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李颜苗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教学方式

李颜苗

(长治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西 长治 046000)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李颜苗

(长治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西 长治 046000)

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不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强调个体的参与和体验,能够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和完善自我人格的根本目标,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各个高校积极开设。从总的情形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方式很少,很多大学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学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对自己帮助有限,希望老师采取更有效的,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性质的教学方式。

针对讲授式教学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的缺点,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提出团体辅导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1][2]。对于团体辅导,国内学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内容是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引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团体辅导不同于一般的集体活动,设计一个团体辅导活动要有心理学理论支持,跟团体心理辅导一样,是让大学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等,最终达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3]。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讲授式”的教学方式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短暂,发展不成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较少。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普及心理学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而讲授式作为容易实施而成效相对较大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将大学生视为受教育的客体,将心理健康知识视为普通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其前提假设是大学生知道了相关知识就会得到成长。然而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知道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就可以实现的,知道并理解心理健康知识会让大学生得到成长,但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重要是大学生自己的参与和体验,这是由心理健康的本质决定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于人自身的成长,人自身的成长需要人的思考和人的体验才能实现,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实践效果上出现了“学生不满意、学校不满意、老师自己也不满意的”的情况。

(二)新的教学目的决定团体辅导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的教学方式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专业性,综合素质也要好,并且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即具有潜能。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潜能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培养的目标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关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既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共情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等。新的教学目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改革,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倡导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强调团体里每个成员的价值和对个人尊严的尊重,并深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并实现自我,因此,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总是朝着建设性的、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决定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新的教学目的的实现,也是实现新的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把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

三、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团体心理辅导要求成员有一定的共同性

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有共同发展课题或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3]。成长中的大学生有着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比如时间如何支配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等;同时,作为“大学生”的角色,他们也有共同的心理困扰,比如新生适应问题、如何搞好宿舍关系、失恋问题等。

(二)团体辅导的基础是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合在大学里运用。因为在大学里,团体自然而然存在。班集体是天然的辅导团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团体成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来建设,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获得自身成长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体验到集体的凝聚力,并伴有强烈的归属感,班级管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现实模拟性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大学生模拟特定的社会环境,在充满信任的团体氛围中,成员之间集思广益,共同倾听,共同探索。团体里的每个成员参与其中,通过观察、示范、模仿、训练、反思等方法,调整自己的不恰当行为,重新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等。大学生可以把团体心理辅导中实践的结果积极地迁移到日常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成长与发展。

(四)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特点

很多的研究表明,参与程度高低、内心体验是否深刻决定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获得真正的实效。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讨论、游戏、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等方法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不自觉地跟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体验,这种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的积极投入可以让大学生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成长,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他们这个年龄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与欣赏,团体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同龄人交流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是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的,具有相互信任的、毫无保留的特点。

(五)团体辅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大学生在快乐中达到心理成长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大部分老师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由于讲授式教学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加上一些老师照本宣科,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课下看书效果也是一样,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在忙着学习英语,学习专业课,认为这些科目的学习更为重要。为了博得同学们的吸引和兴趣,很多老师反而把变态心理学当成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同学们在惊奇之余谈笑了之,感觉跟自己无关。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同学们也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的成长。团体辅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学们会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很多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让大学生在快乐中不自觉地达到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突破传统,因课制宜,把课堂搬出教室,随“地”上课

团体辅导形式多样,对上课场地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可依据所讲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上课场地。[4]比如: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可以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草坪上席地而坐,轻诉心事,享受自然,放飞烦恼,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力拓展训练可以在操场上布置场地,让大学生在宽阔的室外进行,设计的项目不受教室狭窄的空间限制;信任感培养训练可以在教学楼的楼道里和楼梯间进行,恰当的障碍可以让同学们学会信任别人。总之,团体辅导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营造一种恰当的环境,让同学们在新奇中快乐成长。

(二)根据内容设计合理的“团体游戏”,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和分享体验

团体辅导是在教学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组成活动团体,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体游戏”,获得直接体验。“团体游戏”可以充分运用团体动力的影响,重视团体目标的动机和激励,重视团体内部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团体内聚力的影响,使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获得支持与认同,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发展适应性行为,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比如:在沟通交往这一主题中,可设计“我说你画”、“风雨同行”、“人体拷贝”、“‘盲人’旅行”、“找‘领袖’”等团体游戏,拉近大学生彼此的距离,让其充分体验到合作、信任、真诚等在沟通交往中的重要性;在学习管理这一主题中,可设计“时间分割”、“时装秀”、“用途无限”、“资源共享”、“一分钟价值”、“集思广益”等团体游戏,让大学生在模拟的游戏中学会“管理”等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团体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并指导团体同伴及时地给予肯定,以形成一种良性刺激,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自我。

(三)合理利用“音乐”欣赏,渲染现场气氛,引起大学生心理触动和共鸣

通过播放恰当的音乐,结合手语操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情感氛围,以情动人,获得情感共鸣和心理触动。比如:《相亲相爱一家人》可以用于班集体团体辅导;《感恩的心》可以用于人际关系主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会更好》等歌曲可以用于学会面对挫折主题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让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和完善自我人格,它更加关注的是“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心理体验为重点。团体辅导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独特的体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的教学方式。

[1]刘雪珍,覃奠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08,28(2):96-98.

[2]刘金梅.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9):72-74.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6):62-69.

[4]熊宝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32):50.

[5]廖壮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5):97-100.

G441

A

1673-2014(2011)01-0122-03

2010—12—08

李颜苗(1980—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从事儿童、青年心理研究。

(责任编辑 单麦琴)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教学方式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