬始见越冬卵,卵盛期在9月中旬,卵末期在10月中旬。

2.2 生活习性

卵于5月下旬孵化,初孵若虫一般在土缝间隙3~15cm深的土中群集吸食杂草根汁液,2龄后渐向上移,若虫常从肛门处排出体液,放出或排出的空气吹成泡沫。6月底至7月初老龄若虫傍晚爬到背风向阳、温度较高处,离地6~15cm高的杂草或农作物叶背羽化。羽化时若虫头部向下,静止15min开始吐沫,并不断左右摆动腹部,待泡沫包住全身时停止排沫,此时泡沫较大,下垂为灯笼状,直径18~25mm。再静止1h后身体上下倒转,即头部向上。天亮前大部分羽化为成虫,从泡沫中爬出,泡沫内仅留脱下的黑褐色皮壳。上午8:00~9:00飞到附近草丛中静伏,16:00后飞入田中危害。9月中旬后温度下降,若虫脱皮速度减慢,多困死泡沫中。爬出泡沫后的成虫在原地停留1~2h即可危害,每次吸食30~40min,并不停地排泄无色透明液体粪便。成虫性活泼,善飞翔,一次飞高2~3m,远3~4m。有避光取食习性,每天7:00~8:00时、17:00~19:00为活动高峰。雌虫羽化后4~5d、雄虫2~3d开始交配,多在16:00~18:00进行,交配时雌雄虫体平行,尾部相接,一生交配一次,每次3~7h,最长可达11h,若遇惊动,雌雄同时飞翔。雌虫交配后40~50d产卵,卵产于地边上、土缝的杂草根部,散产,每处3~5粒,平均每头雌虫产卵26~40粒,雄虫寿命18~20d,雌成虫寿命58~71d。一般分散活动,早、晚多在玉米田取食,遇有高温强光则藏在杂草丛中,大发生时傍晚在田间成群飞翔。一般田边受害较田中心重。

3 为害与发生条件

3.1 为害

以成虫刺吸玉米叶片为害, 被害叶片先出现针尖大小的黄白斑,初期局限二叶脉之间,中期斑点扩大,呈黄白色长条状,斑点一般长4~5cm、宽1cm左右,后期斑点先从中间枯死,呈黄色或黄褐色梭形斑,严重时被害株率100%,叶片干枯,整株枯萎,远看一片枯黄,造成整株玉米干枯,致使生长受阻,籽粒秕瘦,甚至绝收。

3.2 发生条件

经过多年的观察,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系。

3.2.1 温度 高温会影响若虫分泌泡沫。由于泡沫在高温下蒸发消失快,活动力弱,就必须转移到阴湿环境中重新分泌泡沫,在10:00~16:00时成虫常栖息于背光阴暗的玉米叶片下。

3.2.2 大风、降雨与湿度 大风可将杂草、玉米等寄主植物吹翻震动,影响若虫分泌泡沫和成虫的活动。暴雨可大量杀死杀伤成、若虫。5~7月份正值卵孵化和若虫发育阶段,遇气温适宜,连阴雨天气,湿度大,则有大发生的可能。

3.2.3 杂草 田边杂草多发生重,杂草少发生轻。

3.2.4 地形地貌 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玉米田调查,结果是地边有杂草的岭川地发生最重;旱平地为害较轻;高水肥地和稻田为害甚轻。该虫在田间称聚集分布,地边重于中间,阳坡重于阴坡。

3.2.5 品种 早熟品种受害轻,晚熟品种受害重。

3.2.6 天敌 蜻蜓捕食若虫,蚂蚁破坏卵粒,还有胡蜂、蜘蛛、寄生蝇、蜘蛛、青蛙、螳螂等对该虫数量变动影响很大。

4 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

清除田边、地头杂草,铲除滋生场所;因地制宜,选用掖单2号、丹玉13等抗虫品种。

4.2 生物防治

赤斑黑沫蝉的天敌主要有蚂蚁、蜘蛛、青蛙、螳螂等。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增加天敌数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赤斑黑沫蝉的虫口密度。

4.3 人工诱杀

用麦秆或青草扎成30~50cm长的草把,洒上少许甜酒液或者糖醋混合液,于傍晚时均匀插在玉米田四周,每667插20把左右,引诱成虫飞到草把上吸食,次日早上露未干之前进行集中扑杀。

4.4 化学防治

猜你喜欢

玉米田若虫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