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下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及意义

2011-08-15刘红燕邓淑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内见血栓性海绵状

刘红燕 邓淑敏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B超室 信阳 464000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因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本文采用高频探头对9例皮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查,总结超声检查对皮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0~19岁。3例位于头面部,1例位于颈部,5例位于小腿及足部。多为不规则形,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触之柔软,无明显痛感。2例表皮略呈蓝紫色,隐约可见曲张盘旋的血管。7例表皮颜色无明显改变。有时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

1.2 检查方法 应用仪器为HDI5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主要检查并记录其部位、形态及声像图表现。

2 结果

本组9例超声检查声像图均表现为含小腔的混合性结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可见有高回分隔。除2例血栓性血管瘤后部回声衰减外,其余7例的回声规则、清晰,透声性好,边界规整、较清晰。CDFI内见较低速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诊断:皮下海绵状血管瘤。

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构成,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皮下或肌肉组织内,少数可发生在内脏或骨骼[1]。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有时隐约可见曲张盘旋的血管。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但多因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声像图表现通常为含小腔的混合性结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可见有高回分隔。除血栓性血管瘤可能有后部回声衰减,其余血管瘤的回声一般规则、清晰,透声性好。边界多为规整,较清晰,CDFI内见较低速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

海绵状血管瘤在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引发严重出血的危险,故应早期确诊并及时进行治疗。对于较局限的血管瘤可以手术切除,效果理想,也比较安全。对于无明显边界的四肢血管瘤,可在超声引导下将相应的套管针插入较粗血管腔内,并用注射器连续注入平阳霉素,一般注射2~3次,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或消退。本组用此方法治疗了5例,效果均可,但有1例形成了静脉石。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基底,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萎缩、僵硬,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6.

猜你喜欢

内见血栓性海绵状
猫抓病淋巴结炎超声造影表现1例
前纵隔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1 例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宫外妊娠漏诊1例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瘤型麻风1例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