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

2011-08-15常朝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法

常朝霞

(长治医学院 外语部,山西 长治 046000)

大学英语教学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

常朝霞

(长治医学院 外语部,山西 长治 046000)

大学英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现实中往往有推崇一种教学法的同时排斥其他方法的倾向。在教学实践中,每种教学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使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新型人才,应当将这些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多法并举,博采众长。

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直接法;综合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社会需要兼具专业技术与一定语言能力的劳动者,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成果却长期以来差强人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应该首先考虑方法,这是因为方法得当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把教育事业推向更深远的层次。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反映出其特定的教学环境,都为特定的目标服务,或只适用于特定的学习阶段。从最早被广泛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直接法,包括由此发展而来的口语法、听说法、视听法、注入法、启发法,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交际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在某一段时间内被大家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又发现其不足。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目的,尝试探索一种更适合我国普通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史上,曾先后出现过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Direct Method)、情景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自觉对比法(Conscious-comparative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等体现不同教学理念的教学法。由于受不同语言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的影响,早期传统教学法往往比较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而相对后起的一些教学法如交际法,则比较注重语言意义和语言功能的掌握。根据笔者阅读文献及工作中的体会和调查,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做以下分析和比较:

一、语法翻译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十六世纪拉丁语教学法。这种方法提倡通过学习语法来获取英语的阅读能力,然后可以借助字典去理解文章。该教学法始于J·V·梅丁格尔(J.V.Meidinger)提倡的以句子为基础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母语和英语的共同使用,认为将母语与英语的异同挖掘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法的学习着重理性认识。总之,语法翻译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双向语言教学法,教师除了为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对某些难句采用英译汉的讲解方式之外,还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汉译英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最终掌握两种语言顺利转换的技能。

二、直接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是在 19世纪后半叶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力兹(M.D.Berlitz)、艾盖尔特(B.Eg gert)和帕默(H.E.Palmer)。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直接教学法认为第二语学习要成功就要遵循母语的学习模式,主张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使学生尽快越过“心译”这座桥梁而直接用外语思维。

直接法认为翻译法既浪费时间又妨碍外语气氛的形成,而应当建立外语词语与实际的直接联系,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据此,必须重视听觉感知和听觉记忆,因此,就听说读写的学习顺序而言,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强调学习第二语时,听说能力的培养应优先于读写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流行甚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即“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学习外语。其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教学过程是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直接法比起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教学中偏重经验和感性认识。

直接法在应用过程中的衍生有听说法(Au dio-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也称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和弗里斯(C.Fries)。听说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因此,语言教学中强调语言结构规则的“刺激-反应”式,反复操作是听说法的主要教学理念。视听教学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是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究其本质,视听法是听说法的发展,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三、交际法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于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交际法主张以具体的交际功能项目如问候、邀请、做客、看病等为主要线索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语言形式来安排内容,并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面,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发展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由此他首次提出了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源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针对Chomsky将语言能力定义为语言结构知识体系或语法规则体系的观点,Hymes提出著名论断:“没有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将毫无用途”(Hymes 1972:227)。Hymes认为,人们在自然的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参加言语活动,不仅学会语言规则(语法),还学会言语行为的规则(用法),能够根据别人的反应评估自己的言语行为。Hymes指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Hymes 1972:281)。

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功能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因此,语言教学中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法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它认为学习外语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地使用真实的语言,或者说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点。

因而交际法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适合不同阶段的各种方式进行交际活动,使学生具备创造性地组合和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交际法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用句型加情景方法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四、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并根据结果评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以及把课堂社会化。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通过教师设计一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具体说来,在进行真实任务教学时,应该注意:任务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真实教学目的,语用要真实,语境要真实,语义要真实,并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兴趣,贴近真实生活。

任务型教学法在使用中应当同时强调过程和结果,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互动,提高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有的个体经验,从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见任何教学法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吸取各种教学法的合理适用部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法。

在我国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可以把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束定芳和庄智象曾提出外语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可能性)、文化原则(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语法翻译法历经几十年的考验,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也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直接法是影响外语教学法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以口语作为教学出发点,排除本族语,但不允许翻译,不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从中国学生的特点来看,在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语法翻译法,其学习目的主要是以获取知识为主,他们对改变教学方法或持排斥态度。第二,中国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总是希望老师能准确地指出每一步该怎样走。这些都不利于语言实践的习惯,同时也不利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减少语法翻译法使用的频率和比例,大学英语的教学要针对各个教学法的特点进行整合,从实际课堂实践出发,灵活应用,如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事半功倍。

笔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社会所需人才的外语能力仍然是听、说、读、写并举,当然根据具体行业(比如理工,卫生,商务,法律等),侧重方向也有区别。所以,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中国学生大多习惯单独学习,不善与他人合作的现状,多多应用交际法,特别是任务型教学法,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完成任务和评估的过程中,教师应同时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做出不同的任务目标和专项演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形成语言习惯,提升语言能力,并在其潜意识中获得终身学习的惯性和意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方式必须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变为主动性学习,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总之,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中,教与学的方法永远是他们应该首先考虑的,这是因为好的方法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更应当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年龄、层次、专业、知识基础和学业阶段等,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法,虽然各个阶段可以以一种教学法体系为主,但是仍可适当交叉,对上述外语教学法进行灵活,甚至创造性的组合应用,博取众长,扬长避短以求为教育的目的服务,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文化进步服务。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62-68.

[3]辛斌.交际教学法.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9-55.

[4]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23-25.

[5]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8-83.

[6]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The Com parison and Combin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 ethods

CHANG Zhao-xia
(Foreign Language Departent ChangzhiMedical College,Changzhi Shanxi 046000)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s a issue to which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als generally paid close attention.Bu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praising highly one kind of teachingmethod while repelling the others.I think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each kind ofmethods has its pluses and minuses.For the aim of improving students language using ability constantly and training new-type talents,we should apply thesemethods effectively to the classrooms of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by combining several kinds of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together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so thatwe can learn wildly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Communicative Approach;DirectMethod;comprehensive use

H319

A

1673-2014(2011)01-0109-04

2010—12—15

常朝霞(1981— ),女,山西沁水人,助教,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晋 红)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法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跟踪导练(二)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